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魏新建;曹飞;张福华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 后路, 经关节螺钉, 固定, 融合
摘要:寰枢椎不稳可导致高位颈脊髓压迫,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复位和固定.解除颈脊髓压迫,维持上颈椎的稳定.自2005年4月~2009年11月笔者采用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MDCT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前臂急性外伤的青少年患者同时行普通X线片与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经普通X线片发现19例23处骨折,同期行前臂MDCT检查,明确25例35处骨折.与普通X线片相比,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对隐匿性青枝骨折阳性确诊率高,而普通X线片假阴性率高达34.3%.结论 MDCT扫描能提高儿童及青少年前臂外伤中的隐匿性青枝骨折的确诊率.

    作者:徐云钦;苏佩华;李强;申屠刚;李骥;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采用WHO标准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显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疼痛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8例,轻微有效6例.结论 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周广军;田小芳;孙敬宁;隆全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胸锁关节脱位及2例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术后X线片示无再脱位、固定失效、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定,优13例,良1例.结论 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风险小、可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并能大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优点.

    作者:郝廷;王兴国;刘广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 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成人前臂双骨折因内固定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组,其中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内固定31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30例.结果 61例获得8~21个月的随访,平均(16±4.1)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之一.

    作者:陈书文;尹朝信;颜爱民;刘文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骨科引流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骨科手术治疗后均需引流,传统的引流方法 除采用橡皮片外,还有吸痰管、输血带、输液带及负压引流管等.笔者自2006年1月以来对传统引流方法 的优点进行综合,设计了一种简便实用的骨科术后引流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6201035023.4),广泛应用于脊柱、四肢关节术后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球囊扩张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目前常用的术式,在C型臂X线机应用广泛的情况下,脊柱外科医生多能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笔者自2008年5月~2010年2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球囊扩张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毅;贺仕雄;姚国荣;蔡力;吴大鹏;田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内在肌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分析48例腕部完全离断再植术后的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本组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例,良8例,一般28例,差9例,优良率22.9%.结论 尽快恢复离断手的血液循环,尽可能多的吻合深浅静脉,常规主动开放腕尺侧管和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使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更好的恢复.

    作者:赵占国;王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272例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椎板问开窗减压55例(A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69例(B组),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横突间自体植骨148例(C组).结果 244例获得随访似6~45个月,平均25.8个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78.8%、75.9%、81.3%.结论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手术风险高,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柳根哲;徐林;李春根;俞兴;毕连涌;孙旗;李鹏洋;权学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18例诊治分析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长骨骨折和骨盆骨折.多数起病急,进展快,漏诊或误诊率较高.自2004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共收治FES 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磊;谭雯;贾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是导致下腰痛及下肢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于2002年9月~2008年10月,行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57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勇;史峰军;宋银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结果 32例术后获得随访7~2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9.2±3.1)分降至术后平均(4.2±2.5)分,ODI指数从术前平均71.4%降至术后平均43.3%,椎体前、中、后壁高度平均增加5.2、6.8、1.3 mm,椎体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展亮;陈嘉裕;张惠城;李晓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腰椎滑脱症分两组进行治疗,即行椎间融合器融合40例(A组)与360°植骨融合38例(B组),分析两种方法 对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结果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相比,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60°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等方法 之一,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胜;沈斌;邓长青;翟大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多角骨骨折

    大多角骨骨折是十分罕见的骨折,仅占所有腕骨骨折的3%~5%[1],然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多角骨骨折对掌腕关节活动的恢复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自2003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多角骨骨折,以及合并第1掌腕关节脱位的患者共5例,疗效满意.

    作者:李强;薄连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分析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对87例192个颈椎间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获平均6个月的随访,术后1周及6个月的平均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6.9%和73.1%.主观满意度分别为92.0%和89.7%.结论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少等优点,对轻中度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袁元杏;李青;张爱明;梁道臣;梅治;范志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颈椎椎弓根技术在颈椎伤病中的应用进展

    颈椎由于创伤、感染、肿瘤、退行性变及畸形矫正等原因造成颈椎不稳定,需要重建颈椎的稳定性.1994年Abumi等分别报道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由于其符合三柱固定原理,即刻稳定性提高,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颈椎术后骨性融合,减少颈椎不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复杂,潜在血管、神经根和颈髓损伤的风险,以及由于解剖变易、爆裂骨折移位等原因,置钉危险性及难度大,开展此项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颈椎椎弓根钉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稳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1,2].本文就颈椎疾患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及置钉安全性、生物力学、临床操作技能、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杨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后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造影后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效果.方法 对57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的DLBP患者,向责任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观察下腰痛VAS评分变化.结果 57例责任椎间盘CT显示:椎间盘内破裂35例,椎间盘结构紊乱22例.亚甲蓝注射1周后,VAS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2.4分(P<0.05).疗效评定按改良Macanab评定标准:优33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9.5%.结论 椎间盘造影是诊断DLBP的可靠方法,亚甲兰注射治疗DLBP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刘永征;李成权;徐强;王卫忠;倪德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陈旧性同侧股骨颈伴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中损伤股深动脉一例报道

    笔者于2008年2月收治1例陈旧性同侧股骨颈伴股干骨折,术中伤及股深动脉.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车祸伤致胸腹部及左大腿外伤,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左第4~9肋骨折伴胸腔积液、脾破裂、左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型)、左股骨干中上段骨折.

    作者:王文岳;谢利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

    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骨折类型,常常造成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对于MasonⅡ、Ⅲ型,过去常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桡骨头切除术,效果较差.自2002年3月~2009年2月,笔者采用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1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玲珑;滕云升;郭永明;张朝;李涛;吴勐;梁高峰;智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不稳可导致高位颈脊髓压迫,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复位和固定.解除颈脊髓压迫,维持上颈椎的稳定.自2005年4月~2009年11月笔者采用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新建;曹飞;张福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IPPO技术下LCP锁定和加压固定后应力遮挡效应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经锁定和加压固定后骨痂应力的变化,研究LCP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对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为临床MIPPO术式中应用不同类型的接骨板和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法根据LCP独特设计的锁定与加压结合孔,建立了胫骨上端骨折LCP锁定和加压固定后带骨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和内固定方式下骨痂应力情况.结果 骨痂在锁定固定下的应力均值大于加压固定下的应力均值,根据配对t检验的结果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应力遮挡率计算公式,锁定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小于加压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结论 MIPPO术式下的加压固定可以提供坚强的固定但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较大;锁定固定产生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但没有加压固定那样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因此在临床上对单纯长骨骨折通常采用两端锁定而中间加压的固定方式,这是一种兼顾固定的稳定性与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的固定方式,有助于骨折愈合.

    作者:钟华;朱智敏;刘立华;钟日生;陈潮宇;邱柱雄;唐庆才;梁健;刘敬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