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

赵玲珑;滕云升;郭永明;张朝;李涛;吴勐;梁高峰;智丰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 微型钢板, 螺钉
摘要: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骨折类型,常常造成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对于MasonⅡ、Ⅲ型,过去常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桡骨头切除术,效果较差.自2002年3月~2009年2月,笔者采用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1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分析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对87例192个颈椎间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获平均6个月的随访,术后1周及6个月的平均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6.9%和73.1%.主观满意度分别为92.0%和89.7%.结论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少等优点,对轻中度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袁元杏;李青;张爱明;梁道臣;梅治;范志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 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作者:王开友;郎继孝;陈德喜;邢志军;于沛林;赵景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胸锁关节脱位及2例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术后X线片示无再脱位、固定失效、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定,优13例,良1例.结论 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风险小、可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并能大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优点.

    作者:郝廷;王兴国;刘广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闭合截骨手法整复经皮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经常发生畸形愈合,影响腕关节及前臂功能和外观.笔者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对92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采用闭合截骨手法整复经皮髓内针固定的方法 治疗,经术后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杜传宝;马长生;王明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

    锁骨骨折很少发生骨不连.其发生率为0.1%~0.8%,一般将锁骨骨折16周仍未愈合定义为骨不连[1].笔者自2007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锁骨骨不连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可新;刘兴才;赵丽艳;南运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逆行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27例,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疗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12~38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2个月.采用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评定,肩关节功能评价:优2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 经皮TEN内固定为肱骨干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肱骨干横形及短斜形骨折.但其运用要掌握好适应证,确切的临床疗效尚有待更多的病例与随访的积累.

    作者:黄海彬;王忠;金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远端蒂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拇指功能在全部手功能中占36%.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已有多种方法 ,如第1掌背动脉皮瓣等.笔者从2006年2月~2009年2月采用远端蒂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单建民;左金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1例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17例在伤后6 h内,14例在伤后6~24 h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首次手术后7~23 d,行二期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7例获6~26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2%,复查椎管内无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残留,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术前评估后采用急诊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二期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内固定,手术安全,有利于多发伤的救治,降低并发症.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翁东;谢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DMP-1促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佳诱导浓度.方法 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CD105表达.采用含0、10、50、100ng/ml CDMP-1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BMSCs 21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MP-1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ccan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番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结果 成人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CD44、CD105表达阳性,CD34呈阴性表达.CDMP-1诱导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向多边形、多角形转化.不同浓度CDMP-1诱导21 d,Ⅱ型胶原表达量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的表达CM组和10 n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阿利新蓝和番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含100 ng/mJ CDMP-1软骨诱导液能有效促进成人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

    作者:张波;杨述华;张宇坤;夏天;孙志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DCT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前臂急性外伤的青少年患者同时行普通X线片与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经普通X线片发现19例23处骨折,同期行前臂MDCT检查,明确25例35处骨折.与普通X线片相比,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对隐匿性青枝骨折阳性确诊率高,而普通X线片假阴性率高达34.3%.结论 MDCT扫描能提高儿童及青少年前臂外伤中的隐匿性青枝骨折的确诊率.

    作者:徐云钦;苏佩华;李强;申屠刚;李骥;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诊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肱骨干骨折均急诊行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31例切口一期愈合,合并软组织碾挫伤1例,局部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3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属髓内固定,手术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干简单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王琪;刘宪民;刘松波;韩文锋;曹艳;项良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脱位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9例.结果 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示移位的腕豆骨均未出现密度增高、囊性变、塌陷及碎裂等坏死征象.结论 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季祝永;薛荣;陈余庆;邹春锦;孙凤翔;张文祥;韩乃付;陈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与传统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7例,其中应用Wauis结合内固定术式治疗14例(A组),应用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13例(B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术后腰椎活动度(ROM)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8%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腰痛VAS评分及术后ROM方面,A组要优于B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对解剖结构破坏小,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后腰椎活动度得以更多保留.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陈江;徐林;俞兴;柳根哲;李春根;毕连涌;孙旗;李鹏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65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及特点,采用切开复位关节面,植骨支撑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应用钢板、克氏针、外固定架等方法 联合固定.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平均角度.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以Garlandand Werley评分方法 评定腕关节功能:优33例,良24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7.7%.结论 采取手术复位关节面,矫正掌倾角、尺偏角,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任国文;吴学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

    目的 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6例肱骨下段复杂骨折,采用经肱三头肌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下段内外侧柱,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3~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肘关节功能按改良Cassebaum评分: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后正中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是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江本启;陈钢;扬胜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两种手术时机对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两种手术时机对脊柱结核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98例,按正规抗结核治疗不足或足3周后手术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截瘫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手术,并获平均31.6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复发,术后4个月ESR恢复至正常.结论 两种手术时机疗效均满意,而提早积极手术具有更好地抢救截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韦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内在肌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分析48例腕部完全离断再植术后的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本组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例,良8例,一般28例,差9例,优良率22.9%.结论 尽快恢复离断手的血液循环,尽可能多的吻合深浅静脉,常规主动开放腕尺侧管和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使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更好的恢复.

    作者:赵占国;王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腰椎滑脱症分两组进行治疗,即行椎间融合器融合40例(A组)与360°植骨融合38例(B组),分析两种方法 对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结果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相比,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60°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等方法 之一,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胜;沈斌;邓长青;翟大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创正中切口行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的应用体会

    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的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1-3].对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的取出,多经原切口进入,因其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对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仍有损伤脊髓可能.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患者采用微创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曾本强;李红;罗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屈曲位渐进性加重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目的 探讨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颅骨牵引复位的方法.方法 对48例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双侧37例、单侧11例)行颅骨牵引、颈椎屈曲位渐进性增加重量持续牵引,在C型臂X线机下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结果 复位成功43例,5例未成功复位.复位后脊髓损伤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加重表现.结论 急性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采取屈曲位渐进性增加屈曲角度及牵引重量并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作者:胡家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