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王大勇;史峰军;宋银冬

关键词:腰椎不稳定, 开窗取芯, 植骨融合, 后路
摘要: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是导致下腰痛及下肢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于2002年9月~2008年10月,行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57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正中切口行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的应用体会

    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的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1-3].对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的取出,多经原切口进入,因其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对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仍有损伤脊髓可能.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患者采用微创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曾本强;李红;罗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1例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17例在伤后6 h内,14例在伤后6~24 h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首次手术后7~23 d,行二期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7例获6~26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2%,复查椎管内无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残留,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术前评估后采用急诊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二期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内固定,手术安全,有利于多发伤的救治,降低并发症.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翁东;谢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272例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椎板问开窗减压55例(A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69例(B组),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横突间自体植骨148例(C组).结果 244例获得随访似6~45个月,平均25.8个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78.8%、75.9%、81.3%.结论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手术风险高,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柳根哲;徐林;李春根;俞兴;毕连涌;孙旗;李鹏洋;权学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

    目的 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6例肱骨下段复杂骨折,采用经肱三头肌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下段内外侧柱,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3~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肘关节功能按改良Cassebaum评分: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后正中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是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江本启;陈钢;扬胜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后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造影后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效果.方法 对57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的DLBP患者,向责任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观察下腰痛VAS评分变化.结果 57例责任椎间盘CT显示:椎间盘内破裂35例,椎间盘结构紊乱22例.亚甲蓝注射1周后,VAS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2.4分(P<0.05).疗效评定按改良Macanab评定标准:优33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9.5%.结论 椎间盘造影是诊断DLBP的可靠方法,亚甲兰注射治疗DLBP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刘永征;李成权;徐强;王卫忠;倪德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附七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寰椎暴裂骨折行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C2置入椎弓根螺钉,C3置入侧块螺钉后套入上述系统,将枕颈部置于中立位后再将钢板固定于枕骨上.结果 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除头颈旋转功能受限外无其他不适.复查X片示内固定物位置佳.结论 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及疗效好的优点.

    作者:王学文;蔡程;孙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对单侧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对48例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应用单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各24例,对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椎体成形术,均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增加了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两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能取得和双侧椎体成形术相近似的效果.

    作者:赵俊强;陈琼;黄志坚;黄子毅;吕杰;付俊伟;陈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融合联合椎间盘电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

    目的 通过对比性研究,评价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及PLIF联合腰椎间盘电热凝纤维环成形术(IDETA)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采用PLIF治疗两节段中较重的节段,根据另一节段是否行IDETA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采用JOA及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8.2个月.术前JOA和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和VAS评分术后不同阶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联合IDETA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崔志明;李卫东;徐冠华;崔颖;保国锋;孙郁雨;朱乐银;王玲玲;储惊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6例玉树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伤,受伤人员致残率高.自2010年4月17日~2010年4月24日,笔者医院共收治玉树地震伤员36例.现将收治的地震伤员的病情特点和救治报告如下.

    作者:孟永智;杜东鹏;姜文雄;戚玉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

    目的 研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按Metaizeau肘关节治疗评定方法: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用微型钢板螺钉对桡骨头骨折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 简单,减少了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顾龙殿;顾利华;许大峰;刘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分析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对87例192个颈椎间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获平均6个月的随访,术后1周及6个月的平均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6.9%和73.1%.主观满意度分别为92.0%和89.7%.结论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两点消融法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少等优点,对轻中度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袁元杏;李青;张爱明;梁道臣;梅治;范志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不稳可导致高位颈脊髓压迫,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复位和固定.解除颈脊髓压迫,维持上颈椎的稳定.自2005年4月~2009年11月笔者采用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新建;曹飞;张福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IPPO技术下LCP锁定和加压固定后应力遮挡效应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经锁定和加压固定后骨痂应力的变化,研究LCP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对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为临床MIPPO术式中应用不同类型的接骨板和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法根据LCP独特设计的锁定与加压结合孔,建立了胫骨上端骨折LCP锁定和加压固定后带骨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和内固定方式下骨痂应力情况.结果 骨痂在锁定固定下的应力均值大于加压固定下的应力均值,根据配对t检验的结果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应力遮挡率计算公式,锁定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小于加压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结论 MIPPO术式下的加压固定可以提供坚强的固定但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较大;锁定固定产生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但没有加压固定那样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因此在临床上对单纯长骨骨折通常采用两端锁定而中间加压的固定方式,这是一种兼顾固定的稳定性与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的固定方式,有助于骨折愈合.

    作者:钟华;朱智敏;刘立华;钟日生;陈潮宇;邱柱雄;唐庆才;梁健;刘敬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逆行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27例,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疗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12~38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2个月.采用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评定,肩关节功能评价:优2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 经皮TEN内固定为肱骨干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肱骨干横形及短斜形骨折.但其运用要掌握好适应证,确切的临床疗效尚有待更多的病例与随访的积累.

    作者:黄海彬;王忠;金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背侧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治疗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骨折20例,并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对整复后腕关节固定位置进行观测.结果 本组20例在腕关节中立位固定时有移位的可能,占45%(9/20);在掌屈位周定均未发生骨折端移位,占100%(20/20);在背伸10°时,大部分发生移位,占75%(15/20);当背伸位大于10°时,骨折端随着背伸位的角度增加移佗也逐渐增大,甚至完全移位.本组20例骨折全部~期愈合.结论 对于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关节外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3例胸腰椎结核和8例腰椎结核选择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或不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1年2个月.结果 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1例88岁截瘫患者围手术期因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2个月复发形成窦道,行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后治愈.末次随访时13例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2例显示植骨大部分融合,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另1例术前截瘫者恢复至Frankel D级.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应依病变部位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灌洗引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复发,对于复发患者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旭;马远征;芦健民;廉皓屹;付大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DCT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前臂急性外伤的青少年患者同时行普通X线片与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经普通X线片发现19例23处骨折,同期行前臂MDCT检查,明确25例35处骨折.与普通X线片相比,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对隐匿性青枝骨折阳性确诊率高,而普通X线片假阴性率高达34.3%.结论 MDCT扫描能提高儿童及青少年前臂外伤中的隐匿性青枝骨折的确诊率.

    作者:徐云钦;苏佩华;李强;申屠刚;李骥;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肘关节外翻位损伤致三联骨折的诊治体会

    外翻位损伤是肘关节创伤中较常见的受伤机制,但同时导致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及肱骨内侧髁骨折(简称为三联骨折),临床少见.肘关节是上臂和前臂的机械性连接,三联骨折可引起肘关节严重不稳,治疗不当可导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及永久性功能丧失.笔者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这类损伤12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刚;李强;申屠刚;徐云钦;李骥;姚有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DMP-1促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佳诱导浓度.方法 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CD105表达.采用含0、10、50、100ng/ml CDMP-1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BMSCs 21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MP-1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ccan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番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结果 成人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CD44、CD105表达阳性,CD34呈阴性表达.CDMP-1诱导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向多边形、多角形转化.不同浓度CDMP-1诱导21 d,Ⅱ型胶原表达量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的表达CM组和10 n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阿利新蓝和番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含100 ng/mJ CDMP-1软骨诱导液能有效促进成人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

    作者:张波;杨述华;张宇坤;夏天;孙志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采用WHO标准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显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疼痛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8例,轻微有效6例.结论 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周广军;田小芳;孙敬宁;隆全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