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朝;许乙凯;林焕斌;许孟君;陈华燕
据统计,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有50%的患者发生脊髓损伤[1].笔者收集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CT资料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0例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检查对脊髓损伤的诊断意义.
作者:叶明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auto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APLD)和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机理,以便选择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治疗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61例,其中APLD组183例,PLDD组78例,两治疗组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判别标准和随访3个月以上.治疗过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结果 PLDD组有效率96.1%,无效率3.9%;APLD组有效率95.1%,无效率4.9%.两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无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PLDD组术后即时疼痛减轻率高及总体恢复时间短.结论 APLD和PLDD同为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禁忌证、适应证以及规范的操作;PLDD具有手术更简便迅速、即时疼痛减轻率高,创伤小和术后恢复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李展振;戈才华;刘志安;谢荣;邱优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年,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本组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资料证实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良好.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15分以上,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有手术创伤小、无供区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作者:陈扬;李锋;李振宇;闫洪印;颜滨;高明勇;周文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福扬;夏和桃;朱冬承;王培刚;陈啸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00年3月~2004年10月,笔者运用张开植骨术治疗6例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短缩及髋内翻畸形,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孝军;白笋蓬;刘建华;尹青山;文汉林;曾广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后路C2、3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共收治Hangman骨折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C级2例,其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其中11例恢复至E级、1例神经症状无变化;10例E级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作者:康辉;贾连顺;谭军;周许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肾病综合征3年,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致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年,伴双髋臼发育不良.肾病恢复期行患肢骨牵引10 d,左侧非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治疗7 d,床上髋、膝关节功能锻炼.2周顺利拆线出院,即拄双拐下地锻炼,术后3周时突发胸闷憋气摔倒而死亡,患者既往无心肺疾病史,诊断为肺栓塞.
作者:袁瑞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和椎体后凸成形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
作者:明江华;周建林;方海滨;贾芝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二维扰相梯度回波小角度激励序列(FLASH-2D)在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与关节镜资料.磁共振均行SE序列T1WI、PD+T2WI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及FLASH-2D序列矢状位扫描.以关节镜为标准,对比半月板损伤在磁共振各种成像序列中的显示情况.结果 本组关节镜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51例,SE序列T1WI、PD+T2WI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诊断半月板损伤45例,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FLASH-2D序列矢状位诊断半月板损伤49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7%.结论 FLASH-2D序列矢状位与SE序列T1WI、PD+T2WI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半月板损伤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郏潜新;许孟君;徐玉琴;欧阳林;杨赞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10月~2006年3月,笔者收治45例退变性脊柱侧弯,将病人随机分成2组.第1组行针对有神经、脊髓压迫症状的狭窄部位进行减压、植骨、原位固定;第2组通过充分减压,运用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的方法,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平均22个月.全部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5.5个月.术后Cobb角0°~29°.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充分减压,大限度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失状面的平衡,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邵高海;钟斌;余雨;赵波;周永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2002年~2005年对收治的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了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感染后的呼吸衰竭,本组94例获随访,66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28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结论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可取的.
作者:商振德;徐炜;李继刚;赵延勋;秦敬亿;冯凤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在创伤骨科中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尤其C4或C4以上水平面的骨折脱位,由于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后,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可产生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引起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常需气管切开或严重者用呼吸机支持呼吸,同时产生上下肢、膀胱、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障碍[1].
作者:陈鸿儒;董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如不能达到一期解剖复位,极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笔者自2001年7月~2005年1月,收治此类骨折38例,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雪涛;李忠;劳克诚;曲联军;张成进;范启申;王成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 获得随访28例,时间4~2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根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定:优12例,良11例,优良率82.2%,可5例(17.8%),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结论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出血少,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陈亮清;白龙;蔡祖祥;谢振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腘窝囊肿是骨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但临床上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并不多见.2004年3月~2006年4月笔者共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9例(9膝),疗效优良.报告如下.
作者:王磊;宋恒平;王平均;申自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疗效分析.方法 对120例采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中3例改为开放手术,117例完成内窥镜下手术,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伤4例、神经根牵拉伤2例,按Nakai评价标准本组优良率达94%.结论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但须根据手术适应证与术者经验选择合适患者,才能提高该手术治疗效果与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建东;宋建榕;莫家栋;陈奋勇;林佳俊;柳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26例复杂髋臼骨折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为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经6~66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11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党小伍;徐烁;刘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中4例通过摄踝关节正侧位X片确诊,3例在行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并与对侧比较后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 6例得到随访,根据Meyer和Kumler的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 对于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外科治疗是恢复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关键.
作者:李高舜;叶招明;杨迪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0岁,战士.以长途拉练后右小腿酸胀疼痛,活动受限3 d入院.症状休息时减轻,活动后加重.查体:体温36.8 ℃,脉搏85次/分,血压100/70 mm Hg,右小腿中段可触及一硬性隆起,肿胀压痛.X线片示胫骨中上段骨质增生,骨皮质增厚.诊断:胫骨疲劳骨折.给予患肢制动休息,石膏托外固定.3周后右小腿疼痛症状加重,伴周身不适及乏力,压痛明显,右小腿中段出现窦道,有炎性液及坏死骨片流出,复查X线片发现骨质增生硬化,骨髓腔狭窄(图1).考虑为骨髓炎,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皮质开窗,凿除骨壁硬化,清除肉芽组织,彻底冲洗引流,术后3周痊愈出院.
作者:韩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分别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或钛捆绑带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及钛捆绑带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各9例.将两种方法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相应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量钛捆绑带方法优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P<0.05);术后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尽管钛捆绑带在某些方面优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两种固定方法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均有效可行,可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要求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王建云;姜世平;何健飞;蒋兴粒;李俊歧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