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弓峡部不连伴滑脱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汪建良;于晓华;朱建平;骆宇春;张焱;王以进

关键词:腰椎弓峡部不连伴滑脱, 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评价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edicular forming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s,PFRF)治疗腰椎弓峡部不连伴滑脱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利用14具成人新鲜脊柱标本制成腰椎弓峡部不连模型通过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指标,评价PFRF与其他单节段复位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效果.结果 PFRF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指标均优于LSRF(P<0.05),并接近于正常标本.结论 PFRF具有操作简单和良好生物力学性能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峡部不连腰椎节段的三维稳定性,提高承载能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周期性流体应力刺激对组织工程软骨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周期性流体应力刺激对组织工程软骨体外分化的影响,确立良好的动态培养方案.方法穿刺吸取成年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以2.0×107/ml密度复合于纤维蛋白胶,制成圆柱形人工组织.实验组材料经受周期为0.2 Hz流体应力刺激,于转壁生物反应器中培养2周,对照组静止培养,两组均于条件培养基内诱导软骨组织形成.2周后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测量细胞活力和胶原、蛋白多糖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应力刺激组材料的大体形态完整,而对照组材料破碎回缩.实验和对照组均可以诱发材料中MSC分化成为软骨细胞,但流体刺激组表达更高水平的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静止培养组(P<0.01).结论周期性流体应力刺激明显促进MSC体外软骨分化,转壁生物反应器培养优于单纯静止培养.

    作者:吕昌伟;胡蕴玉;白建萍;崔玉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应用

    肌腱损伤后粘连是手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阻隔法在临床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以预防术后粘连.2001~2002年,对35例41条肌腱断裂伤,分别采用单纯吻合术和吻合后外敷PDLLA可吸收性防粘连膜两种方法治疗,比较两者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继锋;刘曦明;徐峰;黄卫兵;陈谦;刘明;陈庄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灌洗加有效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多较严重而复杂,因感染而致骨髓炎,骨不愈合者较多.2000年3月以来我院应用局部抗生素液冲洗加有效固定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滨;陈艺新;贾湘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架治疗后并发迟发性桡神经损伤七例

    自1996~2000年共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 83例,出现迟发性桡神经损伤7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峰;李雪梅;李荣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全长基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全长基因,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从人胎儿肾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出hBMP-7全长基因cDNA,与PGEM-T easy 连接成PGEM-T easy/hBMP-7重组质粒,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基因序列.结果以4号特异引物引导的RT-PCR扩增出BMP-7基因3′端540bp片段,以2号特异引物引导的RT-PCR扩增出BMP-7基因5′端750bp片段,重组连接两片段得到BMP-7全长基因cDNA.与Genebank上发表的hBMP-7序列(XM30619)比较有一个碱基不同,第862位核苷酸由T→G,编码的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为缬氨酸.结论首次从中国人胎肾中分段克隆出BMP-7全基因cDNA,该基因在骨关节系统的损伤与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新友;刘淼;王毅;李曙明;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采用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

    目的探索抗生素局部介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泵内抗生素持续局部给药方法治疗非明显死骨形成慢性骨髓炎33例.结果用药时间7~21 d,于用药当天开始肢体疼痛减轻、局部肿胀逐渐消退、皮肤色泽由黑红转暗红直至正常,窦道脓液渗出减少变为稀薄,直至干燥、结痂而愈合;全身中毒症状完全消除,经8~3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随着影像介入技术应用,敏感抗生素在病灶持续应用成为可能,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给药方式,可保持病灶内高血药浓度状态7~21 d,在此间可依据致病菌对抗生素不同敏感性进行调配,使病灶区内始终保持足量、敏感抗生素的内环境,从而更直接促进炎症吸收、消除、转归,为新生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与抗生素全身给药相比,其抗生素弥散迅速、持久、吸收完全,因而对反复发作又未见明显死骨形成的骨与软组织感染,实为较确实治疗途径.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傅晨;高秋明;樊晓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近膝部骨折合并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近膝部骨折是指股骨髁部及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自1999年11月-2003年2月间共收治近膝部骨折32例,在手术处理骨折的同时,早期及时地进行合并伤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晓;黄维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前路椎体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目的评价前路椎体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s 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前路经C2~C3椎体螺钉固定的9例Hangman's骨折患者的方法和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1例螺钉固定位置欠佳,所有患者的C2椎弓均获得骨性融合,3例出现C2~C3前方骨桥连接.颈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前路经C2~C3椎体螺钉内固定可以达到治疗Hangman's骨折的目的,方法相对安全,简单.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刘景发;徐国洲;潘刚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吻合神经含静脉指根部逆行岛状瓣修复指腹缺损

    自1998年7月以来应用带指背静脉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或指背神经的同指根部逆行岛状瓣修复指缺损1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朱东起;尤涛;吴兆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治疗髌骨骨折60例

    自1999年月10月以来用张家港市金象医用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简称整复器)治疗髌骨骨折60例,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固定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均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艾克拜尔·艾合买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建髋臼前后柱完整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运用平面有限元及光弹实验原理,研究髋臼负重区前后柱骨折后的应力分布,阐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病理基础和力学机制.方法建立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平面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负重状态,分析髋臼负重区及近负重区在不同骨折类型和位移下的应力分布.结果髋臼负重区的裂缝型和台阶型骨折局部应力增大;负重区内位移一致的台阶型较裂缝型骨折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近负重区较负重区内的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小.结论髋臼负重区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尤以台阶型为著.恢复髋臼前后柱的完整性,可减少负重区的应力集中,减小髋臼病损、延缓关节退变的发生.早期的髋臼重建对后期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可靠骨性结构,使手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作者:张怡元;李超雄;林焱斌;蔡崇旺;刘毓顺;陈日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椎间盘术后症状加重与过敏性体质

    临床上脊柱椎间盘手术(尤其是腰椎间盘)术后早期下肢神经压迫症状加重情况比较多见,作者通过临床观察,自1998~2001年对525例腰椎间盘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有部分病人术后下肢症状加重,究其原因,除手术操作因素外,认为过敏性体质与此关系较为密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浩;马榴环;彭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空心加压螺纹钉及活骨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由于股骨头血供受到损伤,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故治疗重点在于预防骨不连与股骨头坏死,促进坏死骨的修复.自1993~2001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血管蒂骨瓣移位植骨术治疗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滕云升;郭永明;赵玲珑;张朝;吴勐;张全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应用胫骨干骺端截骨(20例)、骨干截骨(25例)和靠近骨端的骨干截骨(56例)实施小腿延长术,比较延长段骨痂生长速度、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种方法都能终获得满意预期长度和自身愈合,其中干骺端延长骨生长速度快,质量好,近骨端骨干延长次之,骨干延长慢.但干骺端延长并发症多,程度重.结论小腿延长术以胫骨近端骨干截骨效果好.

    作者:吴其常;张志刚;王春禹;陈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胫骨平台中央塌陷型骨折11例

    胫骨平台内外髁周边完整而中央塌陷型骨折临床上较少见,普通X线平片不易观察,自1995年以来,经过CT确诊、手术证实治疗11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方晓葆;方冰;甘建华;张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此技术治疗胫骨骨折54例.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经此隧道将钢板穿置在胫骨内侧骨膜上,骨折间接复位,低密度螺钉予以固定.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李平元;张卫;张彬;欧军;苏小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胫骨中下段后路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伴前侧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观测60例胫骨标本后面形态及横径值,并与矩形加压钢板宽度进行比较.结果胫骨后面自滋养孔以下至内踝上5 cm较扁平宽阔,长16.88±1.40 cm,其上段横径2.05±0.22 cm,中段横径1.86±0.19 cm,下段横径2.39±0.26 cm.胫骨中下段后面形态适合矩形钢板内固定,临床应用36例,骨折愈合率达94.44%.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伴前侧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采用后路钢板内固定是其很好的手术适应证.

    作者:张朝春;张发惠;张志宏;李杰;林木南;徐皓;王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腰椎外伤性完全脱位的治疗

    腰椎外伤性完全脱位临床上少见,部分患者仍存在神经功能,甚至有的无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在处理方法上,有其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明;肖茂明;王元山;周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比较(附197例报告)

    自1999年4月~2002年4月期间收治胫骨骨折患者232例,其中35例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另197例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晓明;汤发强;吴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胫骨结节骨骺分离的诊治

    胫骨结节骨骺分离,发生于青少年骨骺发育成熟期,多为运动伤所致,临床上不多见,据文献统计发生率占骨骺损伤的0.4%~2.7%[1],Ogden等[2]对本病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指出本病与Osgood-schlatter不同之处.自1996年以来,应用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结节骨骺分离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姜曙祥;何博;吴正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