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臼骨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方伟松;章银灿

关键词:髋臼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关节置换, 人种, 肺栓塞, 发生率, 亚洲, 死亡原因, 马来西亚, 临床症状, 临床医师, 创伤病人, 年统计, 创伤后, 住院, 欧美, 继发, 患者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在国外是住院创伤病人的第三位常见的死亡原因,Sevitt 1961年统计创伤后DVT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65%和20.3%.以往认为DVT多见于欧美人种,亚洲人种少见,随着人工关节置换并发DVT越来越受到关注,马来西亚Dhillon[1]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后DVT发生率为62.5%,吕厚山[2]报道为47.1%,如此可见DVT在亚洲人种并非少见.然而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并未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自1996年3月~2002年6月共收治髋臼骨折265例,发现有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报道如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带腓浅动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1998年2月~2002年3月,采用带腓浅动脉远端蒂的筋膜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及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聂中阶;郭继民;占晨光;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工椎间盘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人体椎间盘是由软骨盘、纤维环、髓核及纵韧带四个部分构成,其对稳定脊柱,吸收震荡,传递载荷,分布应力以及对脊柱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既能保证脊柱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又能限制脊柱的过度活动.椎间盘的所有这些功能均需完整的椎间盘作为基础.然而,各种原因所致的椎间盘病变可使椎间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临床上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又需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作者:尹东;原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从1996年8月~2001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脱位158例,无神经症状者75例,其中5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占68%,而对其中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和椎体压缩骨折伴有中后柱损伤者采用了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周其荫;赵武;杨世祥;张全世;刘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22例

    自1996~2001年来收治肱骨干骨折203例,其中并发桡神经损伤22例,占10.84%.经骨折内固定术中神经探查修复及术后治疗治愈率为83.4%,报告如下.

    作者:陈清楷;陈开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枕颈CCD在上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对16例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分别行枕颈CCD(9例)及枕颈CD(7例)内固定加椎板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9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骨性愈合,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无椎板钩松动、脱落、断棒,螺丝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枕颈CCD及枕颈CD均可提供有效的节段固定,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的治疗,前者操作较方便,且不必取出内固定物.

    作者:练克俭;林石明;程斌;丁真奇;郭林新;林斌;郭延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椎弓根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

    目的探讨经C2椎弓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例C2椎弓骨折患者行C2椎弓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11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9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效果.结论经C2椎弓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周栋;谭军;蔡晓冰;袁文;贾连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带空心螺纹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尤其多发于65岁以上,且多伴有严重的内科系统疾患.治疗较为棘手,方法较多,如加压滑动鹅头钉(DHS)、Gamma钉等.对老年患者及合并严重心脑肺疾病者,外固定架治疗不失为一较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但普通外固定架打入股骨颈内的螺纹钉为实心针,操作较为费事.在外固定架的基础上,将打入股骨颈的螺纹针改制成空心针,其空心部分能穿过导针,其强度不变,大大简化了手术步骤,应用该外固定架治疗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胡敏;张红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椎弓根内固定器在腰椎退行性狭窄及不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腰椎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狭窄及不稳的临床价值.方法从1997年4月~2002年4月,对44例实施椎板减压同时作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腰椎管腔狭窄症12例,退行性脊椎滑脱10例,腰椎不稳症3例,下腰椎二次手术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3~62个月),共植入200枚螺钉,螺钉断裂1枚松动2枚,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发现假关节及骨不愈合,临床优良率97.7%.结论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器及椎管后外侧植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国产钛合金RF,DRFS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满意的优点.

    作者:王子平;陆耀刚;王秀会;顾伟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研究进展

    半月板是半月形纤维软骨结构,对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到关重要.半月板连接于胫骨平台,可弥补股骨髁、胫骨髁关节面对合不良;可使关节滑液均匀分布,以营养关节软骨,减少关节摩擦;在动力负重时其可将压力均匀分布于股骨下段及胫骨,并吸收震动减少关节软骨的压力,避免关节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机械性损伤;膝关节由伸到屈时,股骨髁在胫骨髁上轴向活动及滑动、滚动特别是在旋转时,半月板对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关月板损伤或切除可改变膝关节的静力负重传导,将导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1948年Fairbank对半月板切除后的X线片研究表明半月板切除后可发生如下变化:关节间隙变窄;股骨髁扁平;骨赘形成.

    作者:刘新宇;潘新;汤继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髋臼骨折38例治疗分析

    髋臼骨折的治疗多采用牵引非手术治疗,而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必要性[1].现对38例髋臼骨折进行总结、分析,其中18例非手术治疗,20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余献忠;潘志军;严世贵;何荣新;戴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动力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方法仍以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主,但这些术式的适应证及利弊尚存在诸多争议.将1992~2001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46例,在年龄、骨折类型、合并症和伤后入院时间相近的情况下,分别用动力髋(DHS)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张韧;刘军;万利军;陈艳平;黄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工全髋髋臼侧假体翻修13例

    全髋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通常采取的方法是X线片显示不论髋臼还是股骨柄只要一方松动引起临床症状,即行翻修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常遇到仅髋臼侧松动,股骨柄固定良好,翻修取假体柄时非常困难,有时需要开窗或开槽才能取出.针对此情况,自1996年6月对13髋(12人)进行翻修时仅行单个髋臼更换.报告如下.

    作者:郑延贵;陈伯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肋软骨骨折12例

    肋软骨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弹性大,不易折断,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1994年4月~2002年4月共收治肋软骨骨折1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西;尚立林;丁旭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手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9岁.左手、腕背砍伤后手部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3个月前刀砍伤致左腕背部伸指肌腱断裂,手背多处伤口,在外院行清创、肌腱修复术.术后伤口愈合,但手部疼痛剧烈,手指关节活动受限.体征:左腕背、手背多处伤痕,手部皮肤青紫、光滑指体肿胀,皮温低,指间关节僵硬,被动屈伸指间关节诱发剧裂疼痛,腕部桡动脉搏动良好.X线片示手部骨骼弥漫性骨质疏松(图1).诊断:左手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治疗:口服阿斯匹林、谷维素、理疗、锻炼2个月,疼痛消失,指间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复查X线片骨密度恢复接近正常(图2).

    作者:刘景堂;刘兴炎;葛宝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眩晕类型颈椎病及其手术治疗的机制(附63例分析)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及手术治疗的机制.方法通过对6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颈椎前后路减压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价值.结果显效24例,占38%;有效21例,占33%;无效18例,占29%.总有效率71%.结论颈髓的直接压迫是眩晕类型颈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通过有效的颈髓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70%的病人可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

    作者:林庆光;周俊明;谭健韶;张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尺骨中段骨折并桡骨颈骨折2例

    临床上收治两例尺骨中段骨折并桡骨颈骨折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海;亓立祥;李光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纳米材料在骨科的应用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1纳米=10-9米)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运动规律及特性的新高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纳米材料是在0.1~100 nm尺度空间里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当物质的结构单元(如晶粒或孔隙)小到纳米级,其性质就会发生重大改变,不仅功善了原来材料的性能,甚至使原材料具有新的性能或效应.

    作者:刘涛;蔡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致残率较高.自1997年5月~2001年7月采取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9例,现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21例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怡五;杨星华;李英华;高卫民;王晓勇;官正华;陈家臻;何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影响

    目的研究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被动活动右下肢,观察肌细胞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变化.结果被动活动侧肢体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减慢;被动活动延缓肢体肌细胞的线粒体,肌质网退变;Na,K-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23.53%;Ca-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13.10%.结论被动活动肢体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的各项指标均有保护作用,是延缓肌肉萎缩发生与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徐建广;顾玉东;李继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髋臼骨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在国外是住院创伤病人的第三位常见的死亡原因,Sevitt 1961年统计创伤后DVT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65%和20.3%.以往认为DVT多见于欧美人种,亚洲人种少见,随着人工关节置换并发DVT越来越受到关注,马来西亚Dhillon[1]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后DVT发生率为62.5%,吕厚山[2]报道为47.1%,如此可见DVT在亚洲人种并非少见.然而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并未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自1996年3月~2002年6月共收治髋臼骨折265例,发现有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报道如下.

    作者:方伟松;章银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