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何选丽;龚水根;张伟国;陈留斌
目的探索应用同种异体跟腱在重建前十字韧带(ACL)的同时,重建受损的内侧副韧带(MCL)的新方法,避免由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方法首先在关节镜下应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跟腱,采用等长重建、生物固定的方法,重建受损的ACL.然后在辅助切口下同时重建受损的MCL.结果 9例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ACL和MCL,全部病例获得了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43.2分,术后平均79.8分,优良率77.8%.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术前9例阳性,术后均阴性;Lachman征术前9例阳性,术后1例弱阳性.膝外翻实验术前9例阳性,术后均阴性.术后遗留膝关节疼痛2例;膝关节活动受限3例.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ACL,可同时重建MCL.供材可提前制作,减少了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其相应的并发症,该技术取材方便,手术方法简单,无需内固定物.
作者:常青;黄迅悟;关长勇;孙继桐;胡明;刘志国;唐景旺;薄文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内踝上部皮瓣,是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为蒂的皮瓣.作者应用该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踝部皮肤缺损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秦爱林;张琳琳;石国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骨盆骨折是严重的创伤,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死亡率高达10%~20%.自1999~2002年采用Othofix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6例,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有一例患者在伤后3周,采取Othofix外固定架稳定骨盆环后,尝试开展了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微创技术.取得良好疗效,该方法创伤小、愈合快、固定牢靠.
作者:尹飚;黄山东;尹庆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骶交感神经节内c-ret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组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1,3,7,14,30,60 d后c-ret mRNA在骶交感神经节内的表达.结果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3 d后,在损伤侧骶交感神经节内c-ret mRNA表达明显上调,在损伤后7 d达高峰,损伤后14 d与30 d仍维持较高水平,损伤后60 d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C-ret mRNA在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骶交感神经节内表达的变化,提示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给予外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可能有利于交感神经纤维的再生.
作者:吴松;刘丹;张朝跃;李明波;詹瑞森;李昌琪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胫骨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待骨性愈合后应给予钢板取出.传统取钢板的方法是在腰麻或硬脊膜外麻下,按照钢板位置及长度做纵行切口,原则上切口不能少于钢板长度,这种手术方法病人要住院治疗,组织损伤大,病人痛苦多.自1998~2003年对85例胫骨钢板内固定的病人采用小切口方法取出,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春生;唐刚;程建斌;宁奉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随着MRI的广泛应用,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髓损伤的临床报告日趋增多,手术治疗主要采用颈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技术,本院自2000年6月以来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和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髓损伤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赫明堂;刁庆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笔者近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68岁,因车祸致骨盆碾挫伤,右髂骨向外移位,耻骨联合分离明显,会阴部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给予抗休克等对症支持处理一周,全身情况改善后转入院.
作者:廖冬发;权毅;潘显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自2000~2003年采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钟永泉;陈永中;雷绍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特别是泌尿系感染、褥疮、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深静脉栓塞、肺栓塞是常见致死的原因.近年来对伤后神经恶化逐渐认识,文献报告发生率高达10%.自1997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89例急性颈髓损伤后有11例出现神经恶化,本文加以分析总结.
作者:姜滨;姜长明;刘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发生于青壮年的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5年来,国内文献开始陆续出现报道,但命名不一[1,2],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体后缘离断症、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腰椎椎后缘离断症等等.但其特殊的CT影象学表现及由于突出物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椎管狭窄及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已逐渐为临床学者所认识.本文总结近5年来经手术治疗的青壮年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共56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李平生;郭文荣;林国叶;何向阳;谢晓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路钛网支架自体椎体骨移植替代髂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钛网支架自体椎体骨颗粒嵌压植骨结合前路钛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28例.分型:脊髓型18例,神经根型5例,混合型5例.累及二个椎间隙23例,三个椎间隙5例.在前路减压完成后,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钛网支架植入,其中加压填充术中所取椎体骨颗粒;前路钛钢板固定以获得早期稳定.按JOA 评分评定手术效果,颈椎正侧位及屈伸位X线检查判定融合效果.结果 JOA评分从术前(12.62±1.54)提高到术后(15.12±1.25)分,无一例患者症状加重;按照Odom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9%.经X线片检查证实椎体间隙高度得到恢复,植入物无移位脱落、钛钢板及螺钉无移位及松动,植骨融合良好.1例钢板位置不正,1例2枚螺丝钉进入椎间隙,未引起不良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采用钛网包容的自体椎体骨颗粒行植骨融合结合前路钛钢板固定术可替代自体髂骨融合术,治疗效果近期是肯定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取髂骨的并发症.
作者:马远征;关长勇;陈兴;白一冰;孙继桐;薛海滨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当压迫物来自椎管前方时,常需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但该类手术损伤大,失血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限制了该手术的开展.自2002年7月~2002年12月共进行了15例,在减少失血量,减轻损伤,降低技术和操作难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作者:陈经勇;石华刚;陈黎;唐浩琛;李钟;陈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网球肘,医学上称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肱骨外上髁部伸肌总腱处的慢性损伤性肌膜炎,临床上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门诊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反复发作的网球肘患者129例,疗效满意、治愈率高,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岳勇;赵东风;杨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正常典型的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并对之进行测量.方法对正常膝关节进行扫描,以数字化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典型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并对其线性、角度等15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①所建立的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膝关节特征;②膝关节线性尺寸之间、身高与线性尺寸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③角度指标是相对独立的一组指标.结论典型的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能为膝关节参数的测量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孙明举;王海林;张晔;王艳辉;王岩;蒋向华;刘刘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切除范围较大,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1995年9月~2001年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1例,其中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陈清汉;张明生;苑壮;马希峰;高嵩涛;刘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自1997~2003年应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出现12例术后断钉现象,断钉率为17.7%.本文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探讨断钉的原因.
作者:鲍宜周;张玉武;薛金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自2000~2003年应用骨科手术牵引床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小切口微创AO/ASIF钛合金DHS内固定术治疗21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成寿;刘寿坤;郭卫中;王旭;苏郁;王晓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牢靠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笔者先后应用Dick、Steffe、SF、TRSH、AF等经后路椎弓根固定器械,经临床比较,AF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椎弓根固定系统.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38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成彬;肖增明;李世德;杨渊;陈前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自1999年分别收治2例多关节肿痛反复发作病例,均为病毒性肝炎、肝外关节炎表现,但在多家医院均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松;肖志鸿;眭承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大的关节,踝关节骨折或脱位时出现下胫腓关节分离,将使关节面对位不良,踝穴增宽或变窄,都会引起负重时疼痛或关节不稳定、松动或运动受限,且日后必将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目前下胫腓关节分离治疗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识,手术治疗多采用螺钉或螺铨内固定.我科自2001年3月~2002年8月采用胫腓钩(Engevlbrecht Syndesmosis Hook)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1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康两期;练克俭;丁真奇;郭林新;洪加源;翟文亮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