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程尧;边宏宇;张毅军

关键词:床旁, 计算机, 摄影, 大面积烧伤, 患者, 辅助检查, 胸部, 搬动
摘要: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不宜搬动等限制,床旁X线胸片已成为了解患者胸部病情的首选辅助检查.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相关文献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8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接种于96孔培养板(2×106/ml),以植物血凝素诱导细胞体外增殖后,采用不同剂量 (0、1、10、100、1 000 ng/ml) 重组人HMGB1(rhHMGB1)刺激12~48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观察HMGB1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12、24 h不同rhHMGB1剂量组间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差异;rhHMGB1刺激48 h后不同剂量对淋巴细胞增殖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45 3),500、1 000 ng/ml rhHMGB1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1、10 ng/ml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较高浓度HMGB1长时间刺激后体外T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HMGB1可能是诱导T细胞功能亚群从促炎免疫应答优势向抗炎优势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黄立锋;姚咏明;孟海东;董宁;于燕;盛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不宜搬动等限制,床旁X线胸片已成为了解患者胸部病情的首选辅助检查.

    作者:程尧;边宏宇;张毅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CHVHF治疗的烧伤后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CHVHF治疗使用PRISMA机器及M100高通量血滤器,血管通路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置换液为前置换,流量4~4.5 L/h.测定治疗前后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pH、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碳酸氢根、血肌酐、尿素氮,血钾、钠、氯,血乳酸等.结果:16例患者中存活7例.经CHVHF治疗后,患者血氧改善,血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HVHF治疗后体温、心率降低,血压升高.10例合并高钠血症和7例合并高乳酸血症的患者,血钠和血乳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CHVHF用于救治烧伤后MODS患者疗效确切,在清除毒素的同时,可提高肺换气功能,稳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作者:张壹言;宋岩;李冀军;陈凤锟;李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8与肺表面活性蛋白-A、B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肺损伤(ALI)时白细胞介素-8(IL-8)与肺表面活性蛋白(SP)-A、B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和ALI组24只,采用上腔静脉注入油酸的方法复制ALI动物模型.ALI组于制模后1、2、4、6 h收集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8含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SP-A、B含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LI大鼠血清中IL-8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BALF中SP-A、B含量显著降低,血浆IL-8含量升高与BALF中SP-A、SP-B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0.524和-0.425,P均<0.05).结论:ALI时IL-8含量升高与SP-A、B含量的降低有显著的相关性,炎症细胞因子IL-8可能通过影响SP-A、SP-B的表达发挥致病作用.

    作者:肖燕;崔社怀;沈渝菊;周沪明;文仲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下颌双侧第二磨牙阻生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4岁.因右下后牙反复肿痛就诊.检查:下颌双侧第二磨牙近中倾斜阻生,呈45°倾角,冠周牙龈红肿,盲袋有污物,触之易出血,第三磨牙未萌.双侧上颌第二磨牙正位萌出.否认有家族史.

    作者:聂嘉;张建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例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缺陷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14.3,基因产物为P型铜转运ATP酶.基本的生化病变是铜排泄障碍,引起铜在体内各种组织中沉积.

    作者:李艳华;余素明;李岩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脓毒症发病的炎症反应与免疫紊乱机制

    近20年来,人们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识到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引起机体的失控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在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主要原因在于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

    作者:杨丽萍;姚咏明;盛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纳米银敷料在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烧伤整形外科中中厚皮片供皮区传统的处理方法是覆盖无菌凡士林纱布,感染发生率高,换药时疼痛明显.我们选用纳米银敷料覆盖供皮区创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冯光;曹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进一步强调医学科学研究中基础与临床的密切结合

    科学研究的目的总的来讲是发现自然现象、阐明科学规律以及通过理论向应用的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付小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烧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

    我院在救治烧伤患者过程中发现烧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1.男,38岁,汽油火焰烧伤背部、双下肢后4 h入院.烧伤总面积40%TBSA,其中深Ⅱ度10%TBSA,Ⅲ度30%TBSA.

    作者:王健;曹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003年底,全世界大约4 00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我国,疫情也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高活性抗病毒治疗方案(HAART) 大大降低了HIV相关的致病率和病死率,显著改善了艾滋病的病程,延长了患者寿命,改善了生活质量; 但是,有资料提示HAART治疗与逐渐增高的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疾病有关,其中8%~10%的患者(约300万)2~5年内将发展成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1,2].

    作者:阴赪茜;李志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由Ferrara 等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又称血管通透因子( 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PF).

    作者:郭正纲;米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合法诱发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验证

    目的:建立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AA)复合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验证其在炎性肠病(IBD)发病及治疗机制中的研究价值.方法:昆明种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硫氮磺胺吡啶(SASP)及中药灌肠治疗4组,肠道积分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DAPI染色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CD29+ T细胞及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 T细胞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免疫型小鼠结肠炎模型.模型组小鼠肠道病理学损伤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加重;特别是模型组CD4+CD29+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而CD3+、CD4+ 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经SASP和中药灌肠治疗后,肠道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免疫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且CD3+、CD4+ T细胞亚群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DNCB+AA法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IBD动物模型,可成功用于炎性肠病发病及治疗机制的研究.

    作者:安晓霞;崔玉芳;李燕;董波;孙淑华;莘旭妮;柳晓兰;毛建平;刘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麻插管致一侧声带麻痹1例

    介绍1例全麻插管后一侧声带麻痹病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身体健康,术前访视未见异常.

    作者:岳琦;靳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明原因肢体坏死性筋膜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于入院前56 d出现左侧腹股沟疼痛,2周后出现左下肢内侧皮肤隆起、红肿、发亮伴疼痛难忍,向远端放散,经多家医院诊治均未明确病因,曾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左下肢局部皮肤及软组织自发性坏死伴间断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征象,多次行血培养阴性.

    作者:李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卡巴胆碱对烧伤休克犬口服补液时胃肠功能和循环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烧伤休克口服补液犬血循环指标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制成30%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不补液(NR)组、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ORS液)组和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卡巴胆碱(ORS/CAR)组,分别于伤前和伤后3、6、9、24、48 h测定平均动脉压(MAP)、胃黏膜内pH值(pHi)、肠腔内压力(IP)、血浆D-乳酸含量、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24、48 h尿量等指标,同时记录伤后呕吐量.结果:烧伤后ORS组和ORS/CAR组犬MAP及48 h尿量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均高于NR组(P均<0.05);烧伤后NR组胃pHi低于两补液组(P<0.05),并且ORS组胃pHi低于ORS/CAR组(P<0.05);烧伤后各组IP、DAO和D-乳酸均升高,其中ORS组IP和DAO始终高于ORS/CAR组(P<0.05);ORS组D-乳酸仅在伤后48h与ORS/CAR组有差异(P<0.05).结论:卡巴胆碱能显著改善烧伤休克口服补液时的胃肠功能和循环指标,提高烧伤休克口服液体复苏的疗效.

    作者:林凯;车晋伟;任青华;黎君友;马诺山;胡森;盛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护理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透明和弹性软骨组织炎性破坏性病变,通常累及耳、鼻、气管和关节软,并伴有系统损害.

    作者:李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即应用细胞生物学与工程学的原理和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条件下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用于修复、维护和改善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的学科.

    作者:孙强;柴家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应用熵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的体会

    熵指数是一种较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评估.本研究观察了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过程中熵指数的变化.

    作者:靳恒;刘海霞;孙雪峰;郝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产气荚膜杆菌引起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

    1 临床资料1.1病例 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胸腰背部酸痛1年余,加重3周,于2007年1月17日收入我院肿瘤科,疑为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

    作者:蒋伟;常东;于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