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柳根哲;徐林;李春根;俞兴;毕连涌;孙旗;李鹏洋;权学民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 高龄, 退变性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272例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椎板问开窗减压55例(A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69例(B组),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横突间自体植骨148例(C组).结果 244例获得随访似6~45个月,平均25.8个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78.8%、75.9%、81.3%.结论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手术风险高,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可减少并发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正中切口行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的应用体会

    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的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1-3].对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的取出,多经原切口进入,因其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对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仍有损伤脊髓可能.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患者采用微创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曾本强;李红;罗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肘关节外翻位损伤致三联骨折的诊治体会

    外翻位损伤是肘关节创伤中较常见的受伤机制,但同时导致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及肱骨内侧髁骨折(简称为三联骨折),临床少见.肘关节是上臂和前臂的机械性连接,三联骨折可引起肘关节严重不稳,治疗不当可导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及永久性功能丧失.笔者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这类损伤12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刚;李强;申屠刚;徐云钦;李骥;姚有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诊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肱骨干骨折均急诊行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31例切口一期愈合,合并软组织碾挫伤1例,局部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3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属髓内固定,手术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干简单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王琪;刘宪民;刘松波;韩文锋;曹艳;项良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DMP-1促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佳诱导浓度.方法 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CD105表达.采用含0、10、50、100ng/ml CDMP-1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BMSCs 21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MP-1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ccan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番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结果 成人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CD44、CD105表达阳性,CD34呈阴性表达.CDMP-1诱导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向多边形、多角形转化.不同浓度CDMP-1诱导21 d,Ⅱ型胶原表达量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的表达CM组和10 n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阿利新蓝和番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含100 ng/mJ CDMP-1软骨诱导液能有效促进成人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

    作者:张波;杨述华;张宇坤;夏天;孙志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6例玉树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伤,受伤人员致残率高.自2010年4月17日~2010年4月24日,笔者医院共收治玉树地震伤员36例.现将收治的地震伤员的病情特点和救治报告如下.

    作者:孟永智;杜东鹏;姜文雄;戚玉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对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并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经过13~30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57.1±11.2)%,C0bb角(17.2±7.8)°;术后12周伤椎椎体压缩率(16.5±5.7)%,C0bb角(5.5+7.2)°;术后1年伤椎椎体压缩率(19.5±8.7)%,Cobb角(7.5±5.9)°.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有效的使胸腰椎爆裂骨折良好复位,可靠固定,防止术后后凸的形成.

    作者:敖新华;吴争鸣;范卫星;魏玉荣;施翔;李文伟;康一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很常见的骨折,其中C型(AO分型)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其治疗比较困难.笔者自2003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东;郭文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DCT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前臂急性外伤的青少年患者同时行普通X线片与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经普通X线片发现19例23处骨折,同期行前臂MDCT检查,明确25例35处骨折.与普通X线片相比,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对隐匿性青枝骨折阳性确诊率高,而普通X线片假阴性率高达34.3%.结论 MDCT扫描能提高儿童及青少年前臂外伤中的隐匿性青枝骨折的确诊率.

    作者:徐云钦;苏佩华;李强;申屠刚;李骥;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与传统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7例,其中应用Wauis结合内固定术式治疗14例(A组),应用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13例(B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术后腰椎活动度(ROM)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8%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腰痛VAS评分及术后ROM方面,A组要优于B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对解剖结构破坏小,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后腰椎活动度得以更多保留.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陈江;徐林;俞兴;柳根哲;李春根;毕连涌;孙旗;李鹏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70例.结果 随访12~15个月,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55例,良1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5.7%.术后12个月时优良率为100%.结论 重建钢板三维固定治疗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治疗效果肯定,是目前锁骨中段不稳定骨折的理想固定方法之一.

    作者:瞿杭波;沈进稳;童培建;雷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闭合复位改良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改良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新鲜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45例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9.5个月.按TAM系统评定方法 评定:优3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对掌指关节干扰小,有利于手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张文龙;高顺红;陈超;费小轩;焦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

    目的 研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按Metaizeau肘关节治疗评定方法: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用微型钢板螺钉对桡骨头骨折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 简单,减少了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顾龙殿;顾利华;许大峰;刘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融合治疗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56例,其中适合进行短节段融合的15例,行后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后,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疼痛的VAS评分、神经功能的JOA评分、植骨后骨质融合率等.以统计学方法 分析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例获得6个月~3年的随访,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6个月内植骨区骨性融合.术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对上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行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方法 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作者:张宏其;郭虎兵;唐明星;郭超峰;吴建煌;刘金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多角骨骨折

    大多角骨骨折是十分罕见的骨折,仅占所有腕骨骨折的3%~5%[1],然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多角骨骨折对掌腕关节活动的恢复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自2003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多角骨骨折,以及合并第1掌腕关节脱位的患者共5例,疗效满意.

    作者:李强;薄连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采用WHO标准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显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疼痛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8例,轻微有效6例.结论 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周广军;田小芳;孙敬宁;隆全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逆行TEN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27例,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疗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12~38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2个月.采用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评定,肩关节功能评价:优2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3%;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 经皮TEN内固定为肱骨干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肱骨干横形及短斜形骨折.但其运用要掌握好适应证,确切的临床疗效尚有待更多的病例与随访的积累.

    作者:黄海彬;王忠;金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附七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寰椎暴裂骨折行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C2置入椎弓根螺钉,C3置入侧块螺钉后套入上述系统,将枕颈部置于中立位后再将钢板固定于枕骨上.结果 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除头颈旋转功能受限外无其他不适.复查X片示内固定物位置佳.结论 枕颈后路棒与钢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椎暴裂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及疗效好的优点.

    作者:王学文;蔡程;孙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1例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17例在伤后6 h内,14例在伤后6~24 h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首次手术后7~23 d,行二期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7例获6~26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2%,复查椎管内无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残留,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术前评估后采用急诊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二期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内固定,手术安全,有利于多发伤的救治,降低并发症.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翁东;谢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除3例配合经口咽松解,其余均只行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23例得到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断裂.结论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枢关节脱位或不稳,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效果良好.

    作者:劳克诚;卢廷胜;吕则文;徐青镭;杨超;宫岩虎;万年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腰椎滑脱症分两组进行治疗,即行椎间融合器融合40例(A组)与360°植骨融合38例(B组),分析两种方法 对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结果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相比,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60°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等方法 之一,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胜;沈斌;邓长青;翟大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