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

汤长华;王黎明;姚庆强;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纪兆亮;冯国新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内翻, 膝外翻, 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20例(25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其中2例保留后交叉韧带,18例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结果 本组20例术后获得平均12(5~60)个月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15°~85°,术后0°~130°.膝内、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术前KSS评分(11.50±1.61)分,术后(91.35±1.23)分.结论 采用标准型股骨髁、胫骨托与高切迹胫骨聚乙烯垫组合TKA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外翻畸形术中通过软组织平衡技术的应用,操作方便,假体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 、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0-01-2012-10诊治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60例(64足),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B组)治疗各30例(32足).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2组Maryland评分、Kofoed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相较后者更有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磊;钱宇;梁文清;韩维奇;郦仕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钻孔减压植骨和股方肌骨瓣植入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钻孔减压植骨术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54例(61髋)ONFH分别采用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骨瓣植入组,25髋)和钻孔减压植骨术(减压植骨组,36髋)治疗,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临床效果及手术失败率.结果 减压植骨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植入组临床改善率为69.6% (16/23),减压植骨组临床改善率为66.7%(24/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4,P=0.816).结论 采用钻孔减压植骨和病灶刮除股方肌骨瓣植入术治疗早期ONFH的早期随访效果确切,但钻孔减压植骨术创伤更小,住时院时间更短.

    作者:姚运峰;康鹏德;吕浩;张积森;詹俊峰;薛晨曦;荆珏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固定架在高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分期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高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分期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自2010-06-2013-12诊治15例高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分期治疗策略.初期行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待全身及软组织情况好转后再一期或二期转换为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平均11.2 d,其中14例-期转换内固定,1例因钉道感染于17 d后行二期转换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02.3°;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6例,良7例,可2例.结论 在高能量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正确评估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条件,采用“损伤控制-分期治疗”策略,合理使用外固定架,适时更换内固定,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叶晓生;王洪震;贾正平;郝彦明;高宜军;钱荣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半月板替代治疗研究相关进展

    半月板曾被认为是膝关节无功能组织,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移除损伤的半月板被公认为唯一有效方法,术后疼痛症状立即缓解使得该方法一度被认可.随着对半月板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学者们发现在移除半月板后将会造成膝关节负荷传导紊乱、关节软骨应力集中,并逐渐发展为骨性关节炎[1-2].这一认识彻底改变了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静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 对62例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牵引复位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例无明确合并症,合并症较多的为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梗死后遗症.结果 62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9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安全保障,充分评估和有预见性的早期处置是治疗有效的前提.

    作者:鲍磊;马华松;周雪峰;白克文;王蒙;彭军;马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期关节镜下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一期关节镜下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10-02-2012-05诊治11例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入院后手法复位膝关节脱位,于伤后2~3周行关节镜检查及韧带修复或重建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11例均获随访13~31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12个月患膝关节屈曲达100°~120°,平均110°;伸直达0~5°,平均2.6°.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 一期关节镜下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凡有非;廖中亚;王小合;刘冰;尤琳;方勇;华长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一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2-2010-06对1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及严重膝关节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一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处理合并的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14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5个月.均无膝关节肿痛症状、感染、伸膝障碍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达120°~130°;膝关节IKDC评分:A类11例(78.6%),B类2例(14.3%),C类1例(7.1%);膝关节Lysholm评分(89.2±4.6)分,较术前(54.7±5.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56,P=8.91E-14).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华;狄正林;章军辉;徐荣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04-2011-04对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和3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术后行走能力及术后并发症.观察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和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0~41(20.9±6.8)min,住院时间2~7(3.0±0.8)d,骨折愈合时间6~12(8.6±2.1)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11~15(11.2±1.5)周.术后11例出现针道感染,通过口服抗生素、加强换药和对周围皮肤护理后获得痊愈;4例因Shanz钉松动导致髋内翻并畸形愈合;6例肢体短缩超过2 cm;1例在拆除外固定架后出现再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论 较少的术中失血量、较短的骨折愈合时间、允许早期肢体活动和较少的并发症是采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同时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可以快速恢复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作者:丁强;邢庆胜;周献伟;刘又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辩证分期用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26例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疗效根据X线片所示骨痂定量分析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观察组骨痂生成时间较对照组短,生成量较多,骨折愈合更快.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0.06±5.06)分,高于对照组(84.32±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28).结论 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飞;倪向阳;许平;高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髋关节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辅助技术及设备更新,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学者们对髋部疾病的认知及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髋关节形态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未来数字化骨科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三维髋关节形态学研究的深入,将会使髋部外科手术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作者:章晓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跟骨Sanders Ⅱ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评估单侧外固定架固定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牢靠程度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CT扫描获得健康成年男性右侧足踝部骨骼及软组织数据,利用Mimics、Patran、Abaqu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模型.在模拟下肢非负重状态下跟骨受到跟腱的大拉应力时,骨折块之间的位移程度及外固定架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骨折块之间向踝关节内侧、后侧、上方的相对位移分别为0.027 2mm、0.095 1 mm、0.139 8 mm;骨折块之间大位移为0.175 3 mm,未达到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指征中骨折线分离或移位>1 mm的标准;大应力分布区域在外固定钉上,大应力值为37.06 MPa,小于外固定钉屈服强度225 MPa.结论 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 Ⅱ型骨折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式.

    作者:余凯祥;柴雷子;薛锋;潘明芒;姜闻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笔者自2008-01-2012-12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67~86岁,平均76.9岁.左侧4例,右侧3例.均为初次置换,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半髋关节置换术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2~69个月发生骨折,均为Vancouver B1型.

    作者:龙少林;贺爱风;朱福群;汤志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半程使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半程使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半程使用止血带32例(半程组),全程使用止血带32例(全程组).记录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1、3、7d大腿及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术后至能完成直腿抬高和屈膝90°的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半程组术中失血量(257.8±105.1)ml,稍高于与全程组的(213.8±87.4)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术后引流量(195.3±89.1)ml,低于全程组的(280.2±11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预估失血量(561.0±165.1)ml,也低于全程组的(673.0±20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大腿肿胀率低于全程组,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直腿抬高的时间(1.5±0.9)d,早于全程组的(1.9±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程组完成屈膝90°的时间(1.8±1.1)d,也早于全程组的(2.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半程使用止血带能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可改善患肢早期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作者:陈森;李建平;彭昊;方洪松;周建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Letenneur Ⅰ、Ⅲ型Hoffa骨折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LetenneurⅠ、Ⅲ型Hoffa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3-2012-08共诊治9例(10髁)Hoffa骨折,其中内侧3髁,外侧7髁,按Letenneur分型:Ⅰ型6髁,Ⅲ型4髁.其中7髁(Ⅰ型骨折6例,Ⅲ型骨折1例)行空心钉结合后方防滑钢板或侧方支撑钢板内固定,3髁(Ⅲ型骨折)行空心钉结合侧方支撑钢板内固定.术后按照Letenneur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47个月,平均16.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30周,平均18.3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及股骨髁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优良9髁,差1髁.结论 Hoffa骨折行切开解剖复位空心拉力螺钉结合后方防滑钢板或侧方支撑钢板内固定术,可达到固定坚强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华;卓爱国;谢跃德;林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ilon骨折手术治疗38例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复位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9-2013-12共诊治闭合性Pilon骨折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38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6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浅部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皮肤坏死经换药及行皮瓣转移术后治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结论 对于Pilon骨折,通过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合理手术入路及骨折复位固定方法、良好的切口闭合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雷荣福;洪华;郑常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 将自2009-08-2014-01接受DHS内固定治疗的3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研究,观察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并分析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以及合并骨质疏松及糖尿病情况与骨折不愈合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384例中368例骨折完全愈合,1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4.2%.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处理股骨小粗隆骨块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骨折类型、术中操作情况、术后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扶拐下地时间、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对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不稳定骨折、术中螺钉的深度和位置不良、未矫正髋内翻、术后Garden对线指数不满意、颈干角未恢复正常、合并糖尿病是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扶拐下地时间≥6周是发生骨折不愈合的保护因素.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受到骨折类型、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准确把握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

    作者:徐鸿尧;赵建宁;郭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强直性脊柱炎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4-01行THA的275例(326髋)AS,按是否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分为脱位组与未脱位组,分析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 275例(326髋)中18例(18髋)发生脱位,发生率为5.52%.单因素分析脱位组与未脱位组是否合并脊柱后凸、是否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是否过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脊柱后凸、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过大是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结论 脊柱后凸畸形、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及前倾角较大是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高危因素.

    作者:吴剑;蔡贤华;游洪波;秦星星;刘艳西;郑勇;鲍同柱;石振;范江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杂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复杂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3-03共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8例,其中合并胫腓下联合分离32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内踝、后踝和下胫腓联合.结果 38例均获得平均15(6~36)个月随访.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后轻度背伸受限,6周取出螺钉后经过康复锻炼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差1例,优良率达92.1%.疗效差的1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结论 固定后踝对于稳定踝关节有重要意义,固定后踝后可正确评估下胫腓联合分离情况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固定,可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杨;王树森;杨宁;陈龙;刘水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VSD在四肢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03彻底清创后行VSD治疗的19例四肢软组织严重破溃感染.结果 17例经1或2次VSD治疗后一次植皮后成活;2例合并肌腱、骨外露者感染创面经VSD负压吸引2或3次后感染得到控制,植皮后部分未成活的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 对于四肢严重感染创面,及时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术后一次性游离植皮,创面愈合快,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陈志永;刘春晖;薛朝亚;孟武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可携带骨髓干细胞的生物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空心钉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经髂骨采集200 ml骨髓血,通过全封闭的血细胞分选系统采集BMSCs,采用改良带侧孔的生物型空心钉的钉尾向骨折端注射BMSCs.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平行固定.结果 术后3、6个月实验组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出现3例骨不连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照组出现6例骨不连及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验组在术后至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改良的生物型空心钉在骨折端注射BMSCs能够有效地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崔崟;史定伟;谢幼专;王秀会;许国祥;陆耀刚;付备刚;王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