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目的:总结爆炸特重伤员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1日一起大规模突发爆炸的5名特重伤员的临床资料,通过快速启动连续血液净化护理应急小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相关血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例患者入院后持续行CBP治疗1周后,除1例患者因继发感染和MODS死亡之外,剩下4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在入院第7天时血清PH值、乳酸、白细胞计数及血清肌酐指标较入院第1天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结果显示均预后良好.结论:尽早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干预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快速启动应急护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维持血管通路的有效建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救护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朱相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重症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感染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行PICC骨科重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防感染护理干预,每组各45例,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局部感染、导管感染、血液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感染的护理中,提高专业技术熟练程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密切观察置管运行情况,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PICC置管使用效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本文针对跟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15年3月1日-2018年3月1日在本院接受该类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2例,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对比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97.22%和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61.11%和58.33%,不良反应率2.87%,比对照组(38.89%)低(P<0.05).结论:针对跟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后,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加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使其治疗效果增强,可促使该部分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作者:孙辉;殷燕;荆艳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对股骨干骨折手术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抽签法下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2组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12.56±2.15)天和治疗费用(8125.56±756.23)元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优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6±3.25)天,平均治疗费用(9756.23±810.35)元,P<0.05.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86.59±8.56)分和知识掌握情况上(84.69±8.59)分具有一定的优势,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72.59±5.56)分;知识掌握情况(64.23±10.15)分,P<0.05.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代士玲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以100例脊柱外科患者为例,对比探究常规康复训练及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学领域的盲选法作为标准,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训练依从性评分为(92.17±3.84)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8.15±6.13)分,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及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患者术后应用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截瘫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截瘫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截瘫患者的压疮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鹿嫣一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处于围术期在预防切口感染中进行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样本在我医院中骨科所收治并给予手术疗法的患者选择出80例,时间从2016月10月-2017年10月.依照抽签法完成组别的分配,对照组(n=40)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40)进行预防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产生率远远比对照组低很多,同时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是少于对照组的,终都呈现出P<0.05统计情况,拥有讨论价值.结论:将预防护理措施应用于骨科患者围术期中,对切口感染有预防效果.
作者:陈筱岑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在对脊柱创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为找出更好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到本院来治疗脊柱创伤的4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人;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二者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比对照组少;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也要少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也要少于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面,2组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对脊柱创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李奎元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80例肱骨干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90例)和对照组(n=90例),观察组病人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9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44%(13/90),2组比较,P<0.05.结论:在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病人中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晓微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成像的价值.方法: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鼻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采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对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统计分析2种检测方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及分类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对鼻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100.0%与X线47.5%相比明显较高,CT检查对单纯线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复合骨折的诊断准确率100.0%、100.0%、100.0%与X线48.6%、50.0%、46.7%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CT三维重建成像检测效果优于X线平片.
作者:高岭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1例.根据患者踝关节病变和畸形情况选择适宜手术入路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定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TPM、AOFA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TPM、AOFA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5).31例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后,优良率为93.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能有效减轻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良好选择.
作者:赵大伟;姚太顺;孟宪杰;穆岭;郭跃生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由在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将纳入对象分为2组,对对照组(n=59)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n=67)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01%、对照组患者为83.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 5715,P=0.0183).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患者为65例,不满意患者为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患者为49例,不满意患者为10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97%,对照组为18.64%,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381,P=0.0245).其中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为4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为11例.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使患者护理满意度获得提高,并可有效抑制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洋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采用头皮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头皮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将2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指标数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的生活能力、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3.33%,高于对照组72.41%,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尚延萍;许蕾;韩月娥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观察组病人予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病人予以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8/60),2组比较,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施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吉智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有明确病史的中老年脊柱椎体骨折的MRI(磁共振)表现,并探讨其对中老年椎体骨折性质鉴别诊断方便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恶性疾病病史和单纯创伤性病史各20例中老年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MRI影像特征,包括椎体形态及各扫描序列(T1WI、T2WI、FST2WI(腰椎)或STIR)不同影像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结果:⑴创伤性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一般呈楔形或变扁,伴椎板塌陷及椎体后上、下角突起;急性期椎体中部常见横带状骨折线,周围伴大片骨髓水肿,T1WI序列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或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部分合并双侧椎弓根挫伤、骨髓水肿及椎旁周围软组织肿胀、椎管内血肿.增强扫描急性期椎体骨髓水肿呈较明显均匀强化,椎管内血肿未见强化;陈旧性或慢性骨折椎体未见明确强化征象.⑵恶性疾病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一般呈变扁或倒楔形、椎体局限性凹陷状型;椎体前后缘呈球形或弧形膨隆;椎体信号异常:T1WI序列大多数呈不均匀结节或斑片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或STIR不均匀结节高信号,硬化病灶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椎体呈较明显结节状、斑片状强化,椎弓根受侵蚀、破坏,以呈不均匀强化;椎旁周围或椎管内伴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MRI对中老年脊柱椎体骨折性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黄德干;胡青松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复合性胸部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复合性胸部外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急救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6%(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重症复合性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效果,改善预后状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霞;刘迎雪;姜晓博;宋炜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克氏针张力带与鹰嘴钩钢板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克氏针组和固定组,每组50例;克氏针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而固定组患者给予鹰嘴钩钢板固定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解剖愈合率等,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并运用Broberg-Morrey评分以及HSS评分评定对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克氏针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Broberg-Morrey评分与HSS评分的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克氏针组患者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固定组患者明显偏长,而骨折愈合时间比固定组明显偏短,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克氏针组患者的解剖愈合率比固定组明显偏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与鹰嘴钩钢板固定对于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均是比较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二者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翟耀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对其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90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手术室全面护理.比较2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手术室内环境质量、患者手术认知、手术配合度、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机体疼痛水平;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不同指标的评分.结果:观察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内环境质量、患者手术认知、手术配合度、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机体疼痛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机体疼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不同指标的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不同指标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全面护理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手术认知和配合度,并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机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作者:鞠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髋臼骨折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并利用三维表面遮盖法、容积重建技术观察患者骨折类型与情况.并观察患者内固定复位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三维表面遮盖法显示48例,手术治疗45例,重建钢板固定14例,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31例,患者术前三维影像诊断结果与术中观察一致,且均可清晰反应患者伤情;4例未全部显示骨折线,相对比容积重建技术,三维表面遮盖方法立体显示效果要优于容积重建技术,而容积重建技术显示不明显骨折与细碎骨折效果要明显于三维表面遮盖方法,且可立体直观显示患者术后复位效果.结论:临床诊断和治疗髋臼骨折中,三维CT成像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容积重建技术对患者术后复位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明龙;张日松;孙清华 刊期: 201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