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朔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5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其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科学地观察,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然后对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后症状缓解,好转出院,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4例患者死亡,3例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合并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心脏骤停。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治疗比较棘手,通过专业、灵活而又全面的护理手段能够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临床效果,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作者:唐景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较高层次,是现代医院的基本要素。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出现了移动医、护工作站,利用PDA及可移动电脑实现了移动床旁查房(查阅病历、下达医嘱),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床旁录入,实时调阅执行医嘱、跟踪医嘱执行周期,检验试管床旁采集样本,有效监控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仍相对不足,护理队伍整体文化水平仍不高,对计算机的应用知识缺乏等诸多因素,使得数字化设备不能发挥其正常职能。
作者:党维娜;赵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PDCA循环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常识,探求PDCA循环在门诊管理的现实意义。方法对国内外关于PDCA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然后将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总结。结果 PDCA循环能够对门诊管理部门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行协调,有很好的作用。结论门诊管理在使用PDCA循环以后,能够促进门诊管理系统的发展,也对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沈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35例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72例患者选择左卡尼汀这种药物的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得到86.1%的治疗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得到74.6%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给予左卡尼汀的治疗,能够使缺血心肌得到一定的改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唐先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早期导泻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影响。方法对急性有机磷充分洗胃处置患者50例,分成早期导泻组与未导泻组两组,每组患者25例。对这两组患者有机磷中毒到抢救的阶段进行观察,观察其呼吸衰竭发生例数以及胆碱酯酶的活力,并对存活病例达阿托品化用量、ChE的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早期导泻组入院CHE活力为783±567,呼衰例数为13例,中间综合征例数,IMS4例,死亡2例,阿托品化量为4.6±0.6,达阿托品化时间为350±102,CHE恢复时间为13.1±2.2,阿托品总量为508±104,住院时间为16.2±3.2。结论早期对患者进行导泻可以降低急性有机磷患者达阿托品化的时间,降低阿托品用量以及CHE恢复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王桂丽;秦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螺旋CT成像诊断及高压氧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头颅CT确诊颅脑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行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螺旋CT持续采集数据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亓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患有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儿,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利福平;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口服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35±1.20d,咳嗽消失时间为4.10±1.25d,啰音消失时间为4.30±1.51d;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65±1.38d,咳嗽消失时间为6.50±1.37d,啰音消失时间为6.17±1.46d;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儿,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患儿,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利福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湿啰音消失时间快,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笔者分析了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成因,从政府、医方、患者及媒体等几方面提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杨林;汤红林;赵培琛;刘勇;许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7.6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抑郁情况(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表(QQ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经过干预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及QQL总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利芬;王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家属护理知识现状的调查与健康教育思路构建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间与我院出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家属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家属护理知识现状给予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对两组家属给予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护理知识了解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卒中患者家属对于疾病护理相关知识了解较差,而给予相应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疾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更好,P<0.05。结论在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能改善其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玲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子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加外照射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的记录和工作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治疗中,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对于减少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各种护理干预和措施,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合理药物运用等。结果有效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结论通过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猝死的发生。
作者:葛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B超检查在妊娠疤痕子宫破裂中的预测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20例孕妇展开全面的研究,从患者妊娠32周开始连续的对患者开展子宫下段厚度以及子宫下段疤痕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在妊娠32周的时候子宫下段均已经形成,其中30例患者B超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子宫下段疤痕缺陷,经过手术确诊得到疤痕子宫破裂的患者有10例,先兆子宫破裂的患者有5例,诊断为子宫破裂的有1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44%。结论 B超检查技术对于子宫下段疤痕缺陷的诊断具有可靠性,能够对先兆子宫破裂进行有效的预测。
作者: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6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52例,感染率为7.98%(52/652),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诱导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结果以上的52例切口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引流、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机(择期手术或者是急诊手术)、年龄、合并症(糖尿病)、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等。结论临床上普外科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所涉及的相关性因素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针对相关性因素实施干预,保证临床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梅忠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围绕人文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展开讨论。以介绍妇产科护理特点开始,使读者对其有大致了解,进而详细介绍人文护理的主要措施和个性化的环境,使读者对人文护理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祁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中国民间"蛊[嗜蛋蛊病]"千古之谜,为人类造福。方法采用民间禽蛋检测法(滚蛋法)与禽蛋种植培养法观察"蛊"在人类、动物及自然界的形态变化,对阳性或强阳性志愿研究者进行胸部摄片及血常规检验等。结果研究地所有(极个别除外)参与研究人员都有"蛊"隐性或显性感染;异"蛊"区对照组北京家庭显现"蛊传",贵州安顺家庭(蛊区籍研究者除外)为[副蛊]。跟踪研究贵州安顺家庭获"蛊传"。动物有蛊、自然界存在蛊。结论"蛊"为民间传染病。
作者:潘占荣;王玉辉;陈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救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立即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进行CT检查层厚、层距均为8mm,待患者病情稳定后24~48h进行MRI检查。结果本文50例患者权组织损伤40例,发现头皮下金属异物3例,CT和MRI均显示帽状腿膜下血肿19例,均表现为头皮新月形异常信号影或密度增高影,多跨越骨缝。发现原发性出现46例,包括脑内及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CT和MRI形态相符,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双凸镜样"异常信号影,但不跨越颅缝,T1、T2及FLAIR信号降低。发现颅骨骨折3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6例,线样骨折18例,CT和MRI均能正确诊断,线样骨折表现为颅骨骨缝明显增宽,MRI显示为T1、T2及FLAIR信号降低。粉碎性骨折主要表现为颅骨骨折处伴有游离的碎片。结论,CT可作为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只诊治过程中,可结合MRI可以联合诊断,达到二者的互补,更能准确的做出诊断。
作者:张文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例剖宫产产妇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2%,对照组为81%,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84%,对照组为69%,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高剖宫产产妇对母乳喂养有关知识的了解,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张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脊柱病就是脊柱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1]。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巨大,长期由于不良的职业习惯造成多种职业性疾病,其中颈椎病、脊柱病更为常见,病情严重者常需手术治疗[2-3],现对我院自2010年1月以来术后脊柱病患者经过合理、恰当、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大程度的恢复脊柱功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艳苹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