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裴国献;张成进;王成琪;李忠;姚旺祥;梅良斌
目的总结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7例尺骨中下段骨不连(中段12例,下段5例)采用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进行移植治疗.结果术后临床追踪随访平均8个月(3~12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3~7个月).术后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功能无障碍.结论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较小,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作者:罗石红;彭潭安;易红卫;舒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2000年2月~2005年1月,笔者对31例60岁以上经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或合并脱位进行随访总结,为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
作者:徐云钦;梁再跃;冯水云;陈才平;朱亚中;王朝阳;冯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介绍趾移植联合前臂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ⅢB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3年3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共6例拇指ⅢB缺损的病人应用该方法进行拇指再造.结果6例均获成功,再造拇指与皮瓣存活,外形满意,功能好.结论趾移植联合前臂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拇指ⅢB缺损的良好方法,具有血运可靠,易操作等优点.
作者:张志宏;张朝春;张发惠;郑和平;陈庆泉;吕琦;王万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植骨材料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对2003年3月~2004年3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进行植骨治疗的3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至少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18例采用新鲜冷冻异体骨植骨,20例(22侧)采用β-磷酸三钙(β-TCP)植骨.结果异体骨组有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排异反应并继发感染;β-TCP组有1例切口延迟愈合,无排异反应.跟骨Bohler角从术前平均5°恢复到27.8°,随访1年以上未发现关节面复位的丢失,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所有者恢复行走功能.AFASS评分异体骨组优良率为72%,β-TCP组优良率为73%,二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是较好的选择,新鲜冷冻异体骨和β-TCP植骨效果相当,异体骨有排异反应的风险,而β-TCP的吸收替代较慢.
作者:唐坚;孙月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近端的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基层医院积极进行手术的病例不多,而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病例更少.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笔者开展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端木群力;赵琦辉;黄东辉;刘新功;武垚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肩胛骨骨折比较少见,而肩胛骨骨折中累及肩胛骨体部的骨折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肩胛骨体部骨折是否手术治疗尚有争议.2001年6月~2004年12月,笔者对收住院的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选择性地开展手术治疗3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伟洪;孙晓亮;吴国峰;周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158例.筛选条件:年龄≥75岁,无精神功能障碍,无严重的慢性内科疾病史,创伤前可相对独立生活.7例失随访,13例在随访中死亡,138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随访时间2.8年.随访观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非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77%,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差,生活质量指数相对较低.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应以内固定为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李自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2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53例中男160例,女93例;年龄15~65岁.车祸伤190例,跌伤63例.左侧135例,右侧118例,横形、短斜形骨折85例,粉碎性骨折168例.伤后2~16 d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陈伟兵;沈国平;彭永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均采用Bosworth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5岁.损伤原因:切割伤3例,机器伤2例,坠落伤4例,跳跃伤4例,拉鱼网时损伤2例.手术时间:伤后1个月内者2例,1~2个月者6例,2~3个月者5例,3~6个月者2例.
作者:赵友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缺死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超选择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注入治疗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行血管造影,以观察治疗前后股骨头颈血管条数及近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患髋股骨头颈区血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全部患者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髋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其远期疗效和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原晓景;徐达传;李立新;杨瑞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并随访10~16个月.结果58例中57例骨折愈合,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经取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后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38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91.4%.结论肱骨交锁髓内钉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较小、固定牢靠,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继;于晓雯;王韬;王建伟;眭述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传统的断指再植重建血液循环是修复指固有动脉及指背静脉.对于一些末节的断指,由于指背静脉过于细小,实用价值有限,因此多数采用拔甲、指端放血等手段解决回流问题.笔者自2002年3月~2005年7月,对27例35指末节完全离断应用掌侧静脉进行再植,其中成活33指,成活率为94.3%.报告如下.
作者:舒正华;陈波;李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桡骨下端肿瘤、严重外伤、感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节段性骨缺损,由于邻近关节,功能障碍明显,致残率高,临床治疗很困难.目前治疗多用自体骨移植较为理想.1998~2001年笔者采用自体腓骨小头带腓骨上段移植治疗桡骨下端骨缺损11例,重建腕关节,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钦;韩立业;冯勋芝;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桡骨小头骨折较为少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肘关节创伤,如认识不足、诊治有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笔者自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收治17例,经随访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峰;丁浩;伍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2001年6月~2005年4月,笔者共收治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漏诊患者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67~83岁,平均74.4岁.其中跌伤4例,自行车撞伤2例,坠落伤1例.2例伤后尚可勉强行走.均在伤后1~6 h内摄骨盆或患髋X线平片,经放射科医生和骨科医生阅片3例,放射科医生和非骨科临床医生阅片3例,仅经放射科医生阅片1例,均未发现股骨颈骨折.漏诊时间2~13 d,平均7.7 d.漏诊期间,4例绝对卧床休息,3例少量从事日常活动,均因患髋疼痛加重或无缓解而再次就诊,经查体和再次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然后复习其首次X线片.
作者:夏平光;黄继锋;蔡贤华;王庆;陈庄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早期冻结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8月对门诊172例早期冻结肩患者,经前膪性设计随机分成四组.甲组应用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治疗,乙组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治疗,丙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丁组口服NSAIDs类药,各组同期都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行对照研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盂肱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使用VAS疼痛评分,UCLA和ASE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1~6个月(平均5.1个月)的门诊随访,各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甲组改善不明显,乙、丙、丁组改善明显.UCLA和ASES评分治疗前后的结果都是甲、乙组效果好,丙、丁组效果差.肩关节外展上举和外旋活动度测量值在治疗前后比较,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均P小于0.05.结论玻璃酸钠配合使用少量激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门诊综合治疗早期冻结肩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耀南;薛庆云;高新生;蔡恒江;赵立连;张启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时骨盆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表现及轴向CT表现的差异,确定不同部位骨盆骨折投照的佳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骨盆骨折患者骨盆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片及轴向CT片.将骨折表现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观测同一部位骨折在不同位置X线片及CT上的表现程度.结果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在各种投照位置上无明显差异.耻骨支、耻骨体、坐骨、骶孔和L5横突,移位程度在出口位上表现明显.骶髂关节分离,骶骨翼、髂嵴骨折在入口位上表现明显.骶骨压缩骨折,半骨盆向后移位,水平旋转不稳在入口位X线片上明显.垂直旋转不稳在出口位片上明显.CT在诊断骶髂关节分离及骶骨骨折有独特价值.结论骨盆骨折应首先摄前后位X线片,根据骨折部位,进一步摄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并根据骨折的表现判断其稳定性,指导临床治疗.CT在诊断骶骨骨折,骶髂关节分离有独特价值.
作者:潘进社;张英泽;张奉琪;彭阿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29例.结果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9例术后PDT试验(-)9例,(+)19例,(++)1例;IKDC评分正常9例,接近正常17例,不正常3例;Lysholm评分:优20例,良6例,中3例.膝关节伸直受限2例,均小于10°.膝关节屈曲活动正常者20例,5例屈曲受限小于10°,3例小于20°,1例30°.术前屈膝30°和90°时KT-2000测定胫骨后移分别为(13.2±2.8)mm和(13.9±3.2)mm,术后分别为(4.0±0.4)mm和(4.4±0.5)mm,术前、术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更加符合PCL的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稳定性好,疗效肯定.
作者:高石军;邵德成;吴晓萱;陆博;王飞;陈竟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AO/OTA31-A33)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的骨折都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深部感染、髋螺钉自股骨头切出,以及交锁钉断裂发生.结论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
作者:王军;董有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四肢常见的骨创伤,其中约1/4可累及关节面和干骺端.自2001年8月~2005年5月,对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经皮有限撬拨复位动力型外固定器生物学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寅权;李国东;张秋林;方大标;孙洪体;艾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