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吸收防粘连膜在跟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祝少博;余国荣;陶圣祥;曾中华;王欣

关键词:可吸收防粘连膜, 跟腱修复, 跟腱损伤, 随机选取, 可吸收性, 跟腱断裂, 缝合法, 病例, 试验组, 对照组, 生产, 乳酸, 成都, 报告
摘要: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自2002年6月~2004年12月,对连续21例急性跟腱损伤病例采用跟腱缝合后包绕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试验组),然后与以往单纯缝合法(1994年4月~2002年6月的病例中随机选取2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Keller关节成形术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

    拇外翻是足部第1跖线的复合畸形,包括拇趾外翻及第1跖骨内翻畸形.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采用Keller术式治疗拇外翻31例39足,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惠耀敏;吴宁;曹德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趾移植联合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与修复拇指ⅢB缺损

    目的介绍趾移植联合前臂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ⅢB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3年3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共6例拇指ⅢB缺损的病人应用该方法进行拇指再造.结果6例均获成功,再造拇指与皮瓣存活,外形满意,功能好.结论趾移植联合前臂贵要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拇指ⅢB缺损的良好方法,具有血运可靠,易操作等优点.

    作者:张志宏;张朝春;张发惠;郑和平;陈庆泉;吕琦;王万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肱骨近端严重骨折的外科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2000年2月~2005年1月,笔者对31例60岁以上经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或合并脱位进行随访总结,为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

    作者:徐云钦;梁再跃;冯水云;陈才平;朱亚中;王朝阳;冯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有限手术治疗肱骨干斜形、螺旋形骨折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1%[1].对于肱骨干的短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若无移位或移位较轻,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若移位较重,或手法复位失败,给予手术治疗.自2003年2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有限手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肱骨斜形、螺旋形骨折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

    目的观察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AO/OTA31-A33)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的骨折都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深部感染、髋螺钉自股骨头切出,以及交锁钉断裂发生.结论Gamma钉治疗逆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

    作者:王军;董有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的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基层医院积极进行手术的病例不多,而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病例更少.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笔者开展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端木群力;赵琦辉;黄东辉;刘新功;武垚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Bosworth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

    自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均采用Bosworth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5岁.损伤原因:切割伤3例,机器伤2例,坠落伤4例,跳跃伤4例,拉鱼网时损伤2例.手术时间:伤后1个月内者2例,1~2个月者6例,2~3个月者5例,3~6个月者2例.

    作者:赵友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自2000年7月~2005年3月对3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0~56岁.左侧17例,右侧20例.Colles骨折24例,Smith骨折10例,掌侧Barton骨折3例.掌倾角平均-15°,尺偏角平均-6°,桡骨平均轴向压缩4.5 mm.26例术前手法复位失败(轴向压缩不能纠正,掌倾角与尺偏角恢复不好);9例于1周内初次复诊时发现骨折再移位;另2例未能按时复诊,于1个月左右拆除石膏时发现骨折畸形愈合.

    作者:朱立帆;杨惠林;刘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评估

    目的比较DHS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5项临床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6月~2004年12月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A组)与股骨头置换术(B组)各2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并发症、疗效优良率5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5项临床指标显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明显优于DHS内固定,其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合理的选择.

    作者:王大伟;苏波;滕居赞;朱江龙;田纲;甘锋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皮内缝合在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跟骨骨折临床多见,对于手术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1].但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坏死和不愈合常见,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为8.3%,切口不愈合率为1.9%[2].为降低切口皮肤坏死和不愈合的发生率,2004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皮内缝合法缝合跟骨切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芮昊;翟文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尺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肘关节后脱位的手术治疗

    尺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肘关节后脱位相对少见,笔者自2003年8月~2005年1月共收治该类型病例9例,均采用桡骨头骨折块钢丝十字捆扎和尺骨骨折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晟;吴春清;宋国全;王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桡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桡骨小头骨折较为少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肘关节创伤,如认识不足、诊治有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笔者自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收治17例,经随访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峰;丁浩;伍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Neer改良McLaughlin术式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后脱位一例

    肩关节复发性后脱位临床上极罕见,常易被漏诊、误诊.笔者于2003年12月为1例左肩关节复发性后脱位患者行Neer改良McLaughlin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林共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158例.筛选条件:年龄≥75岁,无精神功能障碍,无严重的慢性内科疾病史,创伤前可相对独立生活.7例失随访,13例在随访中死亡,138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随访时间2.8年.随访观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非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77%,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差,生活质量指数相对较低.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应以内固定为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李自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附5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价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并随访10~16个月.结果58例中57例骨折愈合,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经取除远端锁钉动力化后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38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91.4%.结论肱骨交锁髓内钉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较小、固定牢靠,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继;于晓雯;王韬;王建伟;眭述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膨胀自锁髓内钉FixionTM治疗长管状骨骨折

    目的初步分析探讨FixionTM膨胀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方法采用FixionTM系统的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25例,IM 16例,IL 4例,PF 5例.肱骨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胫骨骨折6例.结果2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0周,平均35周.全部患者中11例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痂形成,均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使用膨胀髓内钉手术简便,创伤小,无需交锁螺钉,并且并发症少.它是在治疗长骨骨干骨折中髓内钉与微创外科的良好结合.

    作者:陶杰;庄起昌;刘成文;易诚青;陆海明;李豪青;马金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外科治疗和康复指导.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Lindbolm术式、Abraham术式和采用跖肌腱与跟腱混合编织的Lindholm改良成形加固术式修复,术后严守康复规程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平均3年随访,按Arner-Lindholm疗效标准评定.结果优12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3.8%.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多为切割伤和运动伤.手术方式应根据跟腱损伤的性质、程度和病理变化而定,遵循合理规范的康复程序是取得佳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肖德茂;黄炯;雷树彬;梁树祥;罗毅;周树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常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非手术治疗难以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固定,处理困难,预后差.自1999年4月~2004年6月,笔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夏志锋;谢学然;黄润堂;白金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可吸收防粘连膜在跟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自2002年6月~2004年12月,对连续21例急性跟腱损伤病例采用跟腱缝合后包绕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试验组),然后与以往单纯缝合法(1994年4月~2002年6月的病例中随机选取2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祝少博;余国荣;陶圣祥;曾中华;王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方法自1998年1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23例(24侧).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15例(16侧),Ⅲ型7例.内固定方法: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及螺丝钉固定各6侧,克氏针加丝线固定3侧,单纯克氏针固定2侧,钢丝环扎固定1侧,骨片摘除5侧,冠状突重建1侧.结果对随访资料完整的20例(21侧)进行9~28个月(平均19个月)的随访,根据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肌力,以及稳定性进行评定疗效:优9侧,良6侧,可3侧,差3侧,优良率71.4%.肘关节半脱位2例,骨化性肌炎2例,无肘关节脱位及肘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结论Ⅲ型骨折、明显移位及伴有肘关节不稳的Ⅱ型骨折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不仅可以复位、固定骨折,同时也可修复或重建损伤的韧带,可早期行肘关节功能练习;正确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左玉明;王志强;曹淑新;王月光;赵国志;马松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