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张婧;吕静;李雅琼

关键词:优质护理, 剖宫产术,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81.7±7.9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5.1±8.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0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疼痛感2级、3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及平均排气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降低剖宫产术患者疼痛感,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扶他林作为超声介质联合超声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扶他林乳胶剂局部外用作为超声介质联合超声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超声药透组(40例)患膝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后联合超声透入治疗,超声治疗组(40例)患膝采用传统超声治疗,扶他林乳胶剂组(31例)患膝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3组均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膝关节通过VAS评分等进行评价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扶他林组及超声治疗组)相比,实验组(超声药透组)中VAS 评分减少更多(P<0.05)。超声药透组、扶他林治疗、超声治疗组治疗后3组间总有效率分别为92.3%、63.8%和59.7%,经x2显示超声药透组与其他2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他林乳胶剂作为超声介质联合超声治疗可显著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身体功能。

    作者:李伟;范永春;刘国军;王庆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中国伤残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以伤残医学为主的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展伤残医学的学术交流,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钛板内固定在粉碎性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2例切口局部皮肤坏死,经处理后愈合良好;另外38例均Ⅰ级愈合拆线。术后8周X线复查确定跟骨宽度及Bohler、Gissane角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为:优28例、良8例、差4例,整体优良率为90.00%。结论: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操作方便,且固定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忠盛;范忠庆;包汉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潜伏期人工剥离胎膜联合无痛分娩康复护理意义

    目的:探讨潜伏期人工剥离胎盘联合无痛分娩康复护理对于产妇的影响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待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于潜伏期先行人工胎盘剥离,后采取无痛分娩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镇痛有效率及顺产分娩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疼痛有效率85.0%,远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实验组护理后第1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顺产分娩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潜伏期采取人工胎盘剥离+无痛分娩康复护理能显著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纪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如何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翻身的舒适度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翻身与90°翻身的舒适度和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缓解紧张焦虑心理,从而减轻病人痛苦。方法:选择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患者,对比时间均为术后当天~术后第5天之内。在此期间,患者的卧床时间长,为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经常协助翻身。我们分别对术后患者的健侧进行30°翻身和90°翻身,观察翻身角度的舒适度和时间。结果:观察患者术后向健侧30°翻身时间大于90°翻身时间,而且侧卧角度时间越长,舒适度就越高。结论:患者术后向健侧翻身30°不仅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大大增加了患者改变体位的时间,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专科护理的优质护理质量。

    作者:汤月;宋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研究进展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大块或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困扰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由于受限于自体骨量,无法满足大段或大块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并且需要2次手术,存在术后感染、疼痛和其他风险。同种异体骨作为目前使用广泛的临床骨移植替代品,仍然潜在免疫排斥、慢性炎症等风险。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应具有广泛的来源、类似于自体骨生物力学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等优点。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 Grane[1]首先提出了骨组织工程的概念,极大地促进人工骨的系统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和α-半水硫酸钙(α-CSH)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近年来被广泛研究。β-TCP的降解速率较新骨形成速度还是较慢的;对α-CSH晶体形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降解速率,但仍比新骨形成的速度快。二者复合是否可使其降解速率与新骨生成速度趋于一致?本文就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兰家平;张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显微外科对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显微外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软骨性、骨性、纤维性分隔切除,硬脊膜部分切除,双硬膜管转变为单硬膜管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且应用显微外科松解术进行脊髓拴系,对神经根、脊髓及终丝进行充分松解。结果:无1例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经过3个月~3年的随访,其中有30例获术后进行疗效判定发现,17例痊愈,8例为显效,3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采用显微镜效果明显,要尽早干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广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42例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研究组22例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2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出血量、切口关闭及切口显露的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55.0%高于研究组9.1%,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予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杏新;刘东光;陈理端;冯文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2例,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4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磷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及优髋率、良髋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症状改善快,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作者:耿登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

    目的:探析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9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3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手术创伤轻,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均因此减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可行性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吴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儿童门诊从2012年~2014年收治的418例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儿童进行血铅元素的测定,对儿童进行注意力测试,测试方法采用持续性操作,将所有儿童分为高铅组和低铅组,以此对儿童行为差异进行对比,于此同时对家长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结果:由数据显示,高铅组儿童注意力缺陷检出率远远高于低铅组;高铅组儿童错误数与反应时间较低铅组儿童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长的调查显示,高铅组儿童的多动指数和品行问题等的得分明显低于低铅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数据显示,儿童高血铅水平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缺陷和一些有异常人的举动,对此种情况需要尽早治疗,通过早期干预达使高血铅有很好的降低,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钢板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对2组股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断裂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13.3%,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6.7%,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内固定断裂率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行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治疗效果:根据Nakal评分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优25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7.29%;(2)并发症情况:随访期内本组患者中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或复发病例。结论: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能够充分解除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维持腰椎稳定,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武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76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88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0.91%,高于对照组54.55%,住院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8%,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韩树铭;于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骨科重症监护室( 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了解骨科ICU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探讨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ICU收住的患者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骨科ICU22个月内共收住96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例,发病率为4.68%,日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2.2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32例次,占71.11%;泌尿系统感染12例,占26.67%,血管相关性感染1例,占2.22%。呼吸机使用,尿管和留置血管插管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开展ICU目标监测,评价感染管理干预措施成效并进行改进,可有效控制骨科ICU医院感染。

    作者:李会川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分析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和解剖锁定钢板( A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PFNA组和ALP组,每组各51例,PFNA组行PFNA内固定术,ALP组行ALP内固定术,随访12个月,综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优于ALP组(P<0.05);手术后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均愈合良好,无相关并发症,ALP组出现1例断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ALP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疗效相当,相比之下,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失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丁玮;张向敏;张朝阳;肖仕辉;杨福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康复护理在肩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肩周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按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按摩护理的基础上加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9.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肩周炎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加快患者机体恢复,且大大降低了复发率,是肩周炎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改良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评价改良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手术疗效,为临床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提供帮助。方法: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进行改良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共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8.5岁;患者采用俯卧位,术中先扪及外侧腓骨头,于膝关节后正中偏内从腓骨头顶点平面向近端延长切口,约2~3cm,沿半腱肌与腓肠肌内侧缘之间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将胫动静脉、胫神经、小腿三头肌外侧头牵向外侧,小腿三头肌内侧头牵向内侧,将部分后方关节囊切开,显露出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处,将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块复位后用可吸收螺钉或锚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并在3~6个月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膝关节后正中偏内改良直型小切口入路简单,快捷,安全,创伤更小,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海波;苟永胜;付柏林;王勇;车峥;李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促进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康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的小儿面部Ⅱ度烧伤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细胞(猪)真皮基质]和对照组(暴露疗法),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5.2±1.3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8.6±1.8天,而对照组浅Ⅱ度愈合时间7.4±1.7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12.4±2.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色素沉着少、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有效避免瘢痕形成和挛缩畸形,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应用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分为 DNS组与PFNA组,再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均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旭强;钱学贞;王鹏飞;窦庆寅;韩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