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的护理配合

王景梅;尚宏喜;张晓丽;刘安庆;李阔阔;谭纪锋;郝敏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 假体置换,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成立无痛病房、社会支持、饮食指导、成立阶段目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模拟评分、关节harr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并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焦虑得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配合,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及护理,且功能恢复较为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选择的目标对象,依据研究纳入标准选择其中84例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后实施治疗,对照组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并采用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及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各42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6%,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0.0%,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优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腰腿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2.3±0.4)天、(0.9± 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该种疗法不会为患者带来明显不良反应,故具有可行性.

    作者:温树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应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普及.

    作者:宋宝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例为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患者到我院进行治疗,对其实施CT平扫10例,CT增强扫描3例,核磁共振扫描7例,确诊疾病.结果:20例患者均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家族遗传史,均发生在四肢长骨干骺端,临床特点为:长骨骨骺端带蒂,多为双侧,但是不是均匀性,下肢发病率高,下肢以膝关节周边骨骼多,多背离关节方向生长.结论: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特点为软骨内化骨产生缺陷,而且骨性赘生物产生,有短缩畸形、骨骼弯曲、周边关节活动障碍,通过临床特点实施X射线、MRI以及CT检查可确诊疾病.

    作者:蔡志超;池琦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比较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FNA组与DHS2组,各组60例.对比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评估运动、触觉状况.结果:对比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PFNA组都比DHS组要少.对比2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PFNA组都比DHS组要短.对比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PFNA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比DHS要高.对比2组运动、触觉评分,PFNA组都比DHS组要高.结论:运用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可以收到一定治疗效果,PENA内固定术的优势在于损伤小、并发症率低、病人可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翟耀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舒适护理方式在临床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身上的应用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本院进行骨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人,分组完成后,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常规性的基本护理方式,而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时则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在护理结束后通过对其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判断2种护理方式各自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护理结束后,通过对2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中1级疼痛患者共有17例,2级疼痛共有23例,3级疼痛共有6例,而在对照组中,1级疼痛患者共有7例,2级疼痛有17例,3级疼痛有22例;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中则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度患者的满意度也要比对照组高很多.结论: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将会极大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为此,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应将舒适护理方式推广开来,使其价值得到发挥.

    作者:李成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探讨直肠指力刺激法用于防治腰椎手术后腹胀的护理效果

    目的:对直肠指力刺激法在腰椎骨折术后便秘防治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将我院于2015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行腰椎手术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回顾性的眼光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在肠道护理基础上实施直肠指力刺激护理,n=15)与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肠道护理,n=15),后比较2组患者经护理后的腹胀时间及便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直肠指力刺激法护理后,腹胀时间为(15.78±5.34)小时;首次排便所需时间为(16.81±3.69)分钟;便秘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护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实施腰椎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直肠指力刺激护理,有助于患者腹胀、排便时间的缩短,对于便秘发生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杨选花;陈丽;周海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ASAⅡ-Ⅲ级,随机分成2组(n=40):对照组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手术,麻醉开始前观察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的负荷剂量,输注时间10分钟,随后以0.2-0.4μg.kg-1.h-1输注到手术结束.对照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简易智能量表(Man-machine system engineering,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王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理护理干预对Colles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olles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20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病人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采用腕关节评分及肌力评级评价病人的腕关节康复情况,同时比较2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为83.33%(50/60),对照组病人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为65.00%(39/60),2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67%(13/60),2组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Colles骨折病人中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骨科ICU综合征4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骨科ICU综合征发生原因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骨科ICU收治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骨科ICU综合征发生率,并观察2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科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0%和12.0%,2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124,P值为0.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骨科ICU综合征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翟智翘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需进行老年髋关节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的入院治疗的次序,按1:1比例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给予0.5%布比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较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因此,建议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8月-2017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就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更低,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更高,SAS、SDS、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5.7%)较对照组(22.9%)更低,护理满意度(94.3%)较对照组(74.3%)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这一护理模式.

    作者: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纳入的358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措施.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在性别、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牛奶、运动、骨质疏松类型及程度中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病情快速稳定.

    作者:谢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血栓弹力图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于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血栓弹力图像的影响状况.方法:选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麻醉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病症发生几率分别为4.0%(2/50)、12.0%(6/50),观察组各病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心率过慢症状出现率、缺氧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进行观察,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血栓弹力参数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血栓大值、凝血块强度均要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麻醉对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栓弹力图像的影响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佳,临床安全性较高.腰硬联合麻醉在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当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波与中频电刺激综合治疗肩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别观察电刺激与超声波技术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治疗肩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优化选择,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肩部损伤的运动员90例随机分配成A、B、C3组做对比治疗,A组用中频电刺激和超声波做联合治疗30例,B组单独使用超声波治疗30例,C组单独使用中频电刺激治疗30例,治疗3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肿胀功能活动改善例数做疗效评价.结果:A、B、C3组治疗后VAS及肩关节肿胀功能活动改善例数对比:A、B2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A、C2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B、C2组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中频电刺激联合超声波治疗对肩关节损伤疗效优于单纯超声波治疗和单纯中频电刺激治疗,而中频电刺激和超声波治疗组并无差异,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黎奇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脑外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3月-2017年6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较对照组30.6%更低,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91.7%,较对照组66.7%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其病情康复进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究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0例膝置换术患者,于2014年10月17日-2018年4月2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各45例;且对2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指标(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干预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5例全膝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数据,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全膝置换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成立无痛病房、社会支持、饮食指导、成立阶段目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模拟评分、关节harr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并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焦虑得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配合,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及护理,且功能恢复较为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景梅;尚宏喜;张晓丽;刘安庆;李阔阔;谭纪锋;郝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介入针灸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的评分均高于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介入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下肢肌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于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关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分析,以便于为临床的诊断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所收治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CT和X线进行诊断,对于2种放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做出比较.结果:从诊断结果而言,CT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诊断,通过CT诊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关节不稳定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选择采用放射线诊断时通过对CT诊断方法的应用明显优于X线诊断方法.但临床研究提示,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应该联合2种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诊断.

    作者:钟晓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案并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术前Cobb角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obb角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12.1%(4/33),对照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33.3%(11/33),相比后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恢复患者脊柱正常弯曲角度,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另外,采取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还能帮助患者避免治疗后发生再次骨折情况,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崔长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