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崔旭;马远征;芦健民;廉皓屹;付大鹏

关键词:结核, 胸腰椎, 外科手术,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3例胸腰椎结核和8例腰椎结核选择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或不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1年2个月.结果 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1例88岁截瘫患者围手术期因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2个月复发形成窦道,行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后治愈.末次随访时13例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2例显示植骨大部分融合,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另1例术前截瘫者恢复至Frankel D级.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应依病变部位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灌洗引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复发,对于复发患者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仍是有效的方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1例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17例在伤后6 h内,14例在伤后6~24 h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首次手术后7~23 d,行二期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7例获6~26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2%,复查椎管内无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残留,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术前评估后采用急诊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二期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内固定,手术安全,有利于多发伤的救治,降低并发症.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翁东;谢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闭合复位改良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改良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新鲜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45例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9.5个月.按TAM系统评定方法 评定:优3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对掌指关节干扰小,有利于手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张文龙;高顺红;陈超;费小轩;焦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套环式导针定位在腰椎滑脱椎弓根钉置入中的应用

    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技术矫正治疗腰椎滑脱畸形已逐渐被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但由于椎体自身结构的变异、患者术中体位、术者的姿态等原因,椎弓根钉的置入往往很难达到要求,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笔者自2007年7月~2009年8月,采用套环式导针定位技术在C型臂X线机配合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皓;丁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

    目的 研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按Metaizeau肘关节治疗评定方法: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用微型钢板螺钉对桡骨头骨折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 简单,减少了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作者:顾龙殿;顾利华;许大峰;刘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与传统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7例,其中应用Wauis结合内固定术式治疗14例(A组),应用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13例(B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术后腰椎活动度(ROM)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8%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腰痛VAS评分及术后ROM方面,A组要优于B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对解剖结构破坏小,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后腰椎活动度得以更多保留.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陈江;徐林;俞兴;柳根哲;李春根;毕连涌;孙旗;李鹏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脱位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9例.结果 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示移位的腕豆骨均未出现密度增高、囊性变、塌陷及碎裂等坏死征象.结论 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季祝永;薛荣;陈余庆;邹春锦;孙凤翔;张文祥;韩乃付;陈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18例诊治分析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长骨骨折和骨盆骨折.多数起病急,进展快,漏诊或误诊率较高.自2004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共收治FES 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磊;谭雯;贾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骨不连

    锁骨骨折很少发生骨不连.其发生率为0.1%~0.8%,一般将锁骨骨折16周仍未愈合定义为骨不连[1].笔者自2007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锁骨骨不连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可新;刘兴才;赵丽艳;南运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骨科引流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骨科手术治疗后均需引流,传统的引流方法 除采用橡皮片外,还有吸痰管、输血带、输液带及负压引流管等.笔者自2006年1月以来对传统引流方法 的优点进行综合,设计了一种简便实用的骨科术后引流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6201035023.4),广泛应用于脊柱、四肢关节术后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肘关节外翻位损伤致三联骨折的诊治体会

    外翻位损伤是肘关节创伤中较常见的受伤机制,但同时导致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及肱骨内侧髁骨折(简称为三联骨折),临床少见.肘关节是上臂和前臂的机械性连接,三联骨折可引起肘关节严重不稳,治疗不当可导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及永久性功能丧失.笔者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这类损伤12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刚;李强;申屠刚;徐云钦;李骥;姚有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对单侧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对48例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应用单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各24例,对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椎体成形术,均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增加了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两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能取得和双侧椎体成形术相近似的效果.

    作者:赵俊强;陈琼;黄志坚;黄子毅;吕杰;付俊伟;陈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腰椎滑脱症分两组进行治疗,即行椎间融合器融合40例(A组)与360°植骨融合38例(B组),分析两种方法 对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结果 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相比,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60°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等方法 之一,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胜;沈斌;邓长青;翟大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术后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内在肌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 分析48例腕部完全离断再植术后的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本组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例,良8例,一般28例,差9例,优良率22.9%.结论 尽快恢复离断手的血液循环,尽可能多的吻合深浅静脉,常规主动开放腕尺侧管和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使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功能更好的恢复.

    作者:赵占国;王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创正中切口行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的应用体会

    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的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1-3].对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的取出,多经原切口进入,因其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对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仍有损伤脊髓可能.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患者采用微创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曾本强;李红;罗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3例胸腰椎结核和8例腰椎结核选择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或不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1年2个月.结果 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1例88岁截瘫患者围手术期因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2个月复发形成窦道,行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后治愈.末次随访时13例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2例显示植骨大部分融合,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另1例术前截瘫者恢复至Frankel D级.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应依病变部位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灌洗引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复发,对于复发患者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旭;马远征;芦健民;廉皓屹;付大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DMP-1促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佳诱导浓度.方法 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CD105表达.采用含0、10、50、100ng/ml CDMP-1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BMSCs 21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MP-1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ccan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番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结果 成人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CD44、CD105表达阳性,CD34呈阴性表达.CDMP-1诱导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向多边形、多角形转化.不同浓度CDMP-1诱导21 d,Ⅱ型胶原表达量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的表达CM组和10 n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阿利新蓝和番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含100 ng/mJ CDMP-1软骨诱导液能有效促进成人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

    作者:张波;杨述华;张宇坤;夏天;孙志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闭合截骨手法整复经皮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经常发生畸形愈合,影响腕关节及前臂功能和外观.笔者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对92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采用闭合截骨手法整复经皮髓内针固定的方法 治疗,经术后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杜传宝;马长生;王明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 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成人前臂双骨折因内固定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组,其中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内固定31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30例.结果 61例获得8~21个月的随访,平均(16±4.1)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成人前臂双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之一.

    作者:陈书文;尹朝信;颜爱民;刘文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陈旧性同侧股骨颈伴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中损伤股深动脉一例报道

    笔者于2008年2月收治1例陈旧性同侧股骨颈伴股干骨折,术中伤及股深动脉.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车祸伤致胸腹部及左大腿外伤,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左第4~9肋骨折伴胸腔积液、脾破裂、左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型)、左股骨干中上段骨折.

    作者:王文岳;谢利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屈曲位渐进性加重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目的 探讨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颅骨牵引复位的方法.方法 对48例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双侧37例、单侧11例)行颅骨牵引、颈椎屈曲位渐进性增加重量持续牵引,在C型臂X线机下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结果 复位成功43例,5例未成功复位.复位后脊髓损伤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加重表现.结论 急性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采取屈曲位渐进性增加屈曲角度及牵引重量并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作者:胡家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