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军;梁庆威;杨军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髋臼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64例移位髋臼骨折选择佳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治疗.结果 56例获得随访,按Matta的疗效标准评定:优28例,良18例,可8例,差2例.结论 尽量早期手术,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佳的手术入路,术中准确复位和妥善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高延军;梁庆威;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84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别选择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 内固定组骨折愈合率92%,股骨头坏死率10.9%,功能优良率78.0%;人工关节置换组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8%,功能优良率76.5%,晚期并发症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应积极选择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作者:张志忠;旦明清;陈建华;李般若;林磊;王盛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改变特点及其在脊髓损伤程度、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MRI绝大多数表现为脊髓水肿,急性期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慢性期部分T1加权像局限性低信号,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MRI T2加权像单节段脊髓水肿预后较双节段以上者好.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MRI信号改变及其范围能反映脊髓损伤程度,提示预后,指导治疗.
作者:宋红星;沈惠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据统计,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有50%的患者发生脊髓损伤[1].笔者收集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CT资料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0例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检查对脊髓损伤的诊断意义.
作者:叶明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2002年~2005年对收治的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了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感染后的呼吸衰竭,本组94例获随访,66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28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结论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可取的.
作者:商振德;徐炜;李继刚;赵延勋;秦敬亿;冯凤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疗效分析.方法 对120例采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中3例改为开放手术,117例完成内窥镜下手术,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伤4例、神经根牵拉伤2例,按Nakai评价标准本组优良率达94%.结论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但须根据手术适应证与术者经验选择合适患者,才能提高该手术治疗效果与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建东;宋建榕;莫家栋;陈奋勇;林佳俊;柳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是泌尿外科、骨科的常见急症,常合并多脏器损伤,病情危急,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处理.笔者自1996年4月~2006年3月共收治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48例,均采用急诊尿道会师术,其中26例同时行骨盆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泽;陈敖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髋臼骨折发病率随之上升.髋臼骨折能否及时、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1~2005年共收治各类型髋臼骨折34例,其中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波;连海云;王志国;常浩胜;罗建成;张在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手外伤术后疼痛非常常见,但术后疼痛出现抽搐罕见,笔者收治1例并成功救治.1 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右手被刀砍伤20 min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 mmHg.右手背侧中指掌指关节处伤口长3 cm,边缘规则,达关节面.伸指肌腱断裂.无癫痫、癔病病史.
作者:李效全;李自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auto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APLD)和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机理,以便选择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治疗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61例,其中APLD组183例,PLDD组78例,两治疗组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判别标准和随访3个月以上.治疗过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结果 PLDD组有效率96.1%,无效率3.9%;APLD组有效率95.1%,无效率4.9%.两治疗组的有效率和无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PLDD组术后即时疼痛减轻率高及总体恢复时间短.结论 APLD和PLDD同为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禁忌证、适应证以及规范的操作;PLDD具有手术更简便迅速、即时疼痛减轻率高,创伤小和术后恢复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李展振;戈才华;刘志安;谢荣;邱优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护下经皮插入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对38例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Ⅵ型)行膝关节镜探查监护下复位,缺损处植骨,小切口经皮插入支撑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骨折均愈合,获随访3~18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付备刚;王秀会;王子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和椎体后凸成形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
作者:明江华;周建林;方海滨;贾芝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6例,应用DHS治疗116例,PFN治疗40例.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按黄公怡提出的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良率80.8%.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DHS及PFN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方法.
作者:徐九峰;李东亮;杨凤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84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前内科疾病、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68例,其中2例股骨颈骨折和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2例出现髋内翻,其余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多合并有内科系统疾病,正确的术前评估是处理的关键,也是降低老年人手术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手术方法的选择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艾克拜尔·尤努斯;阿斯卡尔·买买提明;曹力;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并评价HawkinsⅢ型、Ⅳ型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骨折9足、Ⅳ型4足.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距骨骨折6足、Ⅳ型3足.内踝截骨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骨折12足、Ⅳ型骨折6足.内踝截骨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内侧或内踝前动脉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术治疗Ⅲ型距骨骨折11足、Ⅳ型5足.结果 56足获2~11年随访,骨愈合54足,骨不连2足;骨缺血性坏死14足;创伤性关节炎21足.按AOFAS标准评价:优18足,良25足,可11足,差2足,优良率76.8%.结论 注意保护骨折部残存血运,重建骨折端血供,是提高复杂距骨骨折脱位术后疗效的关键.以截骨入路,带血管蒂骨膜移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佳手术方案,不需一期行关节融合术.
作者:吴富章;卜海富;蔡靖宇;郭涛;郑华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伤口不愈合,椎管内感染,甚至颅内感染,后果严重.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处理脊柱外科手术后脑脊液漏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涛;宋跃明;杨天府;刘浩;刘立岷;李涛;龚全;曾建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应用Orthofix肢体重建延长系统(LRS)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与短缩畸形的临床体会.方法 10例长骨大段缺损,平均6.6 cm,其中胫骨8例、股骨1例及桡骨1例(伴短缩畸形),均为陈旧性损伤.选择患肢合适的部位进行截骨,用Orthofix LRS固定,于术后第6天开始每天延长1 mm,直至延长到所需长度,继续固定患肢直到骨愈合.结果 本组均获2年以上随访,骨延长长为15 cm,短3 cm; 9例未经植骨达到骨性愈合,1例在延长中因两端不能完全对合,采用有限切开及植骨,术后也得到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Orthofix LRS系统,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肢体骨缺损和/或短缩畸形.
作者:姜佩珠;赵金忠;安智全;蔡培华;孙鲁源;曾炳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肾病综合征3年,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致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年,伴双髋臼发育不良.肾病恢复期行患肢骨牵引10 d,左侧非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治疗7 d,床上髋、膝关节功能锻炼.2周顺利拆线出院,即拄双拐下地锻炼,术后3周时突发胸闷憋气摔倒而死亡,患者既往无心肺疾病史,诊断为肺栓塞.
作者:袁瑞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中4例通过摄踝关节正侧位X片确诊,3例在行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并与对侧比较后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 6例得到随访,根据Meyer和Kumler的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 对于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外科治疗是恢复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关键.
作者:李高舜;叶招明;杨迪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0岁,战士.以长途拉练后右小腿酸胀疼痛,活动受限3 d入院.症状休息时减轻,活动后加重.查体:体温36.8 ℃,脉搏85次/分,血压100/70 mm Hg,右小腿中段可触及一硬性隆起,肿胀压痛.X线片示胫骨中上段骨质增生,骨皮质增厚.诊断:胫骨疲劳骨折.给予患肢制动休息,石膏托外固定.3周后右小腿疼痛症状加重,伴周身不适及乏力,压痛明显,右小腿中段出现窦道,有炎性液及坏死骨片流出,复查X线片发现骨质增生硬化,骨髓腔狭窄(图1).考虑为骨髓炎,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皮质开窗,凿除骨壁硬化,清除肉芽组织,彻底冲洗引流,术后3周痊愈出院.
作者:韩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