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陈剑成;梁勇革;谢文锋

关键词: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手足部骨折
摘要:目的:分析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进行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临床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痊愈时间等临床指标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经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8.3890,P=0.0037).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9309,P=0.0262).结论: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咳嗽咳痰无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咳嗽咳痰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20名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在25~60周岁,ASIA:C级,截瘫时间为2年或2年以上且病情稳定,无肺部损伤,主诉有日常咳嗽咳痰无力症状.将该2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2组患者在完成2个月治疗后对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实验治疗前肺功能测定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经过2个月的呼吸训练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肺功能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呼吸训练,可有效地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1],增强呼吸肌的弹性,提高呼吸肌及辅助肌群的力量,使患者咳嗽咳痰更为顺畅,减少了因咳嗽费力和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而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

    作者:方立朝;韩锴;郭建鹏;孙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局麻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治疗1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治疗肛瘘手术中运用局麻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月2月期间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2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局部麻醉处理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而对照组则采取腰麻处理,对比2组的麻醉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门诊收治肛瘘患者的过程中,运用局麻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其麻醉方式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手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国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复发率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间在喀什地区三家医院明确诊断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维吾尔族住院患者719例,随访3年,根据患者是否在随访期内复发进行分组,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结果:喀什地区维吾尔族IS患者3年复发率约为15.3%(110/719),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年龄(x2=4.025,P<0.05)、吸烟(x2=5.432,P<0.05)、高血压(x2=6.089,P<0.05)、糖尿病(x2=8.911,P<0.05)、房颤病史(x2=30.190,P<0.05)、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x2=63.748,P<0.05)是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房颤和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差是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33,5.068,6.007(P均<0.05).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复发因素主要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有关,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隽莹;杨芳;邱应立;茹克亚;李伟;刘泽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坠积性肺炎是指因长时间的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随重力流向肺底部并淤积于此,此病症的出现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是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年老体弱、有长期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肺功能不良者,发病率高,且危险性极大,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 ,研究证实,患者积极主动配合肺部物理性护理干预,同时加强护理是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关键[3]. 本文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祥霞;刘光军;郑珊珊;杨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术后的近期疗效及融合率分析

    目的:分析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术后的近期疗效及融合率.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随后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40例患者实施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显效患者25例,有效患者14例,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7.5%,手术时间为1.5±0.6小时,术中出血量为80.2±21.5ml.比对手术前和手术后的ODI评分、VAS评分,术后较比术前明显较优,数据统计后P<0.05.另外,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来看,术后明显优于术前,数据统计后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血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术后,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椎间盘融合率,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刘志彪;李华兵;曹仁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2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均一致,手术结束即刻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0.02mg/kg芬太尼+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静滴,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0.015mg/kg芬太尼+2mg/kg氯胺酮+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静滴,滴速为4.2ml/h.于术后24小时采用SS评分法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镇静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镇痛效果,同时比较术后24小时2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观察组研究对象的VAS评分、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所选6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所收治.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全部60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骨量正常,22例患者骨量减少,17例患者骨质疏松,13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结论: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能让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效减少,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作者:陈源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接诊的80例PMO女性分为观察组,80例无PMO女性分为对照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雌二醇(E2)、体积骨密度(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史、多次生育、高龄是PMO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患者的PMO发生率高,对绝经女性做好心脑血管疾病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作者:年继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4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24例.硬膜外麻醉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比较2组麻醉总有效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利多卡因用量、追加止痛药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利多卡因用量、追加止痛药量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有效性高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快且阻滞快,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郭纪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源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分成2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医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总满意度达97.14%,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能够赢得患者信任,从而科学减少医患纠纷情况,提升其整体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罗盛珍;敖立想;罗凤仪;敖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 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8月大庆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围手术期给予一系列的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全部达到骨折解剖复位,顺利出院,住院时间15~28天,平均23.5±3.7天,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术后6~12个月回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8.6±14.8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为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对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春梅;张威;王莹莹;胥长玲;曲凯红;赵晓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后继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后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室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给予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疼痛程度及治疗前后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8天患者疼痛评分2.61±1.24分,显著低于术前7.89±1.17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P<0.05,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增加,Cobb角显著改善(P<0.05);术中发生的骨水泥渗漏有4例.结论: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快速缓解与预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陈方兴;陈源;陈浩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分别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处理,比较2组骨量正常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量正常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骨量正常率,同时使得患者对护理更满意,值得借鉴.

    作者:惠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进行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临床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痊愈时间等临床指标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经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8.3890,P=0.0037).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9309,P=0.0262).结论: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剑成;梁勇革;谢文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于洪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比较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下2种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

    目的:对比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下2种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44例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2组随访时间均为1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手术前,2组患者手术后的Lysholm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孙其龙;孙月柏;李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44.1%,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0.6%;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9%,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0,观察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术治疗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时应用护理对策临床价值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作者:贺慧玲;王凯;李晓婷;鲍立霞;靳夏;杨淑娟;李其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骨折患者钢板取出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式探究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钢板取出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式.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心理状态、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患者钢板取出术围术期给予整体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1期修复治疗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1期修复骨性和韧带结构治疗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均在我院应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进行了1期修复,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都得到为期5~15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患者肘关节屈曲141.2° ±2.4°,伸直受限5.9° ±3.2°.末次随访患者疗效评价为:22例优,18例良,优良率为100%.随访过程中,40例患者中未出现骨感染、再脱位、再骨折现象.患者手术后MEP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肘关节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应用肘前内侧结合Kocher入路双切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使骨折得到满意复位,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立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