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强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骨矿密度(BMD)的关系,为预测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供科学的指标.方法对1 0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跟骨的BMD值,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发生例数随BMD的T值降低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百分比分别在Ⅰ区间和Ⅱ区间均与Ⅲ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BMD的T值≤-3 SD骨折发生例数呈显著增加(r=-0.973,P<0.01).结论老年人BMD的T值为-3.0 SD时,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临床上可将老年人的BMD的T值低于正常1个标准差(-3.0SD)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指标.
作者:唐向阳;陈平;吴定宇;高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肩关节复发性后脱位临床上极罕见,常易被漏诊、误诊.笔者于2003年12月为1例左肩关节复发性后脱位患者行Neer改良McLaughlin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林共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2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53例中男160例,女93例;年龄15~65岁.车祸伤190例,跌伤63例.左侧135例,右侧118例,横形、短斜形骨折85例,粉碎性骨折168例.伤后2~16 d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陈伟兵;沈国平;彭永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1%[1].对于肱骨干的短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若无移位或移位较轻,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若移位较重,或手法复位失败,给予手术治疗.自2003年2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有限手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肱骨斜形、螺旋形骨折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收集19例Hangman骨折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4例,分析其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手术治疗11例,非手术治疗8例;2例失访,17例得到随访,时间为6~36个月,结果为骨折均愈合或植骨均融合.结论X线片、CT扫描及MRI检查是Hangman骨折必要的诊断措施;Ⅰ型行非手术治疗而愈,Ⅱ型根据复位情况考虑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合并有C2~3急性椎间盘突出损伤颈髓的Ⅱ型和ⅡA型骨折以及Ⅲ型骨折则应行手术治疗.
作者:邓展生;李宝军;张宏其;胡建中;张胜利;许宇霞;鞠洪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肩胛骨骨折比较少见,而肩胛骨骨折中累及肩胛骨体部的骨折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肩胛骨体部骨折是否手术治疗尚有争议.2001年6月~2004年12月,笔者对收住院的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选择性地开展手术治疗3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伟洪;孙晓亮;吴国峰;周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介绍趾移植联合前臂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ⅢB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3年3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共6例拇指ⅢB缺损的病人应用该方法进行拇指再造.结果6例均获成功,再造拇指与皮瓣存活,外形满意,功能好.结论趾移植联合前臂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拇指ⅢB缺损的良好方法,具有血运可靠,易操作等优点.
作者:张志宏;张朝春;张发惠;郑和平;陈庆泉;吕琦;王万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MSCs)-Ⅰ型胶原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构建Ⅰ型胶原支架,将体外培养的兔MSCs吸附于该支架上培养,检测支架对MSCs的吸附及增殖的影响,再移植于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处,分批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MSCs在Ⅰ型胶原支架内贴附良好,分泌胞外基质,MSCs-胶原复合移植组软骨缺损处在术后12周为透明软骨样修复,空白对照组为纤维瘢痕样修复.结论Ⅰ型胶原支架与MSCs相容性良好,MSCs-胶原复合移植可达到透明软骨样修复软骨缺损.
作者:卢华定;蔡道章;秦骥;黄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跟骨骨折临床多见,对于手术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1].但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坏死和不愈合常见,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为8.3%,切口不愈合率为1.9%[2].为降低切口皮肤坏死和不愈合的发生率,2004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皮内缝合法缝合跟骨切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芮昊;翟文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传统的断指再植重建血液循环是修复指固有动脉及指背静脉.对于一些末节的断指,由于指背静脉过于细小,实用价值有限,因此多数采用拔甲、指端放血等手段解决回流问题.笔者自2002年3月~2005年7月,对27例35指末节完全离断应用掌侧静脉进行再植,其中成活33指,成活率为94.3%.报告如下.
作者:舒正华;陈波;李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2000年7月~2005年3月对3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0~56岁.左侧17例,右侧20例.Colles骨折24例,Smith骨折10例,掌侧Barton骨折3例.掌倾角平均-15°,尺偏角平均-6°,桡骨平均轴向压缩4.5 mm.26例术前手法复位失败(轴向压缩不能纠正,掌倾角与尺偏角恢复不好);9例于1周内初次复诊时发现骨折再移位;另2例未能按时复诊,于1个月左右拆除石膏时发现骨折畸形愈合.
作者:朱立帆;杨惠林;刘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7例尺骨中下段骨不连(中段12例,下段5例)采用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进行移植治疗.结果术后临床追踪随访平均8个月(3~12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3~7个月).术后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功能无障碍.结论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较小,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作者:罗石红;彭潭安;易红卫;舒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早期冻结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8月对门诊172例早期冻结肩患者,经前膪性设计随机分成四组.甲组应用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治疗,乙组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治疗,丙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丁组口服NSAIDs类药,各组同期都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行对照研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盂肱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使用VAS疼痛评分,UCLA和ASE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1~6个月(平均5.1个月)的门诊随访,各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甲组改善不明显,乙、丙、丁组改善明显.UCLA和ASES评分治疗前后的结果都是甲、乙组效果好,丙、丁组效果差.肩关节外展上举和外旋活动度测量值在治疗前后比较,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均P小于0.05.结论玻璃酸钠配合使用少量激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门诊综合治疗早期冻结肩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耀南;薛庆云;高新生;蔡恒江;赵立连;张启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均采用Bosworth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5岁.损伤原因:切割伤3例,机器伤2例,坠落伤4例,跳跃伤4例,拉鱼网时损伤2例.手术时间:伤后1个月内者2例,1~2个月者6例,2~3个月者5例,3~6个月者2例.
作者:赵友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跟腱损伤外科系统治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空勤人员的跟腱损伤进行术后功能评估,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包括手术细节和术后理疗、功能锻炼等内容的外科系统治疗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不同方法处理的35例跟腱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系统外科治疗法的跟腱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时间短,二次断裂率和感染率均为零.结论跟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外科治疗并不复杂,但是其诊断和治疗经常被临床所忽视,造成不应有的误诊和一定程度上的残疾.外科系统治疗法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费效比.
作者:江立红;李颖;宫丽莉;王飞;吴继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其发病率在所有的儿童肘部骨折中占首位,达到50%~80%[1,2].1995~2004年,笔者采用纵行切开肱三头肌的肘后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5例,经过半年以上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传富;陈廖斌;陈忠海;邓泽彦;李海燕;孙绪文;胡立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158例.筛选条件:年龄≥75岁,无精神功能障碍,无严重的慢性内科疾病史,创伤前可相对独立生活.7例失随访,13例在随访中死亡,138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随访时间2.8年.随访观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非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77%,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差,生活质量指数相对较低.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应以内固定为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李自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临床应用髋臼后柱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6具成人骨盆标本,行后柱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分别测量螺钉与水平面的夹角、与矢状面的夹角、钉长,以及使用三维CT重建图像测得拉力螺钉的大直径等.结果对于髋臼后柱骨折,拉力螺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9.7°±2.3°、与矢状面的夹角为8.0°±2.5°,窄处直径为(9.0±1.0)mm,平均钉长为(11.7±0.5)cm.结论髋臼后柱骨折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嵇鹏;吴乃庆;司卫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29例.结果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9例术后PDT试验(-)9例,(+)19例,(++)1例;IKDC评分正常9例,接近正常17例,不正常3例;Lysholm评分:优20例,良6例,中3例.膝关节伸直受限2例,均小于10°.膝关节屈曲活动正常者20例,5例屈曲受限小于10°,3例小于20°,1例30°.术前屈膝30°和90°时KT-2000测定胫骨后移分别为(13.2±2.8)mm和(13.9±3.2)mm,术后分别为(4.0±0.4)mm和(4.4±0.5)mm,术前、术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更加符合PCL的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稳定性好,疗效肯定.
作者:高石军;邵德成;吴晓萱;陆博;王飞;陈竟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骨折对位和早期活动的要求不断提高,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伴有明显移位的粉碎性骨折.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采用锁骨解剖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5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亮;朱冬承;陈福扬;汤长华;吴昊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