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观察

连俊锋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根据置换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1年随访检查患侧髋关节侧位片及双侧髋关节正位片,对照组髋臼完好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但髋臼磨损、增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2组生物假体松动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1年对照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髋臼生物假体前倾角、髋臼生物假体外展角的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地减少髋臼磨损及增生的发生率,改善假体髋臼的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功能情况,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骨折椎体位于T12~L4.手术方式为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者通过透视检查确定置钉部位,准确拧入后上下撬拔螺钉,再向前推压.测量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腰椎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椎管横截面积以及Cobbs角的大小,行X线和CT检查,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骨质的愈合情况.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随访结果综合判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椎管的横截面积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患者的Cobbs角明显减小,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后,患者均1期愈合,无1并发症发生,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折断现象,患者均可下地行走,且较术前相比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后脊柱矫正效果较佳,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毅贤;程德根;陈子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克氏针定位方法改良

    目的:探讨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观察选择动力髋螺钉固定以及克氏针定位方法改良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动力髋螺钉固定以及克氏针定位方法改良加以治疗,对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针对本次研究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完成手术治疗后,对其实施为期12个月~24个月的随访,终发现患者在8周~12周时间段,骨折全部有效愈合,并且在骨折愈合后未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现象.对所有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实施评价,终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49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23例,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了100%.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动力髋螺钉固定以及克氏针定位方法改良,对患者骨折愈合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获得显著的治疗优良率,终显著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ESSYS下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后路椎管及间盘内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采用MacNab法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2组患者VAS和ODI评分,以及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SSYS下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术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显微镜辅助下后路椎管及间盘内减压术.

    作者:李学涛;张东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比较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颈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基本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愈合率: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9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Harris评分功能等级划分,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3.3%,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5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相比较,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优势更加明显.因此笔者建议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术作为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术式.

    作者:陈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成效.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8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进行分组.46例病历号尾数为奇数的患者纳入研究组范畴,针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特点予以护理干预;42例尾数为偶数的患者纳入参照组,采取一般骨科护理干预手段.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析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肋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深入探讨将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理念作用于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对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征求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其入院先后的顺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3项关键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入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经过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

    作者:刘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2月~2015年12月,选取我院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2组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并计算便秘现象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便秘,便秘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便秘率22.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中25例非常满意,9例较为满意,1例不满意,总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中11例非常满意,18例较为满意,6例不满意,总的满意度为82.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饮食、腹部按摩、适当运动等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变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产生的影响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4年5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2组,15例常规组患者施以基础护理,15例研究组患者则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常规组短,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3天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2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基础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更有利于缩短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降低腹胀发生几率,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辛奇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并予以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再次骨折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骨质强度下降、跌倒次数碰撞次数增加;予以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降低老年骨折发生率.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肱骨外髁颈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双腔喉罩复合臂丛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肱骨外髁颈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双腔喉罩复合臂丛麻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外髁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颈浅神经阻滞+同侧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双腔喉罩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镇痛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即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外髁颈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双腔喉罩复合臂丛麻醉,能有效提高术中的镇痛效果,且在麻醉期间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庄学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析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研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应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3组,观察组A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B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对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观察组A治疗有效率为97.5%,观察B的治疗有效率为95%,均明显比对照组的80%高,且观察组A与观察组B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5%,均明显比对照组的22.5%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为确切,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较低,可行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薛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胫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48例给予临床康复护理,对比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58%)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总愈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速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任媛媛;赵西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术治疗隐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术治疗隐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隐形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术治疗,采用肩关节功能测试评分表及UCLA评价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内旋、外旋、外展、前屈得分均明显提高,且肩关节功能测试得分及UCL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隐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中实施关节镜下桥式缝合固定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提高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述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了创伤性骨折患者28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对照组141例仅限于此,另外的试验组141例则在此基础上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适程度以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中度不适率与重度不适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术后8周的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后12周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6±4天,愈合时间为14±4周;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1±6天,愈合时间为18±6周;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积极开展疼痛控制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出院,骨折更快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周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根据置换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1年随访检查患侧髋关节侧位片及双侧髋关节正位片,对照组髋臼完好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但髋臼磨损、增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2组生物假体松动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1年对照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髋臼生物假体前倾角、髋臼生物假体外展角的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地减少髋臼磨损及增生的发生率,改善假体髋臼的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功能情况,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连俊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56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治疗,3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18例患者行次全切除术治疗,6例患者行全切除术治疗.通过Ikeuchi膝关节评分系统来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全部56例患者中,36例为优,15例为良,5例为可,临床优良率为91.1%(51/56),并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临床中采用关节镜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微创、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早发现、早诊治,尽量保留一定长度的稳定性理想的健康半月板组织则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目的:分析将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作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综合效果.方法:以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的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就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和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另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的评估结果上较之对照组明显占优(P<0.05),2组数据比较统计学结果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理念作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马慧慧;杨雪;唐冬雪;纪淑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笔者医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7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在术后3周开始服药治疗,其中的39例仅单纯应用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每周一清晨空腹口服70mg,1周1次,设为本文的对照组,另外的39例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进行治疗,阿仑膦酸钠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骨化三醇每天清晨空腹口服0.25μg,1天1次,设为本文的治疗组,2组的总疗程均为6个月,结束后对2组的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2组药物治疗前的人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人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及腹血骨钙素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治疗组药物治疗后上述骨代谢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与药物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形成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治疗组39例中治疗为优者17例(43.6%),治疗为良者14例(35.9%),治疗为可者7例(17.9%),治疗为差者2例(5.1%),治疗的优良率为79.5%;对照组39例中治疗为优者9例(23.1%),治疗为良者11例(28.2%),治疗为可者9例(23.1%),治疗为差者10例(25.6%),治疗的优良率为51.3%;治疗组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形成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临床,有利于骨代谢指标的改善,促进骨折愈合,这种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陆维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深入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作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然后就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理,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而VAS评分、远期效果、经济性和患者满意度上比较均占优(P<0.05),各项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治疗的整体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作者:邹志亭;李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髓芯减压联合纳米骨植入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经髓芯减压联合纳米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相对于单纯行髓芯减压治疗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与2008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I、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患者家庭情况以及自愿的原则,分别行髓芯减压联合纳米骨植入治疗(研究组)以及单纯髓芯减压治疗(对照组).术后患者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根据患者的x线片影像学分期进展情况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等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7.4%和91.3%(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优良率分别为18.5%和74.1%(P<0.05).其中2组中I期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24.1%、100%(P<0.05).而Ⅱ期患者优良率分别为19.0%、75.2%(P<0.05).而2组患者以及I、Ⅱ期患者x线片影像学分期进展情况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行髓芯减压联合纳米骨植入治疗显著优于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

    作者:冯荣灿;张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