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永;刘春晖;薛朝亚;孟武庆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空心钉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1-2012-10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对241例股骨颈骨折进行研究.PRP+空心钉组121例在闭合复位内固定基础上早中期进行PRP干预治疗.单纯空心钉组120例未进行PRP干预.结果 PRP+空心钉组120例、单纯空心钉组118例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PRP+空心钉组与单纯空心钉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更短(t=8.789 2,P=0.000 1),且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t=23.852 1,P=0.000 1).结论 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案.
作者:秦立武;姜红江;黄相杰;宋修刚;江和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LetenneurⅠ、Ⅲ型Hoffa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3-2012-08共诊治9例(10髁)Hoffa骨折,其中内侧3髁,外侧7髁,按Letenneur分型:Ⅰ型6髁,Ⅲ型4髁.其中7髁(Ⅰ型骨折6例,Ⅲ型骨折1例)行空心钉结合后方防滑钢板或侧方支撑钢板内固定,3髁(Ⅲ型骨折)行空心钉结合侧方支撑钢板内固定.术后按照Letenneur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47个月,平均16.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30周,平均18.3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及股骨髁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优良9髁,差1髁.结论 Hoffa骨折行切开解剖复位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后方防滑钢板或侧方支撑钢板内固定术,可达到固定坚强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华;卓爱国;谢跃德;林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式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方法 自2013-01-2014-01对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均<100 ml.32例均获平均12个月随访,1例稍有髋外翻.1例出院后1个月发生感染,经二期处理后愈合,其余骨折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 对于闭合复位PNF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骨折复位、手术操作以及术中软组织保护等方面的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政治;黄晶;常佳;杨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受伤机制定义后Pilon骨折,探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术前对踝关节骨折行X线片和CT检查,对符合后Pilon骨折定义的15例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4例获得平均14(12~2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1例外踝切口出现浅表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钢板外露、感染、断钉及后方骨折块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 后Pilon骨折为>25%的后踝骨折,对其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早期可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常保磊;汪少春;何汝飞;蔡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粉碎性股骨干骨折采用锁定板内固定时选择不同螺钉位置固定情况下锁定板及螺钉大应力情况.方法 通过64层螺旋CT扫描采集27名健康志愿者左侧股骨数据并导入Mimics软件,建立骨骼3D模型并依据CT值为股骨赋材料属性.用三坐标测量仪扫描锁定板,并将生成的点云文件导入Geomagic Studio生成光顺曲面及实体文件;将股骨及锁定板文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装配,施加压力和扭矩载荷,并对锁定板及螺钉的应力分布进行求解.结果 对于粉碎性股骨干骨折,在压力和力矩载荷作用下,不同螺钉位置组合时的锁定板及螺钉上应力峰值均出现在内侧螺钉处,即靠近骨折线处;并且随着内侧固定螺钉外移,锁定板及螺钉上分布的应力峰值均逐渐增大.结论 对于粉碎性股骨干骨折锁定板内固定,使用较多的螺钉固定可使螺钉及锁定板上的应力峰值减小,同时内侧螺钉尽量靠近骨折端.
作者:樊国峰;董巍;陈胜乐;吴建伟;路博;米盼盼;王增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钻孔减压植骨术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54例(61髋)ONFH分别采用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骨瓣植入组,25髋)和钻孔减压植骨术(减压植骨组,36髋)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临床效果及手术失败率.结果 减压植骨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植入组临床改善率为69.6% (16/23),减压植骨组临床改善率为66.7%(24/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4,P=0.816).结论 采用钻孔减压植骨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ONFH的早期随访效果确切,但钻孔减压植骨术创伤更小,住时院时间更短.
作者:姚运峰;康鹏德;吕浩;张积森;詹俊峰;薛晨曦;荆珏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于临床常见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进行手术治疗,探讨微创治疗的有效、实用方法.方法 11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微创下开窗撬拨植骨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双固定螺钉固定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支具外固定配合积极康复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2 min.11例均获得平均13(5~20)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良好,无复位不良、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膝关节失稳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末次随访时按Rasmussen评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膝外翻应力所致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
作者:李凯;肖文兴;刘列;张永刚;杨军琪;刘鹏;李小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 将自2009-08-2014-01接受DHS内固定治疗的3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研究,观察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以及合并骨质疏松及糖尿病情况与骨折不愈合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84例中368例骨折完全愈合,1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4.2%.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处理股骨小粗隆骨块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不稳定骨折、术中螺钉的深度和位置不良、未矫正髋内翻、术后Garden对线指数不满意、颈干角未恢复正常、合并糖尿病是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扶拐下地时间≥6周是发生骨折不愈合的保护因素.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受到骨折类型、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准确把握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
作者:徐鸿尧;赵建宁;郭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笔者于2014-07对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髌下脂肪垫骨化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女,66岁,右膝关节外伤后疼痛伴伸直受限20年,加重3年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年外出劳动时不慎跌倒以右膝部着地,当时右膝肿胀明显,在家卧床休息(未予任何检查及治疗).后右膝关节疼痛伴伸膝受限,3年前上述症状加重,伸膝受限.查体:右膝无红肿及窦道,右膝髌下及膝眼处可扪及骨性包块,包块质硬如岩,活动度差.深压痛(+),右膝关节呈半屈状约40°伸膝不能,右下肢感觉正常.
作者:王凤民;丁少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支撑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骰骨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6-10-2012-07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支撑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骰骨压缩骨折12例(12足).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获平均13(9~2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2例出现支架螺钉松动.末次随访时3例骰骨外侧壁较健侧短缩约2 mm,9例患足无疼痛、步态正常,3例足背外侧步行轻微肿痛.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73~95分,平均86分.结论 微型外固定架支撑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骰骨压缩骨折,既可恢复足外侧柱长度,又不损伤关节面,是治疗骰骨压缩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姚书章;臧建成;刘国强;袁令晨;左俊水;杨宗宇;武晔;刘核达;郜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36例均获得平均60.1(4~71)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术后4年死于内科基础疾病.35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 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锦明;刘俊;严宏生;章斌;陈志江;杨小军;阚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复杂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3-03共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8例,其中合并胫腓下联合分离32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内踝、后踝和下胫腓联合.结果 38例均获得平均15(6~36)个月随访.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后轻度背伸受限,6周取出螺钉后经过康复锻炼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差1例,优良率达92.1%.疗效差的1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结论 固定后踝对于稳定踝关节有重要意义,固定后踝后可正确评估下胫腓联合分离情况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固定,可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杨;王树森;杨宁;陈龙;刘水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3-07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微创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踝关节不稳10例(12足).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8~2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AOFAS评分平均70(60~75)分;术后AOFAS评分平均95(90~98)分,优9足,良1足,可2足.结论 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固定方法既简单又牢固,而且肌腱两端均在骨隧道内,有足够大的腱-骨接触面及强度,完全能满足术后踝关节运动稳定的需要.
作者:丁文鸽;李欢;王珂杰;徐鹏;李文亮;严伟洪;刘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20例(25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其中2例保留后交叉韧带,18例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结果 本组20例术后获得平均12(5~60)个月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15°~85°,术后0°~130°.膝内、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术前KSS评分(11.50±1.61)分,术后(91.35±1.23)分.结论 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术中通过软组织平衡技术的应用,操作方便,假体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汤长华;王黎明;姚庆强;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纪兆亮;冯国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辅助技术及设备更新,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学者们对髋部疾病的认知及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髋关节形态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未来数字化骨科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三维髋关节形态学研究的深入,将会使髋部外科手术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作者:章晓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 对62例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牵引复位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例无明确合并症,合并症较多的为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梗死后遗症.结果 62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9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安全保障,充分评估和有预见性的早期处置是治疗有效的前提.
作者:鲍磊;马华松;周雪峰;白克文;王蒙;彭军;马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高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分期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自2010-06-2013-12诊治15例高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分期治疗策略.初期行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待全身及软组织情况好转后再一期或二期转换为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平均11.2 d,其中14例-期转换内固定,1例因钉道感染于17 d后行二期转换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02.3°;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6例,良7例,可2例.结论 在高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正确评估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条件,采用“损伤控制-分期治疗”策略,合理使用外固定架,适时更换内固定,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叶晓生;王洪震;贾正平;郝彦明;高宜军;钱荣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笔者自2008-01-2012-12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67~86岁,平均76.9岁.左侧4例,右侧3例.均为初次置换,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半髋关节置换术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2~69个月发生骨折,均为Vancouver B1型.
作者:龙少林;贺爱风;朱福群;汤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3-2012-10,采用前方L形钢板和侧方1/3管型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68例.末次随访时采用Ovadia评价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68例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延迟愈合6例,无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疗效按Ovadia评价系统评定:优43例,良12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80.9%.结论 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有效固定骨折块,防止关节面塌陷,骨折愈合率高.
作者:孙昌俊;毕若杰;李力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2-12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48例.术中关节镜下探查并处理关节腔内损伤组织,关节镜监视下利用克氏针和探钩撬拨复位,后置入空心钉或作小切口置入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43例获得随访8~16个月,平均10.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度110°~140°.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3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3.02%.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直视下精确复位、易处理关节腔内损伤组织、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作者:傅俊伟;陈卓;吴俊彪;余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