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后路C2、3融合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

康辉;贾连顺;谭军;周许辉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Hangman骨折
摘要:目的 探讨经后路C2、3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共收治Hangman骨折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C级2例,其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其中11例恢复至E级、1例神经症状无变化;10例E级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致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致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原因及特点,探讨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 023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发现拇长伸肌功能障碍17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胫腓骨骨折手术后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概率为1.66%,足拇长伸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拇长伸肌背伸肌力下降.非手术治疗75%的患者肌力恢复至5级,少数经手术治疗后肌力恢复至5级.结论 足拇长伸肌本身损伤和腓深神经肌支损伤是胫腓骨骨折手术后足拇背伸障碍的原因,熟悉足拇长伸肌及腓深神经解剖是预防损伤的关键,术后早期制动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杨成刚;裴宪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孔动力髋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 评价两孔动力髋螺钉(DHS)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股骨颈骨折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采用微创手术入路经皮两孔DHS微创内固定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 切口长度平均为3.0 cm,出血量平均为41.5 ml,手术时间平均为25 min.46例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5.8%.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骨折不愈合2例,骨折愈合后发生1例).结论 应用经皮微创两孔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简便快速,创伤少,固定牢固,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理想的微创治疗技术.

    作者:王天旭;李兴华;李东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克氏针改良治疗三踝骨折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如不能达到一期解剖复位,极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笔者自2001年7月~2005年1月,收治此类骨折38例,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雪涛;李忠;劳克诚;曲联军;张成进;范启申;王成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26例复杂髋臼骨折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为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经6~66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11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党小伍;徐烁;刘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皮微创髓芯减压配合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髓芯减压配合中药(A组)与单纯中药(B组)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股骨头塌陷率.方法 随机抽取两组治疗各20例(26髋),随访1~5年,对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有无股骨头塌陷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治疗优良率A组80%,B组45%;X线片股骨头塌陷率A组11.5%,B组34.6%.结论 A组治疗方法较B组疗效优良率高、股骨头发生塌陷率低,是一种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大伟;苏波;陈跃平;符毅;韩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腰椎间隙感染系指腰椎间盘及相邻软骨的感染性病变,临床上有继发性和原发性之分.多数因椎间盘手术或椎管内的医疗操作之后继而发生椎间隙组织感染,称继发性椎间隙感染.少数无明确的原因出现椎体间隙的感染,称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笔者自1996年8月~2005年7月共收治原发性腰椎椎间隙感染13例.

    作者:叶欣;赵慧毅;陈国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 获得随访28例,时间4~2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根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定:优12例,良11例,优良率82.2%,可5例(17.8%),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结论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出血少,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陈亮清;白龙;蔡祖祥;谢振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肾病综合征3年,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致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年,伴双髋臼发育不良.肾病恢复期行患肢骨牵引10 d,左侧非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治疗7 d,床上髋、膝关节功能锻炼.2周顺利拆线出院,即拄双拐下地锻炼,术后3周时突发胸闷憋气摔倒而死亡,患者既往无心肺疾病史,诊断为肺栓塞.

    作者:袁瑞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膨胀自锁式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膨胀自锁式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 采用膨胀自锁式PFN治疗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按照韩一生等[1]方法对患髋进行综合评分:优2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4%.未发现髋内翻、螺钉松动、感染、股骨头栓钉穿破股骨头等并发症.结论 膨胀自锁式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简单、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民;陆凯;陈俊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和椎体后凸成形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

    作者:明江华;周建林;方海滨;贾芝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加压延长骨迁移技术治疗长骨缺损或短缩畸形

    目的 总结应用Orthofix肢体重建延长系统(LRS)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与短缩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 10例长骨大段缺损,平均6.6 cm,其中胫骨8例、股骨1例及桡骨1例(伴短缩畸形),均为陈旧性损伤.选择患肢合适的部位进行截骨,用Orthofix LRS固定,于术后第6天开始每天延长1 mm,直至延长到所需长度,继续固定患肢直到骨愈合.结果 本组均获2年以上随访,骨延长长为15 cm,短3 cm; 9例未经植骨达到骨性愈合,1例在延长中因两端不能完全对合,采用有限切开及植骨,术后也得到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Orthofix LRS系统,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肢体骨缺损和/或短缩畸形.

    作者:姜佩珠;赵金忠;安智全;蔡培华;孙鲁源;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6例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髋臼骨折发病率随之上升.髋臼骨折能否及时、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1~2005年共收治各类型髋臼骨折34例,其中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波;连海云;王志国;常浩胜;罗建成;张在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后路C2、3融合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

    目的 探讨经后路C2、3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笔者共收治Hangman骨折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C级2例,其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其中11例恢复至E级、1例神经症状无变化;10例E级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选择性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作者:康辉;贾连顺;谭军;周许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颈椎椎间融合器27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年,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 本组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资料证实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良好.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15分以上,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 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有手术创伤小、无供区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作者:陈扬;李锋;李振宇;闫洪印;颜滨;高明勇;周文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64例移位髋臼骨折选择佳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治疗.结果 56例获得随访,按Matta的疗效标准评定:优28例,良18例,可8例,差2例.结论 尽量早期手术,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佳的手术入路,术中准确复位和妥善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高延军;梁庆威;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中4例通过摄踝关节正侧位X片确诊,3例在行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并与对侧比较后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 6例得到随访,根据Meyer和Kumler的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 对于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外科治疗是恢复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关键.

    作者:李高舜;叶招明;杨迪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或钛捆绑带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目的 评估分别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或钛捆绑带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及钛捆绑带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各9例.将两种方法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相应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量钛捆绑带方法优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P<0.05);术后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尽管钛捆绑带在某些方面优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两种固定方法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均有效可行,可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要求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王建云;姜世平;何健飞;蒋兴粒;李俊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52例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应用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52例.结果 50例经6~18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伴股骨颈螺钉退1例,出现股骨颈螺钉退出,同时髋螺钉向内侧切割1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0.21%.结论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微创的特点,骨折的固定更稳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作者:李晓辉;赵士芳;伍骥;刘传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21例Pilon Ⅲ型骨折

    Pilon Ⅲ型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呈粉碎状且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重,复位固定困难,是难治骨折之一[1],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5年7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21例此类损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震龙;马梦昆;解京明;李伟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2002年~2005年对收治的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了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感染后的呼吸衰竭,本组94例获随访,66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28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结论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可取的.

    作者:商振德;徐炜;李继刚;赵延勋;秦敬亿;冯凤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