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己;王建民;万新海
自1993~2002年共治疗脊柱结核83例,其中29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体间内固定术(下称前路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宏;李子泉;林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髌骨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可由直接或间接外伤所致[1].髌骨骨折造成的重要影响为伸膝发置的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股关节失配.临床上内固定方法很多.自2001年起应用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技术治疗髌骨骨折15例,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锐;贾思明;张培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是老年人群中较难治疗的骨折,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此类骨折2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荣;杨淮海;王四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自1992年5月~2003年6月应用Apofix与Simmons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145例,其中合并脊髓不全损伤61例,现就两种治疗结果及有关问题加以分析.
作者:郝定均;贺宝荣;雷伟;王臻;孙宏慧;宋宗让;窦榆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传统的指间关节截骨术不能大限度地保留残指的长度,且影响外观.笔者介绍一种保留关节软骨面的中央部分,用吻合的伸、屈肌腱于一定张力下覆盖其表面,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永英;刘万林;金朝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解剖颈及大结节等部位发生的骨折.自1996~2003年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及外展架固定,配合同步功能锻炼治疗此类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士波;张露;王维;陈志勇;程显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结果疗效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作者:宋红星;沈惠良;杨敏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新鲜跟骨骨折115例,对52例临床资料较相似、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及C型臂X线机透视下斯氏针撬拔治疗,现将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徐阳平;方苏亭;刘国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6例(189处),根据骨折类型并结合主骨折块与塌陷部位选择切口显露及有限切开部位,术中单纯空心钉、松质骨螺钉或螺栓固定51处,T型、L型或曲棍球棒形支撑钢板固定89处,复合固定包括曲棍球棒形支撑钢板加T 板、L板或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49处;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的骨缺损应用髂骨或人工骨植骨101处.结果 178例获得随访,骨折均在12周内愈合,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96例,良68例,可11例,差3例,优良率92%.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需依据骨折类型,遵循分期治疗原则,满意的疗效取决于:①关节面平整、下肢力线和关节韧带连续性的恢复;②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骨缺损必须植骨支撑;③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有效内固定;④妥善处理软组织包括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⑤适时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万连平;张施龙;张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跖肌腱扇形膜片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术式及结果.方法对14例平均89 d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跖肌腱扇形膜片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跟腱缺损范围为3.6~7.3 cm,平均为5.2 cm,跟腱缺损范围较大时(大于6.5 cm),可加用跖肌腱加固术.结果平均随访2年4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11例(78.6%),良2例(14.3%),优良率为93%.结论跖肌腱扇形膜片和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潘哲尔;顾湘杰;黄加张;王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腰椎椎体骨矿不同程度丢失后骨力学强度的改变,以认识骨质疏松时腰椎骨折的危险性.方法实验选取成年新西兰兔12只,取其第3至第7腰椎共计60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个.第Ⅰ组为对照组,不做脱矿处理;第Ⅱ、Ⅲ组浸入脱矿液中使其骨矿丢失分别约20%、35%.采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沿椎体纵轴施加压缩载荷,记录大平衡载荷,测定各组椎体强度极限.结果骨矿丢失对椎体强度破坏较大,对照组的椎体力学强度为40.18±6.48MPa;第Ⅱ组骨矿丢失约19.07%时为23.17±3.75MPa;第Ⅲ组骨矿丢失约31.42%时为15.94±7.70 MPa,各组相差显著(P<0.01).
作者:赵斌;齐进如;周斌;何志民;吴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髌周支持带挛缩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治疗对策.方法本研究共有27例患者,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松解,均行外侧支持带切开,部分病例行内外侧支持带切开.结果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存在内外侧支持带的挛缩,术后25例恢复良好,术中屈膝达到95°~110°,术后2年以上随访达到110°~140°(平均125°).结论髌周支持带挛缩是伸直位膝关节僵硬的病理因素之一.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松解,酌情行内外侧支持带切开,可以减少术中骨折的并发症.
作者:桂鉴超;顾湘杰;王黎明;黄河;蒋纯志;马昕;陈劲松;姜建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介绍采用组合组织移植修复复杂手外伤的方法.方法第2~5指毁损伤采用双侧第二趾移植(2块组织)7例,双侧第二趾带拇趾腓侧皮瓣(2块组织)3例;第2~5指毁损伴手掌、手背皮肤撕脱伤采用双侧第二趾加股前外侧皮瓣 (3块组织)8例;第1~5指毁损伴手掌皮肤撕脱伤采用拇甲瓣与另一侧第二趾加股前外侧皮瓣 (3块组织)1例;第1~5指毁损伴手掌、手背皮肤撕脱伤采用拇甲瓣、双侧第二趾加股前外侧皮瓣 (4块组织)1例.结果 20例51块游离组织移植全部成活,功能良好.结论组合组织移植是修复复杂手外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庄小宁;孟凡坦;杜聪明;付长生;曾耀明;庄建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8月,收治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7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明;王元山;周全;陈雪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下肢创伤中较严重的一种,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难以令人满意.自1999年2月~2003年4月,我院采用以逆行交锁髓内钉为主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军;刘惠军;邵先舫;陈绍军;陈竹明;张宏波;张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髓内钉是股骨干骨折理想的固定物,由于抗旋转能力较差,其适应证受到了限制.带锁髓内钉虽然扩大了髓内钉的应用范围,但操作相对复杂[1,2].自1999年1月~2003年3月,采用自行研制的伸缩式菱形加压防旋转梅花钉(简称菱形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己;王建民;万新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肩锁关节脱位在骨科创伤中颇为常见,自2001~2003年采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30例急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Ⅲ~Ⅵ型)和Rockwood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随访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姜雪峰;张云庆;顾家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本文总结了208例髓内钉复位固定手术,回顾其术中并发症.按照手术的不同阶段(准备、入路、复位、固定)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建议其预防和补救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初次进行这种手术的医生少走弯路,使髓内钉技术成为医生乐意接受的治疗方法,并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普及.
作者:王金成;高忠礼;尹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自1998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59例锁骨骨折并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锁骨中外段骨折内固定的42例全部出现患侧肩和胸的外上部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为避免此并发症的再发生,对59例手术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冕;胡佰文;李纯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锁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约占全身骨折的5.98%.自2000年8月~2003年5月收治锁骨骨折194例,根据骨折分型及锁骨的解剖特点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方国芳;李平生;王剑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