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鹏;吴乃庆;司卫兵
目的探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缺死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超选择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注入治疗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行血管造影,以观察治疗前后股骨头颈血管条数及近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患髋股骨头颈区血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全部患者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髋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其远期疗效和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原晓景;徐达传;李立新;杨瑞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常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非手术治疗难以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固定,处理困难,预后差.自1999年4月~2004年6月,笔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夏志锋;谢学然;黄润堂;白金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均采用Bosworth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5岁.损伤原因:切割伤3例,机器伤2例,坠落伤4例,跳跃伤4例,拉鱼网时损伤2例.手术时间:伤后1个月内者2例,1~2个月者6例,2~3个月者5例,3~6个月者2例.
作者:赵友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后交叉韧带29例.结果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9例术后PDT试验(-)9例,(+)19例,(++)1例;IKDC评分正常9例,接近正常17例,不正常3例;Lysholm评分:优20例,良6例,中3例.膝关节伸直受限2例,均小于10°.膝关节屈曲活动正常者20例,5例屈曲受限小于10°,3例小于20°,1例30°.术前屈膝30°和90°时KT-2000测定胫骨后移分别为(13.2±2.8)mm和(13.9±3.2)mm,术后分别为(4.0±0.4)mm和(4.4±0.5)mm,术前、术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更加符合PCL的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稳定性好,疗效肯定.
作者:高石军;邵德成;吴晓萱;陆博;王飞;陈竟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1%[1].对于肱骨干的短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若无移位或移位较轻,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若移位较重,或手法复位失败,给予手术治疗.自2003年2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有限手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肱骨斜形、螺旋形骨折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桡骨下端肿瘤、严重外伤、感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节段性骨缺损,由于邻近关节,功能障碍明显,致残率高,临床治疗很困难.目前治疗多用自体骨移植较为理想.1998~2001年笔者采用自体腓骨小头带腓骨上段移植治疗桡骨下端骨缺损11例,重建腕关节,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钦;韩立业;冯勋芝;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23例(24侧).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15例(16侧),Ⅲ型7例.内固定方法: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及螺丝钉固定各6侧,克氏针加丝线固定3侧,单纯克氏针固定2侧,钢丝环扎固定1侧,骨片摘除5侧,冠状突重建1侧.结果对随访资料完整的20例(21侧)进行9~28个月(平均19个月)的随访,根据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肌力,以及稳定性进行评定疗效:优9侧,良6侧,可3侧,差3侧,优良率71.4%.肘关节半脱位2例,骨化性肌炎2例,无肘关节脱位及肘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结论Ⅲ型骨折、明显移位及伴有肘关节不稳的Ⅱ型骨折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不仅可以复位、固定骨折,同时也可修复或重建损伤的韧带,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练习;正确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左玉明;王志强;曹淑新;王月光;赵国志;马松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早期冻结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8月对门诊172例早期冻结肩患者,经前膪性设计随机分成四组.甲组应用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治疗,乙组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治疗,丙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丁组口服NSAIDs类药,各组同期都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行对照研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盂肱关节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使用VAS疼痛评分,UCLA和ASE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1~6个月(平均5.1个月)的门诊随访,各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甲组改善不明显,乙、丙、丁组改善明显.UCLA和ASES评分治疗前后的结果都是甲、乙组效果好,丙、丁组效果差.肩关节外展上举和外旋活动度测量值在治疗前后比较,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均P小于0.05.结论玻璃酸钠配合使用少量激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正规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门诊综合治疗早期冻结肩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耀南;薛庆云;高新生;蔡恒江;赵立连;张启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scapularfracture,SF)的分类和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38例SF的临床资料.其中行X线检查38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者12例.根据Hardegger和Miller的分型方法分别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9~50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非手术组20例,优良率为85%.手术组18例,优良率为77.8%.结论多数SF无需手术治疗,经短期制动及功能锻炼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移位严重及浮肩损伤等应强调手术内固定.
作者:叶小雨;林初勇;赖宪良;张长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2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53例中男160例,女93例;年龄15~65岁.车祸伤190例,跌伤63例.左侧135例,右侧118例,横形、短斜形骨折85例,粉碎性骨折168例.伤后2~16 d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陈伟兵;沈国平;彭永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初步分析探讨FixionTM膨胀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方法采用FixionTM系统的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25例,IM 16例,IL 4例,PF 5例.肱骨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胫骨骨折6例.结果2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0周,平均35周.全部患者中11例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痂形成,均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使用膨胀髓内钉手术简便,创伤小,无需交锁螺钉,并且并发症少.它是在治疗长骨骨干骨折中髓内钉与微创外科的良好结合.
作者:陶杰;庄起昌;刘成文;易诚青;陆海明;李豪青;马金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自2002年6月~2004年12月,对连续21例急性跟腱损伤病例采用跟腱缝合后包绕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试验组),然后与以往单纯缝合法(1994年4月~2002年6月的病例中随机选取2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祝少博;余国荣;陶圣祥;曾中华;王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骨折对位和早期活动的要求不断提高,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伴有明显移位的粉碎性骨折.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采用锁骨解剖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5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亮;朱冬承;陈福扬;汤长华;吴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植骨材料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对2003年3月~2004年3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进行植骨治疗的38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进行至少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18例采用新鲜冷冻异体骨植骨,20例(22侧)采用β-磷酸三钙(β-TCP)植骨.结果异体骨组有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排异反应并继发感染;β-TCP组有1例切口延迟愈合,无排异反应.跟骨Bohler角从术前平均5°恢复到27.8°,随访1年以上未发现关节面复位的丢失,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所有者恢复行走功能.AFASS评分异体骨组优良率为72%,β-TCP组优良率为73%,二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是较好的选择,新鲜冷冻异体骨和β-TCP植骨效果相当,异体骨有排异反应的风险,而β-TCP的吸收替代较慢.
作者:唐坚;孙月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7例尺骨中下段骨不连(中段12例,下段5例)采用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进行移植治疗.结果术后临床追踪随访平均8个月(3~12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3~7个月).术后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功能无障碍.结论骨间返动脉为蒂的骨膜瓣移植治疗尺骨骨不连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较小,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尺骨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作者:罗石红;彭潭安;易红卫;舒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桡骨小头骨折较为少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肘关节创伤,如认识不足、诊治有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笔者自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收治17例,经随访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峰;丁浩;伍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闭合性跟腱离断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一般由间接暴力所引起,好发于体育文艺爱好者,在临床上容易误诊、延迟诊断.自2000年10月~2004年12月笔者收治闭合性跟腱离断12例,经确诊后及时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占国;郑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对Tossy Ⅲ型须手术治疗已成共识.笔者早年应用单纯克氏针经皮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均不理想,从2000年起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2002年起有条件者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共诊治40例.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永生;黄贵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其发病率在所有的儿童肘部骨折中占首位,达到50%~80%[1,2].1995~2004年,笔者采用纵行切开肱三头肌的肘后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5例,经过半年以上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传富;陈廖斌;陈忠海;邓泽彦;李海燕;孙绪文;胡立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MSCs)-Ⅰ型胶原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构建Ⅰ型胶原支架,将体外培养的兔MSCs吸附于该支架上培养,检测支架对MSCs的吸附及增殖的影响,再移植于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处,分批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MSCs在Ⅰ型胶原支架内贴附良好,分泌胞外基质,MSCs-胶原复合移植组软骨缺损处在术后12周为透明软骨样修复,空白对照组为纤维瘢痕样修复.结论Ⅰ型胶原支架与MSCs相容性良好,MSCs-胶原复合移植可达到透明软骨样修复软骨缺损.
作者:卢华定;蔡道章;秦骥;黄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