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岳;谢利明
目的 通过比较经锁定和加压固定后骨痂应力的变化,研究LCP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对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为临床MIPPO术式中应用不同类型的接骨板和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应用有限元法根据LCP独特设计的锁定与加压结合孔,建立了胫骨上端骨折LCP锁定和加压固定后带骨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和内固定方式下骨痂应力情况.结果 骨痂在锁定固定下的应力均值大于加压固定下的应力均值,根据配对t检验的结果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应力遮挡率计算公式,锁定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小于加压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率.结论 MIPPO术式下的加压固定可以提供坚强的固定但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较大;锁定固定产生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但没有加压固定那样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因此在临床上对单纯长骨骨折通常采用两端锁定而中间加压的固定方式,这是一种兼顾固定的稳定性与更少的应力遮挡效应的固定方式,有助于骨折愈合.
作者:钟华;朱智敏;刘立华;钟日生;陈潮宇;邱柱雄;唐庆才;梁健;刘敬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颈椎由于创伤、感染、肿瘤、退行性变及畸形矫正等原因造成颈椎不稳定,需要重建颈椎的稳定性.1994年Abumi等分别报道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由于其符合三柱固定原理,即刻稳定性提高,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颈椎术后骨性融合,减少颈椎不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复杂,潜在血管、神经根和颈髓损伤的风险,以及由于解剖变易、爆裂骨折移位等原因,置钉危险性及难度大,开展此项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颈椎椎弓根钉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稳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1,2].本文就颈椎疾患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及置钉安全性、生物力学、临床操作技能、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作者:杨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65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及特点,采用切开复位关节面,植骨支撑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应用钢板、克氏针、外固定架等方法 联合固定.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平均角度.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以Garlandand Werley评分方法 评定腕关节功能:优33例,良24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7.7%.结论 采取手术复位关节面,矫正掌倾角、尺偏角,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任国文;吴学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的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1-3].对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的取出,多经原切口进入,因其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对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仍有损伤脊髓可能.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31例胸腰椎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患者采用微创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曾本强;李红;罗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颅骨牵引复位的方法.方法 对48例急性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双侧37例、单侧11例)行颅骨牵引、颈椎屈曲位渐进性增加重量持续牵引,在C型臂X线机下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结果 复位成功43例,5例未成功复位.复位后脊髓损伤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加重表现.结论 急性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采取屈曲位渐进性增加屈曲角度及牵引重量并适时辅以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作者:胡家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寰枢椎不稳可导致高位颈脊髓压迫,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急性脊髓损伤,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复位和固定.解除颈脊髓压迫,维持上颈椎的稳定.自2005年4月~2009年11月笔者采用改良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新建;曹飞;张福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外翻位损伤是肘关节创伤中较常见的受伤机制,但同时导致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小头骨折及肱骨内侧髁骨折(简称为三联骨折),临床少见.肘关节是上臂和前臂的机械性连接,三联骨折可引起肘关节严重不稳,治疗不当可导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及永久性功能丧失.笔者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这类损伤12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刚;李强;申屠刚;徐云钦;李骥;姚有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改良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新鲜掌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45例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9.5个月.按TAM系统评定方法 评定:优3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对掌指关节干扰小,有利于手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张文龙;高顺红;陈超;费小轩;焦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与传统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27例,其中应用Wauis结合内固定术式治疗14例(A组),应用单纯内固定术式治疗13例(B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术后腰椎活动度(ROM)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8%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腰痛VAS评分及术后ROM方面,A组要优于B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Wallis结合内固定术式对解剖结构破坏小,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后腰椎活动度得以更多保留.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陈江;徐林;俞兴;柳根哲;李春根;毕连涌;孙旗;李鹏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是导致下腰痛及下肢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于2002年9月~2008年10月,行后路开窗取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57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勇;史峰军;宋银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6例,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手术前后疼痛进行评分.采用WHO标准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显示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疼痛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8例,轻微有效6例.结论 PVP治疗伴有远位牵涉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周广军;田小芳;孙敬宁;隆全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1例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17例在伤后6 h内,14例在伤后6~24 h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首次手术后7~23 d,行二期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7例获6~26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2%,复查椎管内无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残留,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术前评估后采用急诊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二期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内固定,手术安全,有利于多发伤的救治,降低并发症.
作者:徐国健;金柏军;钱宇;翁东;谢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除3例配合经口咽松解,其余均只行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23例得到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断裂.结论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枢关节脱位或不稳,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效果良好.
作者:劳克诚;卢廷胜;吕则文;徐青镭;杨超;宫岩虎;万年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胸锁关节脱位及2例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5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术后X线片示无再脱位、固定失效、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定,优13例,良1例.结论 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风险小、可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并能大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优点.
作者:郝廷;王兴国;刘广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骨科手术治疗后均需引流,传统的引流方法 除采用橡皮片外,还有吸痰管、输血带、输液带及负压引流管等.笔者自2006年1月以来对传统引流方法 的优点进行综合,设计了一种简便实用的骨科术后引流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6201035023.4),广泛应用于脊柱、四肢关节术后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跃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 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作者:王开友;郎继孝;陈德喜;邢志军;于沛林;赵景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造影后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效果.方法 对57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的DLBP患者,向责任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观察下腰痛VAS评分变化.结果 57例责任椎间盘CT显示:椎间盘内破裂35例,椎间盘结构紊乱22例.亚甲蓝注射1周后,VAS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2.4分(P<0.05).疗效评定按改良Macanab评定标准:优33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9.5%.结论 椎间盘造影是诊断DLBP的可靠方法,亚甲兰注射治疗DLBP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刘永征;李成权;徐强;王卫忠;倪德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1月~2010年7月利用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术前合并髋关节结核1例,合并截瘫者2例(Frankel B级).双椎体12例,三椎体4例.5例胸椎结核中4例行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钛笼充填异体骨植入及钉板(棒)内固定术,1例88岁截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3例胸腰椎结核和8例腰椎结核选择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或不植骨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随访时间0.5~3.5年,平均1年2个月.结果 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1例88岁截瘫患者围手术期因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2个月复发形成窦道,行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后治愈.末次随访时13例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2例显示植骨大部分融合,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另1例术前截瘫者恢复至Frankel D级.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应依病变部位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灌洗引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复发,对于复发患者再次清创及局部灌洗引流仍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旭;马远征;芦健民;廉皓屹;付大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9例.结果 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示移位的腕豆骨均未出现密度增高、囊性变、塌陷及碎裂等坏死征象.结论 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及陈旧性月骨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季祝永;薛荣;陈余庆;邹春锦;孙凤翔;张文祥;韩乃付;陈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目前常用的术式,在C型臂X线机应用广泛的情况下,脊柱外科医生多能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笔者自2008年5月~2010年2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球囊扩张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毅;贺仕雄;姚国荣;蔡力;吴大鹏;田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