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璐
目的:探究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固定稳定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后侧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支撑钢板治疗,观察组予以空心螺钉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固定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VAS评分等指标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心螺钉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支撑钢板治疗,且固定稳定性强.
作者:付玉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在2016年8月-2017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将2组患者终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2.38%(1/42),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3.80%(10/4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62%(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2),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风险认识度,进而降低护理期间风险意外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晶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研究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需进行老年髋关节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的入院治疗的次序,按1:1比例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给予0.5%布比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较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因此,建议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选择的目标对象,依据研究纳入标准选择其中84例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后实施治疗,对照组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并采用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及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各42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6%,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0.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优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腰腿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2.3±0.4)天、(0.9± 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该种疗法不会为患者带来明显不良反应,故具有可行性.
作者:温树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验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16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关节镜检查,统计MRI诊断半月板撕裂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指标,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RI与膝关节镜检查结果分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测灵敏度为95.24%(120/126),特异度为90.91%(20/22),误诊率9.09%(2/22),漏诊率4.76%(6/126),诊断符合率为94.59%(140/148).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较为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诊断有一定误诊率,需注意辨认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智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接骨板对桡骨远端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所选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时间的随访发现,全部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72/80).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度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锁定加压接骨板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能对骨折进行有效解剖复位,让患者腕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作者:刘生令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高龄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高龄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54例)和对照组(n=54例),观察组病人施以预见性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2组病人的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指数)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PSQI指数评分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PSQ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9/54),2组比较,P<0.05.结论:在高龄骨折病人中施以预见性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
作者:徐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骨科手骨骨折患者临床护士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所收治的手骨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负面情绪、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睡眠障碍等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睡眠障碍等,2组患者护理前负面情绪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和睡眠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手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并且对患者负面情绪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林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0例膝置换术患者,于2014年10月17日-2018年4月2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各45例;且对2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指标(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干预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数据,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全膝置换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4例有高强度军事训练史、超强度体能训练史的骨折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结果:X线检查的诊断率为92.7%(115/124),CT检查的诊断率为73.4%(91/124),MRI检查的诊断率为94.4%(117/124).X线与MRI检查的诊断率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X线检查可作为诊断应力性骨折影像学的首选,补充MRI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佟翔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采用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24例采用单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HSS评分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1±0.7)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48±0.42)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0.55±0.35)周,观察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张力带松动2例,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为90.5%,对照组为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髌骨爪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李书贵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2月-2017年8月,采取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有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5.0%,较对照组22.5%更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2组比较P<0.05.结论: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有效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疼痛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高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5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过伸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女39例,男12例;年龄范围65-89岁.用Excel表格记录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伤椎后凸Cobb角,统计学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分析比较手术治疗后24小时内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24小时内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其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5例,未引起神经症状;5例在治疗后的半年内发生邻椎骨折.结论:研究表明牵引床过伸复位配合椎体成形术可明显缓解老年胸腰椎骨折疼痛症状,并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成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永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成立无痛病房、社会支持、饮食指导、成立阶段目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模拟评分、关节harr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并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焦虑得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配合,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及护理,且功能恢复较为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景梅;尚宏喜;张晓丽;刘安庆;李阔阔;谭纪锋;郝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小腿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小腿骨折患者3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6例,口服盘龙七片治疗,1次4片,1天3次.对照组16例,给予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治疗.结果:术后1周时,观察患肢肿胀疼痛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盘龙七片能有效减轻小腿骨折术后肿胀,缓解疼痛.
作者:李中华;张涛;庞永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压疮的护理管理要点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2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预防压疮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比较,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结论: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预防压疮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
作者:胡晓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23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其中内固定组1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12例,观察2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情况和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1)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内固定组(P<0.05).(2)术后6个月、12个月人工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均优于内固定组(P<0.05).(3)治疗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4)治疗前2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Harris和VAS评分均优于内固定组,且治疗效果也较内固定组要好,是老年髋部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赵海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8月-2017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就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更低,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更高,SAS、SDS、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5.7%)较对照组(22.9%)更低,护理满意度(94.3%)较对照组(74.3%)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这一护理模式.
作者: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纳入的358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措施.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在性别、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牛奶、运动、骨质疏松类型及程度中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病情快速稳定.
作者:谢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及疗效探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创伤骨科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5%),2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停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