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伟松;章银灿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及手术治疗的机制.方法通过对6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颈椎前后路减压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价值.结果显效24例,占38%;有效21例,占33%;无效18例,占29%.总有效率71%.结论颈髓的直接压迫是眩晕类型颈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通过有效的颈髓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70%的病人可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
作者:林庆光;周俊明;谭健韶;张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在微创条件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和髁间棘撕脱骨折.方法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2例,髁间棘撕脱骨折2例,胫骨后侧平台塌陷伴髁间棘撕脱骨折1例.结果 5例病人骨折复位满意,髁间棘撕脱骨折病例其交叉韧带均恢复其张力.患膝无疼痛及不稳,关节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的使用为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和髁间棘撕脱骨折提供了一种创伤极小、可准确复位手术新方法.
作者:汪志明;陈中;曹杨;邢进峰;倪东亮;林平;姜丹生;赵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全髋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通常采取的方法是X线片显示不论髋臼还是股骨柄只要一方松动引起临床症状,即行翻修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常遇到仅髋臼侧松动,股骨柄固定良好,翻修取假体柄时非常困难,有时需要开窗或开槽才能取出.针对此情况,自1996年6月对13髋(12人)进行翻修时仅行单个髋臼更换.报告如下.
作者:郑延贵;陈伯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粗大和长段缺损,观察其近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方法 12只犬随机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实验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对照组)各6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 cm长缺损,以两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包括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诱发电位等.结果 (1)方波(1.0 mA~2.0 mA,0.1 ms,1.0 Hz)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曲线.(2)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实验组平均为47.2 m/s、对照组为60.9 m/s、正常值为122.0 m/s.(3)方波(5.0 mA~10.0 mA,0.2 ms,1.9 Hz)刺激胫神经远端,均在颅顶部记录到感觉诱发电位曲线;两组动物的感觉恢复程度相似,但均不及正常侧.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长段缺损,术后6个月近期感觉及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作者:衷鸿宾;卢世璧;侯树勋;赵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对16例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分别行枕颈CCD(9例)及枕颈CD(7例)内固定加椎板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9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骨性愈合,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无椎板钩松动、脱落、断棒,螺丝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枕颈CCD及枕颈CD均可提供有效的节段固定,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的治疗,前者操作较方便,且不必取出内固定物.
作者:练克俭;林石明;程斌;丁真奇;郭林新;林斌;郭延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从1996年8月~2001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脱位158例,无神经症状者75例,其中5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占68%,而对其中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和椎体压缩骨折伴有中后柱损伤者采用了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周其荫;赵武;杨世祥;张全世;刘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体椎间盘是由软骨盘、纤维环、髓核及纵韧带四个部分构成,其对稳定脊柱,吸收震荡,传递载荷,分布应力以及对脊柱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既能保证脊柱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又能限制脊柱的过度活动.椎间盘的所有这些功能均需完整的椎间盘作为基础.然而,各种原因所致的椎间盘病变可使椎间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临床上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又需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作者:尹东;原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尤其多发于65岁以上,且多伴有严重的内科系统疾患.治疗较为棘手,方法较多,如加压滑动鹅头钉(DHS)、Gamma钉等.对老年患者及合并严重心脑肺疾病者,外固定架治疗不失为一较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但普通外固定架打入股骨颈内的螺纹钉为实心针,操作较为费事.在外固定架的基础上,将打入股骨颈的螺纹针改制成空心针,其空心部分能穿过导针,其强度不变,大大简化了手术步骤,应用该外固定架治疗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胡敏;张红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肋软骨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弹性大,不易折断,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1994年4月~2002年4月共收治肋软骨骨折1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西;尚立林;丁旭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8~2002年应用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周育松;任龙喜;白秋铁;刘德隆;石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80~2002年,收治火器伤断致的动脉损伤82例,发生早期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34例,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2],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景华;翟照;霍华春;吴波;许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腰椎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狭窄及不稳的临床价值.方法从1997年4月~2002年4月,对44例实施椎板减压同时作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管腔狭窄症12例,退行性脊椎滑脱10例,腰椎不稳症3例,下腰椎二次手术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3~62个月),共植入200枚螺钉,螺钉断裂1枚松动2枚,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发现假关节及骨不愈合,临床优良率97.7%.结论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及椎管后外侧植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国产钛合金RF,DRFS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满意的优点.
作者:王子平;陆耀刚;王秀会;顾伟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腰椎弓裂致腰椎滑脱为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滑脱手术方法较多,1999年4月~2001年3月,采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植骨和多爪钳夹式脊柱固定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文忠;黄令坚;陈昆;刘爱刚;陈超;艾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被动活动右下肢,观察肌细胞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变化.结果被动活动侧肢体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减慢;被动活动延缓肢体肌细胞的线粒体,肌质网退变;Na,K-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23.53%;Ca-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13.10%.结论被动活动肢体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的各项指标均有保护作用,是延缓肌肉萎缩发生与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徐建广;顾玉东;李继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C2椎弓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例C2椎弓骨折患者行C2椎弓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11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9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效果.结论经C2椎弓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周栋;谭军;蔡晓冰;袁文;贾连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1纳米=10-9米)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运动规律及特性的新高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纳米材料是在0.1~100 nm尺度空间里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当物质的结构单元(如晶粒或孔隙)小到纳米级,其性质就会发生重大改变,不仅功善了原来材料的性能,甚至使原材料具有新的性能或效应.
作者:刘涛;蔡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钛缆治疗上颈椎损伤所致C1、2颈椎不稳或枕颈部不稳治疗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应用钛缆系统,对新鲜齿状突骨折4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寰椎横韧带断裂C1、2脱位2例,均作了Brooke法C1、2植骨内固定;因Jefferson骨折合并横韧带断裂2例,在C1、2固定基础上作枕颈融合.并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8.4个月,所有病例用钛缆内固定后均达到植骨融合.4例合并神经学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钛缆系统作后路C1、2颈椎植骨融合术及枕颈融合术效果可靠.
作者:王立邦;包聚良;张志群;王刊石;徐瑞生;王雪松;吴洁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高速、高能量所致的创伤增多,髋臼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髋臼解剖复杂,手术创伤大,复位及内固定较困难,常发生一些手术并发症,现将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彭阿钦;潘进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情况及其对选择手术方式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1例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常规行MRI检查,了解合并椎间盘损伤的程度和位置以及椎管占位情况,并依此同时结合临床表现、X线片、CT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结果 61例中,合并有上或下位椎间盘损伤者共41例.单纯伤椎的上位椎间盘损伤26例,单纯伤椎的下位椎间盘损伤11例,伤椎的上下位椎间盘同时有损伤4例.对41例合并椎间盘损伤行前路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融合,未出现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结论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常合并有椎间盘的损伤,其中以上位椎间盘损伤多见.MRI是确定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椎间盘损伤程度应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作者:郝勇;周跃;任先军;张峡;王卫东;初同伟;张年春;王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后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1].自1995年7月~2001年12月应用关节镜诊断和处理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其合并的关节内其它损伤22例,报告如下.
作者:史文骥;毛宾尧;贾学文;司全明;肖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