学术投稿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分析

张秀和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感染
摘要:目的 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与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患有脑积水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相比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积水疾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更佳显著,感染率相对更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王振涛教授辨治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学习心得

    导师王振涛教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本文是学生在学习导师治疗本病的经验方面的粗略心得认识.本文将从扩张型心肌病病机和治疗方面阐述.

    作者:张晓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急诊监护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监护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7%和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监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金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治疗的老年心脏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我院临床护理标准开展护理,观察组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新提出的护理干预介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介入术后伤口痊愈度、并发症情况、心理情绪状况做为指标.结果 通过结果分析,观察组在伤口痊愈度、并发症情况、心理情绪状况的综合状况明显良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加入护理干预,确实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情绪稳定.

    作者:吕玉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更年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更年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 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未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雌激素,观察雌激素对更年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病的影响.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0例患者在治疗后血液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更年期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为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在早期应用小剂量选择性雌激素,不仅能预防冠心病,且能改善更年期症状,同时给予进行健康指导后疗效会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井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以上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CRP (C反应d蛋白)以及D-二聚体的数值,对以上数据分别采用12h,24h,36 h的结果.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CPR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D-D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针对以上数据的不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得日后生活质量.

    作者:岳淑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利伐沙班片在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片在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普外科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全部患者均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及对症处置,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口服,比较两种用药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PT、APTT、F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疗效相当.结论 利伐沙班片与丹参注射液相比,均可有效预防普外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较好,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培龙;王文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口服中药止咳清热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显效5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2.67%;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尤士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致脑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致脑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院治疗的高血压致脑神经病变的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我院制定的针对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经一定的治疗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通过所得结果的对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复视程度、颅内压、血压、水肿等情况的综合结果上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致脑神经病变的疗效较好,适用高血压致脑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

    作者:陈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电图检查方法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具体表征,并对比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变化程度.结果 70例患者中,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出现率与诊断时的心电图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应用中.

    作者:魏英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探析

    目的 探析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适组42例与常规组41例.给予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舒适组再加上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舒适度.结果 舒适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17%,;舒适组护理舒适度为90.4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舒适护理更适合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该护理方法效果更佳,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度,而且还可以增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

    作者:王国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中医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采用中医临床诊疗方式对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焦虑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0% (26/2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96% (17/2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焦虑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女性更年期焦虑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诊疗,具有更好的疗效,提升生存质量,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陶海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综合康复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RSD)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仅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FMA、MBI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确切,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花明;原永康;邹映慧;成晋湘;张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88例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为主要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把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来看,对照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50.21±4.86)天,远远高于研究组的(40.32±2.35)天(P<0.05).结论 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具有的优势性较为明显.

    作者:陈春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内皮素对心血管系统内血管紧张素Ⅱ释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皮素对心血管系统内血管紧张素Ⅱ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内科2011年1月~7月的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8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实验的方法,侧面反映效果.选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大鼠主动脉的AGT Ⅱ(乙醛酸内氨酸转移酶)和ET(内皮素)释放,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进行测定.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实验组AGT Ⅱ释放量较对照组ET释放量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AGT Ⅱ释放量较实验组ET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证明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在血管局部中产生,受血管内皮素刺激的影响.内皮素血流调节作用和血管收缩作用的过程,局部血管紧张素参与其中,参与带有可能性的特征.ET对生成较多的AGT Ⅱ有刺激和积极作用.增加ET释放可以通过寒冷对其进行刺激.人体重要脏器是否能够供血以及体温是否能够保持恒定,都与血管收缩作用有关,血管收缩作用因ET而产生.

    作者:古航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 (42/4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选择综合康复护理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护理满意度,而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升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运动与高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运动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密切相关.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危害程度与血清hs-CRP浓度呈正相关系.本文揭示运动与高血压患者及血清hs-CRP的关系,为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罗恒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的价值评估及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4%,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x2=4.377,P<0.05).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为(5.1±2.2) mm明显长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3.4±1.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9,P<0.05).结论 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明显,缩短了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可以广泛的应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中药消炎利胆片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结合消炎利胆片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33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67例与对照组6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喉罩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术后规律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研究组患者术后加用消炎利胆片.术后1、3、6、12、18、24月复查,行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比较观察两组术后消化不良、右上腹部胀痛消失时间,治愈率,随访1~2年的复发率.结果 与单纯腹腔镜术治疗相比,术后给予消炎利胆片可使患者消化不良、右上腹部胀痛等体征更快消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8.5% (66/67)、86.4% (5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超随访1~2年,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0% (2/67)、7.6% (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后应用消炎利胆片,可促进结石的排出,提高治愈率,加速体征的消失,降低术后复发率,有利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普及.

    作者:王灿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高血压肾病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析高血压肾病施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尿素氮、肌酐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胡红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调血脂药物的合理使用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调血脂药物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组,对患者分别给予他汀类药物、非诺贝特激活脂蛋白脂酶以及阿昔莫司和吉非罗齐药物,对各组患者的血脂的调节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各种药物适用的心血管类疾病有一定的差别,但综合来说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方面具有的优势性较为明显.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调脂药物的应用疗效较为明显.

    作者:李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