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结果 32例术后获得随访7~2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9.2±3.1)分降至术后平均(4.2±2.5)分,ODI指数从术前平均71.4%降至术后平均43.3%,椎体前、中、后壁高度平均增加5.2、6.8、1.3 mm,椎体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展亮;陈嘉裕;张惠城;李晓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是导致下腰痛及下肢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于2002年9月~2008年10月,行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57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勇;史峰军;宋银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两种手术时机对脊柱结核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98例,按正规抗结核治疗不足或足3周后手术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截瘫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手术,并获平均31.6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复发,术后4个月ESR恢复至正常.结论 两种手术时机疗效均满意,而提早积极手术具有更好地抢救截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韦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比较经锁定和加压固定后骨痂应力的变化,研究LCP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对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为临床MIPPO术式中应用不同类型的接骨板和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法根据LCP独特设计的锁定与加压结合孔,建立了胫骨上端骨折LCP锁定和加压固定后带骨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和内固定方式下骨痂应力情况.结果 骨痂在锁定固定下的应力均值大于加压固定下的应力均值,根据配对t检验的结果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应力遮挡率计算公式,锁定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小于加压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结论 MIPPO术式下的加压固定可以提供坚强的固定但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较大;锁定固定产生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但没有加压固定那样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因此在临床上对单纯长骨骨折通常采用两端锁定而中间加压的固定方式,这是一种兼顾固定的稳定性与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的固定方式,有助于骨折愈合.
作者:钟华;朱智敏;刘立华;钟日生;陈潮宇;邱柱雄;唐庆才;梁健;刘敬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除3例配合经口咽松解,其余均只行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23例得到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断裂.结论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枢关节脱位或不稳,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效果良好.
作者:劳克诚;卢廷胜;吕则文;徐青镭;杨超;宫岩虎;万年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按Metaizeau肘关节治疗评定方法: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用微型钢板螺钉对桡骨头骨折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 简单,减少了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顾龙殿;顾利华;许大峰;刘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伤,受伤人员致残率高.自2010年4月17日~2010年4月24日,笔者医院共收治玉树地震伤员36例.现将收治的地震伤员的病情特点和救治报告如下.
作者:孟永智;杜东鹏;姜文雄;戚玉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胸锁关节脱位及2例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术后X线片示无再脱位、固定失效、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定,优13例,良1例.结论 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风险小、可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并能大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优点.
作者:郝廷;王兴国;刘广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目前常用的术式,在C型臂X线机应用广泛的情况下,脊柱外科医生多能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笔者自2008年5月~2010年2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球囊扩张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毅;贺仕雄;姚国荣;蔡力;吴大鹏;田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腰椎滑脱症分两组进行治疗,即行椎间融合器融合40例(A组)与360°植骨融合38例(B组),分析两种方法 对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结果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相比,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60°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等方法 之一,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胜;沈斌;邓长青;翟大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 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作者:王开友;郎继孝;陈德喜;邢志军;于沛林;赵景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背侧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治疗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骨折20例,并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对整复后腕关节固定位置进行观测.结果 本组20例在腕关节中立位固定时有移位的可能,占45%(9/20);在掌屈位周定均未发生骨折端移位,占100%(20/20);在背伸10°时,大部分发生移位,占75%(15/20);当背伸位大于10°时,骨折端随着背伸位的角度增加移佗也逐渐增大,甚至完全移位.本组20例骨折全部~期愈合.结论 对于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关节外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技术矫正治疗腰椎滑脱畸形已逐渐被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但由于椎体自身结构的变异、患者术中体位、术者的姿态等原因,椎弓根钉的置入往往很难达到要求,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笔者自2007年7月~2009年8月,采用套环式导针定位技术在C型臂X线机配合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皓;丁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70例.结果 随访12~15个月,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55例,良1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5.7%.术后12个月时优良率为100%.结论 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治疗效果肯定,是目前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的理想固定方法之一.
作者:瞿杭波;沈进稳;童培建;雷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外翻位损伤是肘关节创伤中较常见的受伤机制,但同时导致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及肱骨内侧髁骨折(简称为三联骨折),临床少见.肘关节是上臂和前臂的机械性连接,三联骨折可引起肘关节严重不稳,治疗不当可导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及永久性功能丧失.笔者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这类损伤12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刚;李强;申屠刚;徐云钦;李骥;姚有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单侧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对48例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应用单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各24例,对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椎体成形术,均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增加了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两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能取得和双侧椎体成形术相近似的效果.
作者:赵俊强;陈琼;黄志坚;黄子毅;吕杰;付俊伟;陈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逆行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27例,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疗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12~38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2个月.采用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评定,肩关节功能评价:优2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 经皮TEN内固定为肱骨干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肱骨干横形及短斜形骨折.但其运用要掌握好适应证,确切的临床疗效尚有待更多的病例与随访的积累.
作者:黄海彬;王忠;金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骨科手术治疗后均需引流,传统的引流方法 除采用橡皮片外,还有吸痰管、输血带、输液带及负压引流管等.笔者自2006年1月以来对传统引流方法 的优点进行综合,设计了一种简便实用的骨科术后引流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6201035023.4),广泛应用于脊柱、四肢关节术后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的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1-3].对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的取出,多经原切口进入,因其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对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仍有损伤脊髓可能.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患者采用微创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曾本强;李红;罗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肱骨干骨折均急诊行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31例切口一期愈合,合并软组织碾挫伤1例,局部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3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属髓内固定,手术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干简单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王琪;刘宪民;刘松波;韩文锋;曹艳;项良碧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