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吴子征;刘成文;孙源;张键

关键词:高龄, 髋部骨折, 手术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80岁)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86例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麻醉和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除全髋关节外其他手术相对简单,术后严重并发症少,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仍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麻醉和手术方法应尽量简单有效,术前积极准备和术后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防治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2例并发深静血栓形成的资料.结果 1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有血栓史、心肺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6例,长期卧床或下肢长时间制动3例,手术时间过长及创伤过大3例.本组采用肝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后,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及时手术、减少卧床及术中创伤、肝素的应用等是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作者:颜斌;李明全;梁家龙;闫飞;吴锦隆;施向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髋部常见的骨折,目前一般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但因其需牵引复位、手术操作较复杂,也产生一定的并发症.笔者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165例PFN内固定术后发生的早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成日;王宝军;刘长贵;白成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膝关节骨折术后注射玻璃酸钠疗效观察

    膝关节内骨折多由高能损伤和直接暴力引起.这些膝关节周围的骨折可造成关节软骨破坏、关节腔积血、膝周软组织损伤,若治疗不当极易造成膝关节粘连和僵硬,造成患者生活及工作上的极大困难.笔者自2003年8月~2006年12月,对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姬勇;吕宏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复合自动加压式外固定架的研制及其在跟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研制一种自动加压式外固定装置,用于治疗跟骨的粉碎性骨折,为临床处理这类骨折,提供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此装置用医用不锈钢材料,配合克氏针(斯氏针),通过稳定前足和胫骨使复位的跟骨得以固定牢固.结果 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用此架治疗,术后依据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优4例,良1例,无针道感染、踝关节功能障碍、跟骨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复合自动加压式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方法操作简单,跟骨塑性好,关节面复位满意,成本低.其器械原理、结构设计和治疗方法可行,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李振清;张咏梅;邢国宽;陈文学;刘新阁;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寰椎骨折

    寰椎位置高而深在,损伤后易致枕颈部不稳,并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甚至是生命.笔者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共手术治疗12例寰椎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军;郭林新;丁真奇;蔡弢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双侧锁骨骨折的治疗体会

    自1994年5月~2005年6月,笔者共收治双侧锁骨骨折7例,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5~67岁.除1例老年患者外均为青壮年患者.

    作者:窦榆生;廖永华;师建军;孙银娣;康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磁共振表现

    目的 进一步认识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手术证实.采用永磁型MRI机,场强0.2T.结果 50例半月板撕裂中,按照部位分类,半月板撕裂位于内侧半月板前角2例,内侧后角37例,外侧半月板前角5例,外侧后角3例,同时累及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者内侧2例,外侧1例.按照半月板撕裂的形式分为:水平撕裂8例;垂直撕裂4例;斜形撕裂26例;纵形撕裂3例;放射状撕裂4例;桶柄状撕裂2例;复杂撕裂3例.结论 MRI能够清楚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部位和形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目前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赵文;高克勇;王飞;宋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镁钙合金的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镁钙合金对体外细胞生长的影响,对镁钙合金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ISO 10993-5:1999及GB/T 16886.5-2003标准,将不同浓度镁钙合金浸提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进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评价镁钙合金的细胞毒性.结果 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脱落、死亡,其余各组细胞贴壁生长,形态正常.MTT显示镁钙合金浸提液对细胞的毒性0级,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镁钙合金的细胞毒性为0级,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

    作者:李子剑;张克;娄思权;郑玉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治疗,AO分类A1型 10例,A2 型14例,A3型13例.结果 37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36例平均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1例随访8个月骨折未愈合并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骨折愈合,但出现髋外旋畸形,未出现股骨近端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断钉等并发症.按黄公怡标准评定:优31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94.6%. 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彭海洲;李冬梅;罗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术前局部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足截肢后伤口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足截肢平面局部术前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截肢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48例糖尿病足分两组治疗,A组28例作常规膝下截肢, B组20例在截肢前5 d,截肢平面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00 U/d,再常规膝下截肢.观察截肢后残端伤口愈合情况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B组伤口愈合、疼痛缓解均优于A组(P<0.05).结论 糖尿病足截肢前在常规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预防截肢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梅;卢耀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往往合并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及骨端外露.自2001年2月~2005年9月,笔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4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黄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2004年1月~2006年2月,笔者对12例中老年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行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侯秀伟;吴广良;曹鹏克;裴勇;徐永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5例,术中使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术后平均90.2分.结论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固定稳定,膝关节功能满意等优点.

    作者:杨惠光;姜雪峰;张云庆;孙惠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透明质酸钠(HA)在关节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 对1276例膝骨性关节炎经3种不同的HA进行治疗.结果 3种透明质酸钠制剂的总体疗效分别为HA1(328例)92%;HA2(384例)71%;HA3(564例)54%.结论 HA治疗骨性关节炎是病因治疗,能有效的治愈和遏制骨性关节炎的进展.HA的分子量、浓度、纯度,合成来源直接影响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进口类产品优于国产类产品.

    作者:陈汝岭;李谦;侯仲军;徐富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坐骨神经双卡综合征的诊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多见病,诊断及治疗并不困难,但同时合并坐骨神经出口狭窄症(坐骨神经双卡综合征) 时的诊治则有一定难度,极易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引起医患之间的矛盾.于2002年3月和2006年5月,笔者分别收治2例坐骨神经双卡综合征.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东;王兆林;高天勤;盛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第二足趾整形后再造拇指一例

    笔者于2007年2月23日,利用第二足趾整形后再造拇指毁损1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因电烧伤致左手拇指毁损.X线示左手拇指自掌骨远1/3处缺失(图1),残断愈合良好.

    作者:劳克诚;张成进;李忠;王蕾;范启申;王成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自制复位器械在创伤性脊柱椎管前方占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复位器械的设计原理、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42个椎体骨折椎管前方占位采用半椎板减压,GSS系统撑开伤椎相邻上下椎体,用自制复位器将占位骨块复位并作后路融合.结果 术后随访1~3年,平均1.5年,用ASIA分级由术前平均50分,升至手术1年后的80分.结论 使用自制复位器械及相应的手术方法,能使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融合简单、伤椎愈后稳定性好,适用于胸腰段及腰椎Gertzbein分类的A型骨折的治疗.

    作者:李般若;旦明清;陈建华;张志忠;林磊;王盛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柱椎弓根钉角度定位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在脊柱后路手术固定骨折、脱位和滑脱时,正确确定椎弓根的水平角和矢状角,准确置入合适椎弓根螺钉,顺利完成矫形、复位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997年10月~2006年6月,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椎弓根角度定位器,用于198例脊柱外科手术时矢状角及水平角的确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德;焦兆德;李华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不佳的原因.方法 分析1997年6月~2005年7月29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效果不佳原因.结果 有4种复位不佳的原因,①移位的骨折块被压缩,复位时撬起不足;②植骨不实,术后再次移位;③固定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④内固定钢板位置放置不当或预弯不够.结论 术前膝关节CT和对侧膝关节X线片的详细检查,术中针对外伤的机制以及移位的情况,撬起复位,并植骨填实,达到较满意的复位程度,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

    作者:汤发强;胡世平;陈祖星;吴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体会

    自2000年1月~2006年8月,笔者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67例,其中65岁以上者52例,行手术内固定43例,根据病情分别行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钉(PFN)固定.报告如下.

    作者:胡佩良;王建;房效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