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陈祁青;童培建;肖鲁伟;金红婷
目的 探讨股骨LISS钢板外固定技术应用于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07-2012-09诊治45例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闭合性骨折33例,开放性骨折12例.采用股骨LISS钢板进行外固定,将钢板放置于胫骨前内侧面.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邻近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2(30~60) min.45例均获得平均15.6(12~19)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发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8周.3例分别在术后3周、2个月、4个月时出现局部1或2枚外固定螺钉钉道持续渗出,2例接受每天3次、为期1周的酒精清洗后渗液消失,另1例经过1周酒精清洗后仍有渗液,拆除局部螺钉后钉道愈合.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3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3.3%;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3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 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应用股骨LISS钢板外因定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钢板拆除简便等优点.
作者:张经纬;李明;何贤峰;俞怡辉;朱李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自行研制一种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并验证其临床应用的效能.方法 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专利号:201020575985.8)主体结构由1个带滑动杆的固定爪和1个滑动爪组成.自2010-10-2013-10共52例髌骨骨折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29例)及对照组(徒手置入克氏针,23例).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穿针次数;置针标准性通过下列指标判断比较:CT片测量克氏针与髌骨纵轴的锐角角度α,与髌骨冠状面中轴的锐角角度B,克氏针通过横轴时分别与横轴线上2个3等分点的距离和(a+b),克氏针离关节面的小距离与5 mm的差值之和(c+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穿针次数、置针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骨折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提高克氏针置针准确性,增强张力带滑动加压性能,充分发挥改良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的优点.
作者:熊中伟;赵文;申庆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有关TKA术中应用TXA行关节腔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依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2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RCT和1个qRCT,合计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可以减少TKA术后血红蛋白(Hb)的丢失量[SMD=-0.63,95%CI(-0.81,-0.45),P<0.000 01]及降低术后输血率[RR=0.28,95%CI(0.20,0.38),P <0.000 01];②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不增加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RR =0.66,95%CI(0.24,1.84),P=0.43].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TKA术中关节腔注射TXA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计忠伟;包倪荣;赵建宁;倪建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笔者于2012-04诊治左坐、耻骨巨大软骨肉瘤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因“发现左腹股沟肿块18年余”入院,患者诉左腹股沟区胀痛,于坐位时明显,行走时活动受限,伴左小腿麻木.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可,左侧腹股沟处可扪及一14 cm×15 cm×14 cm包块,质硬,无活动度,多结节,边界欠规整,呈分叶状,无明显压痛,左下肢感觉稍减退,血运、运动可.
作者:李宁;夏磊;王丹;刘鸣;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髋部是下肢大的负重关节,是连接躯体与下肢及上下力传递的支点.髋部与股部肌肉结构与功能比较清楚并受到重视,但二者在股骨粗隆部连接处结构和作用尚未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股骨大粗隆外展肌复合体(FTAMC)的大体结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PFLP)、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股骨颈合并同侧粗隆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18根成年防腐人尸体股骨标本编号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根.制作成股骨颈完全无移位骨折,合并同侧股骨粗隆下内侧皮质缺损5 cm的骨折模型.依据标准技术分别予以PFLP、加长型PFNA、加长型PFN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先后进行轴向压缩试验、扭转试验和轴向压缩破坏试验.结果 加长型PFNA组轴向抗压刚度高,为(130.61±5.51)N/mm;加长型PFN组其次,为(56.25±4.07) N/mm;PFLP组低,为(3.59±2.52)N/m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 337.77,P<0.001).PFLP组扭转刚度高,为(1.30±0.23)Nm/°;加长型PFNA组其次,为(0.86±0.28)Nm/°;加长型PFN组低,为(0.38±0.07)N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05,P <0.001).加长型PFNA组破坏载荷大,为(3 072.72±216.81)N;加长型PFN组其次,为(2 726.94±182.78)N;PFLP组小,为(1 877.61±284.87)N;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31,P<0.001).结论 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合并同侧粗隆下骨折时,加长型PFNA较PFLP、PFN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作者:李仁斌;林焱斌;庄研;熊国胜;熊圣仁;张怡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笔者于2014-02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主钉断裂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83岁.因“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部畸形、疼痛”入院.8个月前,患者因外伤致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外院行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卧床3个月,并扶拐下地,逐渐出现髋部畸形、疼痛.入院时查体:右髋关节外侧切口愈合,局部肿胀、畸形,皮温正常,右下肢短缩约1.5 cm,右下肢纵向叩痛(+).X线片显示骨折未愈合,PFNA主钉断裂,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图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作者:刘光大;林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Tri-Lock骨保留股骨柄(Tri-Lock BPS柄)在中青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03-2013-08,采用Tri-Lock BPS柄进行THA 19例(19髋).取后外侧股骨大粗隆后缘切口,50°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修整股骨颈,使用髓腔锉股骨远端扩髓.扩臼至能完全容纳下臼杯,待彻底止血后置入人工臼杯.置入Tri-Lock标准头颈,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标准头颈试模位置、松紧度、活动度以及稳定性,取出试模后,安装陶瓷颈后复位.结果 本组切口长度(9.3±1.5)cm,术中出血量(300.0±141.0)ml.19例均获得随访3~31(19.5±8.0)个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异位骨化、假体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疼痛均解除,双下肢等长,无跛行,髋关节屈曲度70°~110°.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58.4±18.6)分,末次随访时提高到(97.3±3.9)分,各分项及总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为(4.9±2.9)mm,术后为(2.0±1.7)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6,P<0.01).结论 Tri-Lock BPS柄在中青年THA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徐杰;郭立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头人工髋关节降低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脱位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102医院和解放军第16医院自2009-08-2014-05进行的528例TH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单数月手术的患者采用大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直径36 mm,大头组),双数月手术的患者采用标准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直径28 mm,标准组).大头组231例,标准组297例,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结果 大头组初次置换223例,翻修8例;标准组初次置换280例,翻修手术17例.THA术后1年随访发现,大头组有3例(1.299%)发生脱位,标准组有16例(5.387%)发生脱位,大头组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P <0.05).大头组初次置换的223例中3例(1.345%)发生脱位,标准组初次置换280例中15例(5.357%)发生脱位,大头组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P<0.05).结论 采用大头人工髋关节能明显降低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方文;唐昭惠;靳兆印;史舅生;景伟;戴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 3型髓内钉在固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5对防腐股骨标本,每对标本配对随机分为A组和B组,所有股骨标本制成31-A2.2型骨折模型,A组使用Gamma 3型髓内钉固定,B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在力学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压缩、扭转、破坏试验.结果 在1 200N载荷时,A组轴向刚度为(306.52±11.32)N/mm,B组为(258.38±14.63)N/mm,A组的轴向刚度较B组高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4,P=0.03).A、B组在扭转角为0.5°、1.0°、1.5°、2.0°、2.5°时的扭矩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扭转刚度为(1.35±0.06)N·mm/deg,B组为(1.48±0.09)N·mm/de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5.00,P=0.13).A组大屈服载荷为(3 101.33±174.83)N,B组大屈服载荷为(2 396.68±142.07)N,A组大屈服载荷值较B组高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01).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内固定治疗以31-A2.2型骨折为例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其轴向负重力学性能不如Gamma 3型髓内钉,不宜作为首选内固定.
作者:江伟;刘跃洪;杨灵;徐巍;刘树平;张德盛;陈曦;汪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微创Cable-Pin系统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30例(微创组),采用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30例(张力带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并发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54.3±9.8)min,较张力带组(48.5±6.1) 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0,P=0.100).微创组骨折愈合时间(6.8±2.7)周,较张力带组(11.5±1.2)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50,P=0.001).微创组术后前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2、3、6、12、18个月膝关节功能屈曲度都大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18个月微创组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明显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在术后疼痛、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方面要优于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
作者:宋绍军;唐忠志;冷红林;毛宁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采用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节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7-01-2013-01采用钛网(6例)和线捆扎(13例)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骨折后节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5.4~7.5 cm.在双侧髂后部、髂前部或胫骨近端髓内钉进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松质骨,嵌压植于骨缺损处,用钛网或多束线捆扎包裹.线捆扎组术后用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 1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9个月;线捆扎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4.0~8.0个月,平均5.7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333).但在胫骨干部位,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少于线捆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000,P=0.001).至末次随访,2组修复方法治疗后其邻近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节段骨缺损的效果相似,但钛网植骨量多,术后患者可更早进行康复活动,骨愈合更快.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孙振中;刘军;马运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LPFP、PFNA内固定,每组4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优于DHS、LPFP组,LPFP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PFNA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是优先的治疗选择.
作者:夏春明;胡阿威;何正华;汪平;徐明;刘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侧方支持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3-12诊治25例(28髁)闭合性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在膝关节前后方向置入2枚空心钉,并采用侧方支持钢板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etenneur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5例术后均获随访6~12(14.23±4.53)个月.28髁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21(15.71±2.12)周.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移位及股骨髁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25例均于术后9~16(12.34±4.27)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采用Letenneur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5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9.29%.结论 侧方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操作简便,附加2枚空心钉可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骨折愈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端国;何至;黄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踩关节腔内和肌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1-2014-01对29例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固定满意后在踝关节腔内和肌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结果 术后关节复位质量按Burwed-Charnley标准评定:良好27例,一般2例.29例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照Mazur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2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 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联合踝关节腔内和肌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对骨折血供影响小,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和肌腱粘连.
作者:张盛成;卜猷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创伤、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和人工关节翻修等造成的骨缺损,均需要骨及其替代材料修复.异体骨及异种骨来源有限、价格昂贵,且有抗原消除不彻底及传播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缺点;自体骨移植有增加手术创伤及供骨区疼痛、感染的弊端.骨替代材料避免了生物源性修复材料的缺点,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用于填充缺损部位,起到支撑及引导细胞、血管及骨组织长入并生长的作用,或诱导骨前体细胞分化形成新骨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青睐.
作者:周朝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方法 选取自2012-12-2013-12诊治的股骨头坏死2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4例(激素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2例(酒精组),将同期行THA的6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正常)作为对照组.将26例坏死股骨头及6例正常股骨头制备成病理切片标本进行HE染色、改良Masson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激素组和酒精组同源软骨细胞数减少、骨小梁面积减小,而空骨陷窝率、骨陷窝面积及长径、软骨成骨指数、脂肪细胞长径、血管形成量及新生骨小梁面积等均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空骨陷窝率、骨小梁面积、新生骨小梁面积及脂肪细胞长径等均低于酒精组,而软骨成骨指数高于酒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骨陷窝面积及长径、有效血管及无效血管数、同源软骨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在组织形态学表现上更为复杂,坏死程度更加严重,在修复过程中也不同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李明明;李海永;杨寿涛;王志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01诊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51例,32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12~90个月,平均39个月.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中透视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移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张铁山;赵刚;陈杰;张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实现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的120例TKA,随机分为A、B、C、D4组.A、B组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D组不使用PCIA;A、C组术后6h口服西乐葆400 mg,此后每12h口服西乐葆200 mg至术后2周或VAS评分<3分;B、D组术后6h肌注帕瑞昔布40 mg,此后每12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连续3d后改为每12h口服西乐葆200 mg;如镇痛不足追加吗啡注射.记录48 h内镇痛药物的总用量,每日记录患者VAS评分、术后引流量及膝关节活动度、睡眠满意度,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D组(P<0.05);术后12 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无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活动状态下,术后3d内B、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C组(P<0.05).4组均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使用PCIA的A、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并发症显著增加(P<0.01).4组术后引流量、睡眠满意度及术后第2、3、7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TKA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可取得满意临床镇痛效果,帕瑞昔布结合PCIA镇痛效果更为明显.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不增加失血风险.
作者:朱旭;张星火;刘亮;赵峰;成文浩;张亚奎;郭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软尺测量双下肢的长度及术中测量患肢长度结合髓关节松紧度的方法来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性.方法 自2010-01-2012-12诊治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124例,62例术前应用软尺测量双下肢长度及术中测量患肢长度结合髋关节松紧度预防THA术后下肢不等长(试验组),62例进行传统THA手术操作(对照组).结果 124例均获得随访1~12个月.2组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无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深部感染发生.试验组25例下肢延长平均4.0(1~10)mm,下肢延长患者没有出现步态异常.对照组30例下肢延长平均5.3(1~10)mm,没有出现步态异常;15例下肢延长平均12.7(11~20)mm;1例下肢延长30 mm,出现跛行、髋关节疼痛及下肢痛.对照组46例下肢延长平均7.6(1~30)mm.试验组术后肢体延长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 <0.05).结论 术前采用软尺测量双下肢长度及术中测量患肢长度结合髋关节松紧度可有效地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下肢不等长.
作者:陈义藩;郑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