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术后的近期疗效及融合率分析

刘志彪;李华兵;曹仁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 近期疗效, 融合率,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术后的近期疗效及融合率.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随后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40例患者实施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显效患者25例,有效患者14例,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7.5%,手术时间为1.5±0.6小时,术中出血量为80.2±21.5ml.比对手术前和手术后的ODI评分、VAS评分,术后较比术前明显较优,数据统计后P<0.05.另外,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来看,术后明显优于术前,数据统计后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血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后路镜下腰椎间盘摘除B-twin植入术术后,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椎间盘融合率,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观察

    目的:探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腹股沟斜疝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每组各38例,比较2组患儿手术各项指标、2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儿予以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龙志祥;卜双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及FMA评分观察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FMA评分.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72例为对照组,并对2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予以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ALD评分的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半年的ALD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且观察组患者ALD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的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半年的FM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且观察组患者FMA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0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缩短,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于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分别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处理,比较2组骨量正常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量正常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骨量正常率,同时使得患者对护理更满意,值得借鉴.

    作者:惠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后外侧入路手术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6例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5.35%、86.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5%、11.63%,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手术对三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兰昱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采用温经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采用温经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温经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WOMAC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WOMAC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67.9%,较于对照组的50.9%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采用温经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1日~2017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将5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8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对比2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屈曲度、前臂旋转度、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治疗后的肘关节屈曲度117.36° ±8.25°、前臂旋转度135.84° ±9.13°、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6.43%、并发症发生率3.57%以及骨折愈合时间9.14±1.35周,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高,安全有效.

    作者:洪永俊;阮才政;曾成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局麻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治疗1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治疗肛瘘手术中运用局麻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月2月期间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2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局部麻醉处理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而对照组则采取腰麻处理,对比2组的麻醉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门诊收治肛瘘患者的过程中,运用局麻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其麻醉方式简便,治疗效果确切,手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国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分成2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医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总满意度达97.14%,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能够赢得患者信任,从而科学减少医患纠纷情况,提升其整体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罗盛珍;敖立想;罗凤仪;敖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后继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后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室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给予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疼痛程度及治疗前后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8天患者疼痛评分2.61±1.24分,显著低于术前7.89±1.17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P<0.05,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增加,Cobb角显著改善(P<0.05);术中发生的骨水泥渗漏有4例.结论: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快速缓解与预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陈方兴;陈源;陈浩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

    目的:观察单纯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未行小转子处理术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方法: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应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67例,无一行小转子固定,骨折AO/OTA分型,其中31-A2.1型17例,31-A2.2型19例,31-A2.3型17例,31-A3.3型14例.术后随访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患髋运动情况,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X线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72±0.37个月.3例股骨头颈短缩,3例小转子移位,2例髋内翻,2例发生患侧肢体短缩,3例出现患髋外展和屈曲受限,均为31-A3.3患者.末次Harris评分:31-A2型平均评分为89.57±6.71分;31-A3.3型平均评分为61.16±13.58分.结论Intertan髓内钉设计更加具备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能够有效恢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性,是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作者:吴兴净;陶周善;谢加兵;汪正宇;董利军;王强;王坤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坠积性肺炎是指因长时间的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随重力流向肺底部并淤积于此,此病症的出现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是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年老体弱、有长期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肺功能不良者,发病率高,且危险性极大,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 ,研究证实,患者积极主动配合肺部物理性护理干预,同时加强护理是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关键[3]. 本文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祥霞;刘光军;郑珊珊;杨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效果,为提高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8例脑出血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性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2组并发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5例患者康复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潘静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用于股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2个月骨痂生长情况对比,观察组出现率为90.24%,对照组为68.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及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增加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于洪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治疗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7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治疗用于对照组中,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治疗用于观察组中,对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状况、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变化状况以及Franke1分级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状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前2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变化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Cobb's角均有所下降,而椎体前缘压缩率则比术前高,且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变化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Franke1分级方面,观察组的Franke1分级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应用.

    作者:刘挺;迟晓飞;姚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阶段康复锻练对关节镜手术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锻练对关节镜手术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至我院进行肩袖损伤治疗等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训练.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6周对患者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观察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疼痛、ADL、肢体活动度、肌力等评分以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16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肢体活动度、肌力等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锻练对关节镜手术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肩部功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骨折的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2.0%(46/50),与对照组76.0%(38/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与对照组80.0%(40/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2组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黄雪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100例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组.对照组为预后不良组,观察组为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合并脑疝、血肿破入脑室例数;术前格拉斯哥晕迷评分、出血量;患者出血部位.结果:观察组合并脑疝2例(4.00%)、血肿破入脑室2例(4.00%),低于对照组的9例(18.00%)、10例(20.00%),P<0.05;观察组术前格拉斯哥晕迷评分9.01±1.78分,高于对照组5.50±1.77分,出血量45.51±2.61ml,低于对照组59.50±5.57ml,P<0.05;2组患者出血部位分别为大脑皮质、小脑、丘脑、基底节.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良好,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合并脑疝、血肿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晕迷状况.

    作者:于远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2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均一致,手术结束即刻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0.02mg/kg芬太尼+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静滴,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0.015mg/kg芬太尼+2mg/kg氯胺酮+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静滴,滴速为4.2ml/h.于术后24小时采用SS评分法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镇静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镇痛效果,同时比较术后24小时2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观察组研究对象的VAS评分、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进行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临床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痊愈时间等临床指标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经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8.3890,P=0.0037).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9309,P=0.0262).结论: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剑成;梁勇革;谢文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