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照文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应用的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外40例应用的是动力加压钢板治疗,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感染率与骨折愈合时间,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治疗前的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治疗后的IKDC评分与Lysholm评分,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动力加压钢板治疗更胜一筹,固定更牢固,感染更少,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更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的要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开来.
作者:常明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医治的68例颈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Ⅰ期手术减压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手术、卧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颈腰椎的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68例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4.17±32.47分钟、8.39±1.28天、26.79±5.27天、482.75±84.29 ml;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的有2例(2.94%),急性失血性贫血3例(4.41%),腰椎血肿1例(1.47%),神经功能衰退1例(1.47%),感染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29%(7/68);患者治疗后的JOA-C(颈椎)、JOA-B(腰椎)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Ⅰ期手术减压方式治疗颈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积极应用推广.
作者:张志祥;黄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薏苡化瘀汤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各8肢,创建创伤性膝滑膜炎动物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开始,对照组及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服,中药组予以薏苡化瘀汤灌服,第11天观察膝关节周径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关节液中IL-6和TNF-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膝关节周径、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薏苡化瘀汤能通过抑制IL-6和TNF-α对创伤性滑膜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罗宗键;李绍军;齐万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作用对比.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9例(A组),采用后路切开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39例(B组),采用后路切开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22例(C组),对比3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3组患者优良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腰椎后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其中以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操作为简单,安全性高,临床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作者:张爽;刘宏志;李成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9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患展开调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49例,研究组选取锁定钢板组为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组治疗方式,详细记录下术后病患肢负重时间、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2组效果,并评定其优良率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选取锁定钢板组病患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个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研究组病患在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治疗功能总有效率为87.8%,明显比对照组的65.3%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742,P=0.0087).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固,值得临床广泛使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小盈;杨泽光;洪如伟;洪艺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医学研究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行常规医疗处理和在常规处理基础上施行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消除时间及治疗有效率,以便从客观水平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佳临床处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消除时间为4.5±1.1天,有效率为98.0%,对照组血栓消除时间为8.8±1.4天,有效率为86.0%,可见实验组的血栓消除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率更高.结论:针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采用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有利于患者血栓消除和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侯宪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以将髋部手术患者的手术风险有效降低.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髋部手术患者12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以及肝脏功能等实施评估,以有效确保髋部手术的安全性.结果:中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肝脏功能、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下肢血管条件、风湿免疫系统以及营养状况对髋部手术患者的安全性会产生影响.结论:患者的心血管、呼吸系统、肾脏功能以及肝脏功能等属于对手术安全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决定对髋部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针对上述系列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分析,将手术风险有效降低.
作者:崔家平;孟仁琴;朱春冀;高颐;李梅烽;曹勇;邓尚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2组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记录2组骨科老年患者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麻醉诱导前2组认知功能对比P>0.05;术后6小时、24小时2组认知功能均较术前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但研究组各时间段MMSE评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2小时2组认知功能均恢复正常,MMSE评分结果对比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后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产生较小影响,提示此法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侯俊锋;吴建厂;刘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把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5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个人体质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随访1年,156例患者无脱落病例.其中,骨折临床愈合且关节功能复常者142例,其中有4例发生骨不连,经植骨治疗后顺利康复.本组患者围手术期间,14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对症干预(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发生皮肤边缘坏死,经移植皮瓣后康复出院.全体佩戴外固定支架的患者均于3~5个月后拆除支架,支架佩戴时限平均4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内固定治疗的不足,不但能稳定固定骨折端,同时还能减少术中剥离对血运的不利影响,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值得应用.
作者:赵宇;王坤善;马克;夏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外科护理在骨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组病例均为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骨外科患者,共计11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有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比观察2组患者疼痛情况、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不满意度比较,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外科护理对骨科外科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同时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候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通过膝踝关节功能Johner-Wruhs疗效判断标准来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判断评价.结果:对全部50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65.3±2.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76.2±3.4ml.全部患者均为1期愈合,并没有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为10~15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1±1.6天.术后12周进行X线片复查结果发现,患者的骨折对线、对位理想,存在大量骨痂生长,没有发生螺钉松动和钢板断裂.全部50例患者的骨折均实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为13.8±0.5周;术后3个月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0%(47/50).结论:临床中在对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能让患者的伤害有效降低,让软组织剥离有效减少,同时还能让骨折碎片和骨折端的骨膜剥离有效减少,保护血供,让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几率有效减少,有效恢复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是临床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共100例,均采取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根据瑞芬太尼的剂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50例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0.1μg/(kg·min),作为研究A组,另外的50例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0.05μg/(kg·min),作为研究B组,记录患者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手术结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呼吸参数,对2组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研究A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同时研究A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均明显低于研究B组(P<0.05),骨折复位时、手术结束时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研究B组(P<0.05).研究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4%,研究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8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研究A组麻醉效果达优率(86%)明显高于研究B组(68%)(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采用0.1μg/(kg·min)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可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正念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干预对改善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骨关节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措施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骨关节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干预,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疗法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价.正念训练疗法实施前,观察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分别为56.89±6.39分、56.32±6.45分,对照组分别为55.56±6.50分、57.04±6.76分,2组患者得分超过标准分,显示均属于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训练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41.56±5.67分、44.98±5.32分,对照组分别为48.98±5.97分、51.43±6.46分,2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正念疗法干预对改善风湿性关节炎伴有骨关节障碍患者抑郁情绪的成效显著,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护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工作中可以广泛开展.
作者:刘红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中西医治疗,以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为例.方法:选取丹东市骨科医院丹东市中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控制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对照组单用美托洛尔.记录每位患者的起效时间、窦性心率转复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起效时间0.8±0.3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5.1±0.8小时,窦性心率转复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6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3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有2例患者,停药后自行恢复;对照组33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有2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有1例患者,停药后自行恢复;2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宫照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镇痛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手术结束后有106例疼痛明显,作为观察组,术后疼痛不明显7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碳酸钙D3片进行镇痛.同时在统计学原理指导将观察组分为例数均等的观察A组和观察B组.给予观察A组碳酸钙D3片、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观察B组在采使用碳酸钙D3片和盐酸曲马多予以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在比较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时候,发现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短,而观察B组愈合时间要短于观察A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在对比3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的时候发现,在术后8周后,观察A组患者骨痂生长长度要短于对照组和观察B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比较观察B组与对照组的时候,2组患者骨痂生长并无明显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比较3组患者L1~L4骨密度平均值的时候,发现观察A组患者效果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B组与对照组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剧烈疼痛的产生可利用中枢性镇痛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予以镇痛;但是如果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延长骨折愈合的时间,但是中枢性镇痛药物并不会对患者骨折愈合产生任何影响.
作者:刘力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2.7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13±11.26分钟,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2.72±15.43分钟,比较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2.67±2.39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32.58±3.42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且均愈合.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志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儿童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133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详细的专科体查及影像学评估,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多指切除手术、矫形手术(肌腱移位、韧带重建、关节囊修复等),少数患儿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各项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00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儿(133指)均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患儿的手指改善情况评分,优97指,良20指,中14指,差2指;术后2指出现继发性尺偏畸形,1指再次采用该手术治疗,另1指出现掌指关节桡侧残留骨骺,采用切除及重建拇短展肌止点后,2指外形及功能均得到了恢复.结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时机应根据拇指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进行选择,对于变异较大的复杂多指,手术前应做好评估,在严格掌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并在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育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42例.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并进行加压钢板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微创经皮钢板置入术展开内固定治疗.骨折固定手术需要考虑四肢骨折患者的受伤程度,待病情稳定之后展开.结果:观察组42例,优21例,良12例,中7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42例,优11例,良14例,中13例,差4例,治疗有效率为59.52%.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2组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内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3例患者出现骨折愈合延长,3例患者切口愈合不理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81%.而观察组内只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他症状均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存在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快等优势,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松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和骨折护理在临床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8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12例,按照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骨折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治疗,比较2种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各项护理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6%,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3.2%,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从护理效果上看,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8.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从训练护理功能评分上看,研究组患者的功能锻炼评分、护理评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骨折的康复治疗中,采用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的尽快愈合,并且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希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有高血压症状的骨外科疾病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骨外科疾病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适当降低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侯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