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护理要点分析

胡娇;罗艳丽

关键词: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生命体征监测等综合干预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痊愈出院,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实施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方法并且对影响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集的1200份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检验。结果1200份血液样本中不合格份数81份,因为标本量份量造成不合格的34份(41.98%),溶血22份(27.16%),标本中凝块12份(14.81%),时间不恰当8份(9.88%)。结论为了保障临床血液检验质量,需要对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的质量进行控制,保证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结果。

    作者:迟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于37例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抽液治疗并注入尿激酶,试验组采用胸膜腔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胸液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抽液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抽出的胸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缩短胸液消失时间,减少抽液的次数,增加抽出的胸液量。

    作者:韩秀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GF-β1和C TGF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度分层的关系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探讨TGFβ1和CTGF与ACS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方法选择因胸痛入院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血清TGFβ1和CTGF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测得的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血清TGFβ1浓度在中危组、高危组均较低危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GF浓度在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GFβ1、CTGF水平在不同危险度分级间比较有差异,说明TGFβ1、CTGF能作为评价心脏恶性事件危险性的相关指标。

    作者:李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并总结相关体会,为以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了共80例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对照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前后各项的统计指标,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频率明显比对照组的少,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淑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调查比较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再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研究在本院进行单纯性肾囊肿的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腹腔镜去顶减压组50例和经皮穿刺硬化组50例,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区别。结果后腹腔镜去顶减压组手术时间(59.32±4.32)min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硬化组(17.32±3.21)min,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后腹腔镜去顶减压组并发症发生率(42%)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硬化组(1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皮穿刺硬化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后腹腔镜去顶减压组(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术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中由于赞成损伤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能更好地应用于手术治疗之,如果这种方法手术无效时,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才能作为备用方法用于手术。

    作者:李富林;黄栋强;黄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位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收治的54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54例肛瘘患者均采取切开挂线疗法治疗,将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不良反应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位肛瘘患者采取切开挂线疗法治疗,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联合益肾降浊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益肾降浊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DN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益肾降浊胶囊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CysC)、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等指标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后Scr 、BUN 均显著下降,Ccr显著升高,但治疗组下降(升高)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ro 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 CysC 未见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益肾降浊胶囊治疗DN肾功能不全,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史耀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校医对学生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校医对学生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某小学2012年09月~2013年09月期间一至三年级学生6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该组学生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0例。对照组学生不开展甲型H1N1流感健康指导,试验组开展甲型H1N1流感健康指导,对两组学生一年中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共计8名学生发生甲型H1N1流感,其中一年级3例,二年级3例,三年级2例,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为2.67%;对照组中共计22名学生发生甲型H1N1流感,其中一年级9例,二年级7例,三年级5例,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为7.33%,试验组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校医对学生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流感发病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吉日嘎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自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SAS、SDS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纳入到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提高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水平的思考与实践

    生殖道感染影响着我国育龄人群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顺利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提高生殖道感染工作的水平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本文将重点阐述提高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水平的措施。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者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或时间延长,其临床表现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近年来,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阿托伐他汀具有有调脂、降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临床在选择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临床效果也有较大差异,为探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差异,本文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治疗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10/201310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N 端前脑钠素(NTproBNP)、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与LV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缬沙坦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肛裂术后复方中药熏洗配合中医临床护理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我科复方中药熏洗配合中医护理对肛裂术后患者疗效分析。方法将248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复方中药熏洗加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坐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对照组为76.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疼痛、小便困难、便血方面,观察组疗效占明显优势。结论复方中药熏洗配合中医护理对肛裂术后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早期康复。

    作者:马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法,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86.2%,将两个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将两个小组的平均疗程、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小儿腹泻进行临床治疗,不仅效果显著,住院时间较短,还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

    作者:白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脏彩超在心脏形态性改变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心脏形态性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8例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中,有38例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6.72%,47.23,P=0.0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34例左心房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左心房伴有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68%,71.09%,P=0.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果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诊断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中是常用的检查方法。然而,相对于具体部位的诊断,心脏彩超更敏感;对于有形态改变的患者,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作者:陈惠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脑梗死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

    探讨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根据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日常工作,阐述心理护理的特点及重要性。其要点为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外科手术患者需耐心解释、使其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加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作者: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农村卫生资源的配置看预防保健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在国家体制转型以及市场化发展冲击下陷入困境,主要的原因是国家财政制度的转变以及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的缩减,突出的表现是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存在着严重的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有限资源分布不均匀、不合理。笔者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而提出了我国保健事业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卫生保健事业改革措施。

    作者:石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STEMI患者短途院间转运行急诊PCI术的途中安全性观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通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和凝血过程激活,引起冠状动脉血栓性完全阻塞所致[1]。尽早、完全和持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心功能,改善临床预后[2]。血运重建手段包括静脉溶栓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本院无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条件,对于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适宜静脉溶栓者全部积极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或静脉溶栓失败者全部积极、迅速地转运至就近(转运时间<1h)的有条件行急诊PCI的医院。本文旨在观察转运患者途中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确定此类患者短途转运的安全性。

    作者:唐瑞双;邢佳侬;陈晓君;刘晓凤;戚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结合其特点,通过运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本院选取54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单一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4.07%;治疗后,两组相比,除左心室后壁厚度两组不存在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马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