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

王玉仑

关键词: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置换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24例)和对照组( n=24例)。对照组24例患者施行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24例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9.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股骨头置换术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手术分为急诊手术、抢救性手术及择期手术。结果:全部患者中,1例为术前发生心跳骤停,选择抢救性手术,但仍死亡,6例为急诊手术,4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0.8%,在对已救治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患者体外循环平均时长88.1±20.1分钟,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的平均时间为15.4±4.7小时,在ICU监护的平均时间为3.2±1.0天,平均住院时长19.1±2.1天。患者围手术期,未见心肌梗死症状的发生,15例患者发出血色素尿,给予全部患者12个月~52个月的观察随访,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明显消失,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死亡。其他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为42%~65%。结论: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的有效方法,但是,不停跳技术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文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2组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10%,比对照组73.68%低,且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95.72±0.83分,比对照组85.52±1.95分高,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确切,其具操作简单、微创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黄烈育;向守彬;郑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显微手外科断指患者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96例断指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随机分配。干预组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管理、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等内容。对照组只是采用普通常规护理。在结束治疗后,统计分析2组的血管危象、断指存活、血管危象救治失败、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数量对比。结果:干预组的血管危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管危象救治失败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断指存活比较中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2项比较中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常规护理上加上相应的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管理等措施对断指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有效积极的作用,临床上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汪民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系统康复护理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90例肝癌终末期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评分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癌终末期患者应用系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绪,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小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1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本组17例患者根据骨折复位情况与功能恢复程度判定治疗结果。结果:优13例,良3例,一般1例,无差病例。结论:垂直悬吊皮肤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能够达到复位满意,功能恢复优良,并发症极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王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患者,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1.1%和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和78.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与对照组患者的28.6%(12/42)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76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88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0.91%,高于对照组54.55%,住院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8%,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韩树铭;于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开天门联合中药沐足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20例,均伴有睡眠障碍,按是否愿意用开天门联合中药沐足治疗睡眠障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每晚睡前采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估其睡眠质量。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共痊愈16例,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共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58.33%(35/6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SQI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夜间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骨折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楚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现状,寻找改善跟骨骨折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手术治疗的89例跟骨骨折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89例病患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45例(共46足),对照组44例(共45足)。对照组病患选择常用手术方法展开治疗,实验组病患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较之对照组,术后实验组病患在优良率、骨折恢复状况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跟骨骨折病患而言,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加快其恢复速率,可推广。

    作者:王纪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在患者的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观察关节镜治疗这一治疗方法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相关的护理效果如何。方法:任意选择一个医院将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到该院进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进行研究,选取100例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为50名,观察组50名,同时将患者的治疗时间作为研究的中心,根据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定制治疗的内容以及对患者实施临床方面的相关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以及住院费用上均比对照组的患者少,同时观察组的满意度以及总满意度也是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观察组的患者其在护理效果上十分明显,这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优质的服务,同时还为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住院的时间,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韩春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药熏蒸在颈肩腰腿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重点是做好中药熏蒸前、中、后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结果:65例颈肩腰腿痛病人,54例治愈,9例好转,2例未愈,总有效率96.9%。结论:针灸加中药熏蒸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理想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上应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岳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8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椎体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脊椎前缘高度24.65±7.10 mm、后缘高度31.65±8.60 mm、脊髓神经功能D级(42.0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脊椎前缘高度18.20±5.80mm、后缘高度22.65±6.40mm、脊髓神经功能D 级(15.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2.20±0.60)°、脊髓神经功能B级(20.4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Cobb角(20.20±6.20)°、脊髓神经功能B级(48.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后,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感觉、运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的4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率等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更好。

    作者:樊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取传统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手术较快,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81.7±7.9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5.1±8.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0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疼痛感2级、3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及平均排气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降低剖宫产术患者疼痛感,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婧;吕静;李雅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经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处理措施,研究组在围术期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服务。记录2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89%(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00%(9例)(P<0.05)。结论:对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给予常规处理与快速康复外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围术期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徐秀丽;赵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钢板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对2组股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断裂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13.3%,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6.7%,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内固定断裂率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髋部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研究

    髋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骨科髋部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绝大多数具备“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等构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要素,容易形成血拴。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中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在40%以上,致命性的肺梗塞为1~5%。本文着重探讨本院105例髋部手术病人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中老年病人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骨科中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大多数具备“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等构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要素。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中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在40%以上,甚至高达80%。致命性的肺梗死为1~5%[1]。本科室201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105例髋部手术,所有病人经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及精心护理,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我们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心得报告如下。

    作者:管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腰椎骨折行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行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我院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实验组给予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术前、后2组损伤椎体高度复原程度差异明显;术前、后2组Cobb角组间差异轻微。结论:我院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开展的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较传统内固定术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孔维锋;金荣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

    目的:探析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9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3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手术创伤轻,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均因此减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可行性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吴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