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智翘
目的:通过对舒适护理方式在临床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身上的应用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本院进行骨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人,分组完成后,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常规性的基本护理方式,而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时则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在护理结束后通过对其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判断2种护理方式各自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护理结束后,通过对2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中1级疼痛患者共有17例,2级疼痛共有23例,3级疼痛共有6例,而在对照组中,1级疼痛患者共有7例,2级疼痛有17例,3级疼痛有22例;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中则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度患者的满意度也要比对照组高很多.结论: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将会极大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为此,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应将舒适护理方式推广开来,使其价值得到发挥.
作者:李成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2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另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2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经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手术时间均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度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均较为理想,而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花费少等优势,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其治疗效果更是得到了临床及患者的认可,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邹志亭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压疮的护理管理要点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2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预防压疮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比较,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结论: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预防压疮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
作者:胡晓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关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分析,以便于为临床的诊断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所收治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CT和X线进行诊断,对于2种放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做出比较.结果:从诊断结果而言,CT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诊断,通过CT诊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关节不稳定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选择采用放射线诊断时通过对CT诊断方法的应用明显优于X线诊断方法.但临床研究提示,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应该联合2种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诊断.
作者:钟晓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空心螺钉与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固定稳定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后侧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支撑钢板治疗,观察组予以空心螺钉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固定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VAS评分等指标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心螺钉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支撑钢板治疗,且固定稳定性强.
作者:付玉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在2016年8月-2017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8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将2组患者终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2.38%(1/42),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3.80%(10/4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62%(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2),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风险认识度,进而降低护理期间风险意外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晶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针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案并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术前Cobb角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obb角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12.1%(4/33),对照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33.3%(11/33),相比后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恢复患者脊柱正常弯曲角度,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另外,采取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还能帮助患者避免治疗后发生再次骨折情况,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崔长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ASAⅡ-Ⅲ级,随机分成2组(n=40):对照组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手术,麻醉开始前观察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的负荷剂量,输注时间10分钟,随后以0.2-0.4μg.kg-1.h-1输注到手术结束.对照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简易智能量表(Man-machine system engineering,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王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在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时间段内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实施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4.2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低于对照组20.48%,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沙利度胺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给药方案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推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TD平衡仪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按入院单双号形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基础上结合MTD平衡仪进行平衡训练护理,并在2组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前及康复治疗护理5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Bathel指数分别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护理前,2组患者的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和Ba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护理后,2组患者的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和Ba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D平衡仪训练护理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组.
作者:包玉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置换中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成立无痛病房、社会支持、饮食指导、成立阶段目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模拟评分、关节harr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情况,并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焦虑得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配合,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及护理,且功能恢复较为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景梅;尚宏喜;张晓丽;刘安庆;李阔阔;谭纪锋;郝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以及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64例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A0分型的B型和C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19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良,一般的患者有6例,差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9%,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等指标相对于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复位效果更佳,有利于促进腕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章斌;谭军;郭锦明;刘俊;严宏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2月-2017年8月,采取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有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2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5.0%,较对照组22.5%更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2组比较P<0.05.结论:对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有效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疼痛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高倩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内外联合固定术和常规内固定术对高处坠落伤致骨盆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因高处坠落致骨盆骨折来我院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进行12-24个月随访,统计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优良率及Majeed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Majeed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高处坠落致骨盆骨折比常规内固定术更利于骨折愈合,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更好.
作者:张贵齐;任长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88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P<0.05;观察组患者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对骨科无菌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价值显著.
作者:徐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四肢关节内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四肢关节内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上肢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4.18° ±7.74°、99.58° ±3.36°;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1.42° ±7.52°、97.64° ±3.28°;2组比较,均有P<0.05.结论:在四肢关节内骨折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对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祝新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并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舒适度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17%,高于观察组的10.41%(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
作者:陈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骨科ICU综合征发生原因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骨科ICU收治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骨科ICU综合征发生率,并观察2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科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0%和12.0%,2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124,P值为0.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少骨科ICU综合征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翟智翘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5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过伸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女39例,男12例;年龄范围65-89岁.用Excel表格记录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伤椎后凸Cobb角,统计学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分析比较手术治疗后24小时内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24小时内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其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5例,未引起神经症状;5例在治疗后的半年内发生邻椎骨折.结论:研究表明牵引床过伸复位配合椎体成形术可明显缓解老年胸腰椎骨折疼痛症状,并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成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永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于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血栓弹力图像的影响状况.方法:选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麻醉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病症发生几率分别为4.0%(2/50)、12.0%(6/50),观察组各病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心率过慢症状出现率、缺氧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进行观察,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血栓弹力参数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血栓大值、凝血块强度均要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静吸麻醉对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栓弹力图像的影响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佳,临床安全性较高.腰硬联合麻醉在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当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朋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