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劳克诚;卢廷胜;吕则文;徐青镭;杨超;宫岩虎;万年宇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 钉板, 内固定, 植骨
摘要:目的 探讨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除3例配合经口咽松解,其余均只行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23例得到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断裂.结论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枢关节脱位或不稳,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效果良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后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

    目的 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16例肱骨下段复杂骨折,采用经肱三头肌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下段内外侧柱,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3~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肘关节功能按改良Cassebaum评分: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后正中入路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复杂骨折,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是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江本启;陈钢;扬胜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融合治疗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56例,其中适合进行短节段融合的15例,行后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后,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疼痛的VAS评分、神经功能的JOA评分、植骨后骨质融合率等.以统计学方法 分析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例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6个月内植骨区骨性融合.术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行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方法 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宏其;郭虎兵;唐明星;郭超峰;吴建煌;刘金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272例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椎板问开窗减压55例(A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69例(B组),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横突间自体植骨148例(C组).结果 244例获得随访似6~45个月,平均25.8个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78.8%、75.9%、81.3%.结论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手术风险高,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柳根哲;徐林;李春根;俞兴;毕连涌;孙旗;李鹏洋;权学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背侧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治疗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骨折20例,并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对整复后腕关节固定位置进行观测.结果 本组20例在腕关节中立位固定时有移位的可能,占45%(9/20);在掌屈位周定均未发生骨折端移位,占100%(20/20);在背伸10°时,大部分发生移位,占75%(15/20);当背伸位大于10°时,骨折端随着背伸位的角度增加移佗也逐渐增大,甚至完全移位.本组20例骨折全部~期愈合.结论 对于背侧倾斜、塌陷且向掌侧成角的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关节外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单夹板掌屈10~20°位固定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采用WHO标准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显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疼痛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8例,轻微有效6例.结论 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周广军;田小芳;孙敬宁;隆全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 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成人前臂双骨折因内固定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组,其中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内固定31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30例.结果 61例获得8~21个月的随访,平均(16±4.1)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之一.

    作者:陈书文;尹朝信;颜爱民;刘文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3例胸腰椎结核和8例腰椎结核选择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或不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1年2个月.结果 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1例88岁截瘫患者围手术期因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2个月复发形成窦道,行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后治愈.末次随访时13例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2例显示植骨大部分融合,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另1例术前截瘫者恢复至Frankel D级.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应依病变部位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灌洗引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复发,对于复发患者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旭;马远征;芦健民;廉皓屹;付大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脱位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9例.结果 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示移位的腕豆骨均未出现密度增高、囊性变、塌陷及碎裂等坏死征象.结论 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季祝永;薛荣;陈余庆;邹春锦;孙凤翔;张文祥;韩乃付;陈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对单侧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对48例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应用单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各24例,对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椎体成形术,均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增加了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两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能取得和双侧椎体成形术相近似的效果.

    作者:赵俊强;陈琼;黄志坚;黄子毅;吕杰;付俊伟;陈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是导致下腰痛及下肢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于2002年9月~2008年10月,行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57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勇;史峰军;宋银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除3例配合经口咽松解,其余均只行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23例得到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断裂.结论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枢关节脱位或不稳,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效果良好.

    作者:劳克诚;卢廷胜;吕则文;徐青镭;杨超;宫岩虎;万年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很常见的骨折,其中C型(AO分型)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其治疗比较困难.笔者自2003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东;郭文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

    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骨折类型,常常造成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对于MasonⅡ、Ⅲ型,过去常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桡骨头切除术,效果较差.自2002年3月~2009年2月,笔者采用AO微型钢板螺钉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1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玲珑;滕云升;郭永明;张朝;李涛;吴勐;梁高峰;智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陈旧性同侧股骨颈伴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中损伤股深动脉一例报道

    笔者于2008年2月收治1例陈旧性同侧股骨颈伴股干骨折,术中伤及股深动脉.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车祸伤致胸腹部及左大腿外伤,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左第4~9肋骨折伴胸腔积液、脾破裂、左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型)、左股骨干中上段骨折.

    作者:王文岳;谢利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不稳可导致高位颈脊髓压迫,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复位和固定.解除颈脊髓压迫,维持上颈椎的稳定.自2005年4月~2009年11月笔者采用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新建;曹飞;张福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DMP-1促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佳诱导浓度.方法 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CD105表达.采用含0、10、50、100ng/ml CDMP-1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BMSCs 21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MP-1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ccan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番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结果 成人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CD44、CD105表达阳性,CD34呈阴性表达.CDMP-1诱导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向多边形、多角形转化.不同浓度CDMP-1诱导21 d,Ⅱ型胶原表达量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的表达CM组和10 n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阿利新蓝和番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含100 ng/mJ CDMP-1软骨诱导液能有效促进成人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

    作者:张波;杨述华;张宇坤;夏天;孙志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70例.结果 随访12~15个月,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55例,良1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5.7%.术后12个月时优良率为100%.结论 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治疗效果肯定,是目前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的理想固定方法之一.

    作者:瞿杭波;沈进稳;童培建;雷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颈椎椎弓根技术在颈椎伤病中的应用进展

    颈椎由于创伤、感染、肿瘤、退行性变及畸形矫正等原因造成颈椎不稳定,需要重建颈椎的稳定性.1994年Abumi等分别报道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由于其符合三柱固定原理,即刻稳定性提高,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颈椎术后骨性融合,减少颈椎不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复杂,潜在血管、神经根和颈髓损伤的风险,以及由于解剖变易、爆裂骨折移位等原因,置钉危险性及难度大,开展此项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颈椎椎弓根钉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稳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1,2].本文就颈椎疾患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及置钉安全性、生物力学、临床操作技能、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杨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后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造影后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效果.方法 对57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的DLBP患者,向责任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观察下腰痛VAS评分变化.结果 57例责任椎间盘CT显示:椎间盘内破裂35例,椎间盘结构紊乱22例.亚甲蓝注射1周后,VAS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2.4分(P<0.05).疗效评定按改良Macanab评定标准:优33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9.5%.结论 椎间盘造影是诊断DLBP的可靠方法,亚甲兰注射治疗DLBP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刘永征;李成权;徐强;王卫忠;倪德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闭合截骨手法整复经皮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经常发生畸形愈合,影响腕关节及前臂功能和外观.笔者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对92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采用闭合截骨手法整复经皮髓内针固定的方法 治疗,经术后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杜传宝;马长生;王明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