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休克期切痂对大鼠肝组织ICAM-1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贺立新;郭振荣;柴家科;吕艺;郝岱峰;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 切痂, 粘附分子,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烧伤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的规律,探讨实施休克期切痂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论证及早切除焦痂的重要性.方法:Wistar大鼠176只,30%Ⅲ°烫伤,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分别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及不同时机切痂后肝组织ICAM-1、TNF-α mRNA的表达及肝组织MPO活性变化.结果:烫伤后肝组织ICAM-1及TNF-α的mRNA表达在伤后4h即已升高,分别在伤后12h和24h达到高峰;8h和24h切痂组动物切痂后再次出现一峰值,但低于第一个峰值,伤后96h恢复正常;未切痂组和96h切痂组在伤后7天仍未恢复正常.休克期切痂组MPO活性96时恢复正常,未切痂组和非休克期切痂组伤后7天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及早切痂去除了坏死组织,阻断了炎症介质及细菌毒素的释放,避免了内皮细胞大量合成ICAM-1等粘附分子,减轻了由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茎创面的临床观察

    现代社会中男性生殖健康受到感染、外伤、先天发育畸形、变态性活动等的严重威胁,阴茎损伤也逐渐增多.2000年4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阴茎创面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志中;赵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bFGF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320例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史在1个月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300例(106例伴耳鸣),单纯耳鸣者20例(耳鸣患者共126例),于听宫及听会穴附近注射,每次4000u,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观察耳聋患者的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变化的dB数、耳鸣患者的耳鸣强度下降dB数.结果:耳聋治疗的有效率为49%,伴有耳鸣者效果好;耳鸣的有效率为63%,单纯耳鸣组和伴有耳聋组疗效无明显差别.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穴位注射bFGF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有确切疗效,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成勇;刘达根;田京发;李伯信;付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颌骨骨折早期修复问题.方法:选择120例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后一周内GCS评分的变化,以及应激性溃疡、获得性肺部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时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对于颅脑损伤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颌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应以抢救生命为主;早期进行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是可行的;微型钛钢板坚固内固定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技术.

    作者:闫颖;张建强;张皖清;刘军;孙鹏;刘斌;贾密;王晓玫;张立立;程尉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整张E字形中厚自体皮片修复全颜面部肉芽创面

    我们应用整张E字形中厚自体皮片修复全颜面部肉芽创面,对3例病人进行了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军辉;杨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小腿部皮肤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方法.方法:采用小腿内侧、外侧、前外侧肌间隙血管蒂皮瓣、腓肠肌皮瓣局部转移,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背阔肌皮瓣等移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对合并骨缺损者采用小腿外侧骨皮瓣、肩胛骨皮瓣移植、髂骨皮瓣或骨瓣与皮瓣组合移植修复,根据受区的血管损伤情况设计四种血液循环重建方法.结果:本组临床应用97例,33例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全部成活,64例游离皮瓣移植中7例术后出现血液循环危象,经探查4例成活,3例失败.结论:皮瓣转移或移植是修复小腿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但应根据创面修复原则及不同的伤情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张树明;刘光军;王长江;王成琪;范启申;张成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休克期切痂对大鼠肝组织ICAM-1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烧伤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的规律,探讨实施休克期切痂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论证及早切除焦痂的重要性.方法:Wistar大鼠176只,30%Ⅲ°烫伤,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分别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及不同时机切痂后肝组织ICAM-1、TNF-α mRNA的表达及肝组织MPO活性变化.结果:烫伤后肝组织ICAM-1及TNF-α的mRNA表达在伤后4h即已升高,分别在伤后12h和24h达到高峰;8h和24h切痂组动物切痂后再次出现一峰值,但低于第一个峰值,伤后96h恢复正常;未切痂组和96h切痂组在伤后7天仍未恢复正常.休克期切痂组MPO活性96时恢复正常,未切痂组和非休克期切痂组伤后7天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及早切痂去除了坏死组织,阻断了炎症介质及细菌毒素的释放,避免了内皮细胞大量合成ICAM-1等粘附分子,减轻了由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贺立新;郭振荣;柴家科;吕艺;郝岱峰;盛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目的: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与休克、感染及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其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51.19%.死亡率20.12%,直接死亡于感染者占34.33%,58.21%的病例曾发生感染.结论:感染是影响吸入性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依剧.有效地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治休克和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张宏;杨晓东;王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三0四医院招收研究生启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喂养泵、胰岛素泵联合应用于严重烧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烧伤患者中糖尿病病人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烧、烫伤后血糖往往进一步升高,导致创面感染加重,皮片存活差,愈合延迟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问题,我科近年来使用喂养泵供给所需能量的同时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晓影;刘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我院临床检出细菌的耐药现状分析

    目的:对我院2000年各科室送检标本细菌的检出及对抗生素耐药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及药酶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Ams).结果:全年分离病原菌119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40株,革兰氏阴性菌75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227株、肠球菌6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2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4%.革兰氏阴性菌中构成比大的前三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4%)、肺炎克雷伯菌(16%)和大肠杆菌(12%).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酶(ESBLs)的产酶率分别为43%和39%.结论:我院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革兰氏阳病原菌;我院主要致病菌的构成与国内大医院基本相同,多重耐药菌占很大的比例.

    作者:蒋伟;常东;黄志红;张素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方法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1例

    慢性难愈性溃疡是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近我们采用新方法治愈了一例慢性难愈性溃疡,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某男,38岁,右足趾外伤二周后形成创面,经常规治疗未愈,来我院经医生诊断为慢性难愈性溃疡,面积2×1 cm2.治疗方法:首先对创面清创消毒,第二、三天用生理盐水、碘伏纱布等进一步清洁创面;三天后用德国基诺药厂的爱疗素软膏(胶原酶类药物)治疗,一周后改用法国优格公司生产的集药物与敷料为一体的新型敷料妥护贴治疗十天,其间更换敷料一次,创面愈合.常规治疗中该类病例以清创植皮为主要手段,由于植皮操作复杂,加重病人的损伤和痛苦,费用较高,所以植皮术一般不为病人所接受;且该病例溃疡所处组织的血运较差,植皮有失败的可能.我们考虑病人溃疡面积较小,经济条件有限,但能每天来院换药等情况,大胆采用上述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简便易行,病人痛苦少,开支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地雷弹片伤口难愈的原因分析

    地雷弹片伤口易发生感染,难以愈合,可导致伤部残愈和畸形,降低伤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地雷弹片伤口愈合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以便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全岳;付小兵;农江;周立;曲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服凝血酶治疗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应激性溃疡是烧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规止血方法显效慢,常难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1994年2月~2000年1月,作者采用口服凝血酶治疗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2例,并以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40例作为治疗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本组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82例,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1~72岁.平均烧伤面积54.2%,平均Ⅲ°伤面积24.6%,伤后出血时间4~18天,平均10.2天.治疗方法:(1)治疗组:将凝血酶粉剂1000~2000单位以生理盐水50ml溶解后,经口服或鼻饲给药,每日3~4次;(2)对照组:口服云南白药和去甲肾上腺素盐水50ml,每日3~4次.两组病例于入院后均常规使用西咪替丁0.2g,静脉滴注,每日3次.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后,均常规使用止血芳酸静脉滴注.每日3次.疗效判断:有效为用药1~3天后无呕血及黑便,无效为用药3天后仍有呕血或黑便.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40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平均止血时间2.1天;对无效2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均为喷射性动脉出血.对照组:有效率33例,无效7例,有效率82.5%,无效7例中,手术6例.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是作用于凝血过程第3阶段的局部止血药,在与破裂的血管创面接触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凝血酶是一种蛋白质制剂,遇胃酸后易失去活性.因此给药量要足够大,稀释盐水50ml以上,才能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研究发现,凝血酶除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外,还参与创面的愈合过程.例如凝血酶可增加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刺激中性粒细胞趋化,激活T细胞使之释放IL-6,刺激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加速创面愈合.本观察表明,口服凝血酶治疗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吉天鹏;杨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用RT-PCR方法从人胎肝细胞内克隆VEGF基因的研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维持血管正常功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提高血管通透性,改变细胞外基质的等作用,与创伤组织的修复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钓取VEGF基因的cDNA序列.具体方法是,用常规方法从胎肝组织中提取纯度高RNA后进行甲醛变性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在紫外灯下可看见凝胶上有28s和18s两条清晰的电泳带,其亮度之比约为2:1,这显示:获得的RNA较完整,没有降解.取适量胎肝细胞总RNA,遵循PolyATtract(mRNA Isolation System的操作要求分离纯化mRNA后,以Oligo(dT)为引物,遵循cDNASynthesis System操作步骤合成dscDNA.根据文献报道的VEGF基因序列,用Goldkey软件设计的PCR反应体系中的上下游引物,它们分别为:上游引物为:5'-CGGCTAGCGC-CTCCGAAACCA TGAACT-3',下游引物为:5'-GGTAC-CTCACCGCCTCGGCTTGTCACATCT-3',两条引物5'端下画线碱基序列分别为NheI和KpnI的酶切位点.以逆转录反应的产物dscDNA为模板,用保真性强的pfu TaqDNA聚合酶进行扩增,其中设计的上下游引物浓度各为1mM,反应参数为:94℃变性30秒,60℃退火1分钟,72℃延伸1分钟,共25循环,后于72℃继续保温5min,反应产物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研究发现:经PCR反应后,获得的DNA片段长度为470bp左右,与预先实验设计相吻合.用干净的刀片切下含DNA片段的凝胶条,以PCR产物纯化试剂盒回收.纯化的DNA片段催化dATP加尾后,插入pGEM-T-Easy克隆载体中,构建的重组体转化DH-5a细菌,筛选出的阳性克隆命名为pT-VEGF.提取的重组质粒DNA,用限制性内切酶NheI和KpnI进行双酶切鉴定,酶切得到470bp大小的DNA片段.这进一步表明:VEGF基因的cDNA序列已克隆成功.pT-VEGF阳性克隆在ABI377全自动测序仪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来的DNA序列,与Genebank网站上的人VEGF121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由Kozak序列,转录起始密码子ATG,信号序列,编码序列和终止密码子等部分组成.因此,本研究克隆出了表达VEGF的cDNA序列,为下一步构建VEGF基因的表达载体,揭示VEGF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体外大规模合成VEGF细胞因子奠定基础.

    作者:孙丹;付小兵;陈伟;孙同柱;孙晓庆;盛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手段进步促进烧伤创面愈合--近20年大面积烧伤治疗结果回顾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改进并应用于临床的全身及局部治疗措施在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治愈率的同时,是否对创面愈合速度也产生了影响.方法:将1970年以来我科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病人657例,以1990年1月为界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全身创面综合治疗措施改进前后,创面侵袭性感染发生率、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速度的变化.1990年开始改进并应用于临床的全身性治疗措施包括器官功能保护、合理营养支持、创面感染有效控制、生长激素应用等;创面方面包括尽早切痂植皮、胶原酶促进脱痂、促愈药物银锌霜和生长因子等积极干预手,段.结果:1990年后创面侵袭性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植皮成活率显著提高;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和痊愈时间较前分别提前了20天和22天.结论:全身和创面局部治疗手段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作者:杨红明;柴家科;郭振荣;申传安;刁力;李利根;许明火;贺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生物喋呤合成酶抑制剂在大鼠烫伤后金葡菌脓毒症防治中的意义

    目的:采用大鼠20%体表面积Ⅲ°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攻击所致脓毒症模型,探讨生物喋呤合成限速酶抑制剂-2,4-二胺-6-羟基嘧啶(DAHP)在金葡菌脓毒症防治中的意义.方法:56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对照组、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和DAHP拮抗组.无菌留取动物心、肝、肺、肾组织,采用RT-RCR方法检测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CHI)、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同时测定上述组织中四氢生物喋呤(BH4)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导致组织GTP-CHI基因表达广泛上调、BH4合成显著增加.与之相对应,组织iNOS基因表达和NO水平亦明显升高,其中肝、肺改变尤为显著.给予DAHP不仅可显著抑制各组织GTP-CHI基因表达和BH4的产生,iNOS基因表达和NO的生成亦明显受抑,同时TNF-(基因表达也明显降低.此外,DAHP拮抗组动物6h死亡率明显降低(与未拮抗组相比,P=0.08,趋于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DAHP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动物的预后,其作用机理可能与DAHP抑制了体内BH4和NO的产生有关.

    作者:李红云;姚咏明;施志国;董宁;于燕;陆连荣;盛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烧伤科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措施

    为避免术后感染,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明显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近5年共实行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术610台次,肉芽创面清创植皮术575台次,感染发生率仅8.28%;而1063台次各类整形手术术后均无感染发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手术室物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的洗手衣、裤及手术所有铺单均经高压灭菌,拖鞋消毒清洗后备用;严格划分污染与区无菌区的界限,手术间、术前术后均用1:1000优氯净地面.(2)污染物品妥善密封、及时清理.(3)空气消毒净化机预防感染空气净化机可使用使室内空气菌量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在500个/m3以下,解决了普通手术室术中不能消毒的问题.(4)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污染环节缩短手术时间可以减少植皮区的失血与皮下瘀血及感染机会,我们从1995年开始使用无菌皮肤缝合器缝合伤口,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器械护士与医师之间传递针线的污染环节.

    作者:闫长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69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8),治疗组腹壁切口全层涂抹bFGF,并用bFGF浸润纱条覆盖(4000AU/cm切口),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以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红肿发生率、瘢痕发生率和术后肝肾功能作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天数、术后早期切口红肿及瘢痕增生发生率组间无差异,术后肝肾功能均正常且无差异.结论:bFGF用于腹部外科切口,无不良反应,能否促进腹部切口愈合并提前拆线,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王涛;黎沾良;张鑫奎;焦华波;乔治;李基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将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模型,12只动物被分成2、4、6、8和12周5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在受神经侧注入HRP逆行示踪,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逆行示踪显示,神经端侧吻合2~4周时,供神经侧C2、C3背根神经节内无HRP标记阳性的细胞,至第6周,背根神经节内开始出现HRP阳性细胞,8~12周阳性细胞的数量更多,尤其是胞体直径在50μm以上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2~4周时CGRP免疫组化的染色显示,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逐步增强,6周以后阳性标记的细胞数量增加,阳性细胞的胞体直径在12~40 μm范围内,属于中小直径的细胞胞体,同时观察到供神经纤维内的CGRP阳性纤维逐步增多,并跨越神经吻合口长入受神经体内,8~12周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的增加不显著,吻合口及受神经体内的神经纤维也增加不明显.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纤维可长入移植体,纤维再生的顺序是细小类的纤维首先再生.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曲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会阴部烧伤瘢痕整形术后的护理

    会阴部烧伤后畸形常引起小儿下蹲及大小便困难,严重者可致行走不便,甚至影响肢体发育.手术整形是解除会阴部畸形的佳方法,而术后护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科1978~1998年共收治小儿会阴部烧伤瘢痕整形231例.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霞;杨建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