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6/R
  • 国内刊号:11-5516/R
  • 影响因子:0.45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黑龙江
  • 全年订价:6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2年省科技厅、省出版局、新语言文学委员会评为优秀期刊
  • 外科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2016年14期文献
  • 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佳时机。方法:股骨头置换多采用外侧切口,全髋置换多采用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蒙特因与林克人工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采用珍珠柄股骨头,蒙特因与林克双极双动头,术后年轻病人早期下地运动,老年患者3~4周持拐下地,并行功能练习。结果:85例全部随访,时间半年~15年,股骨头置换53例中,优21例,良28例。全髋置换32例中,优13例,良16例。结论:股骨颈骨折GardernⅢ,Ⅳ型应早期行关节置换,是病人减少痛苦与并发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罗国安;戴鑫;彭延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24例)和对照组( n=24例)。对照组24例患者施行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24例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9.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股骨头置换术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玉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分析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和解剖锁定钢板( A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PFNA组和ALP组,每组各51例,PFNA组行PFNA内固定术,ALP组行ALP内固定术,随访12个月,综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优于ALP组(P<0.05);手术后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均愈合良好,无相关并发症,ALP组出现1例断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ALP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疗效相当,相比之下,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失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丁玮;张向敏;张朝阳;肖仕辉;杨福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7例行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治疗效果:根据Nakal评分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优25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7.29%;(2)并发症情况:随访期内本组患者中未出现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或复发病例。结论: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术能够充分解除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维持腰椎稳定,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武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寻找改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病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全面诊治的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验组),选择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方案进行治疗;同期选取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效果,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较之对照组,实验组在髋关节功能分数、并发症例数、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等方面表现出优势(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方案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标,控制不良反应形成,可推广。

    作者:黄其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42例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研究组22例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2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出血量、切口关闭及切口显露的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55.0%高于研究组9.1%,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予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杏新;刘东光;陈理端;冯文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和手术后的各项指标(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为84.44%,2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为4.44%,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相比,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卧床时间,促进骨痂生成,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西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现状,寻找改善跟骨骨折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手术治疗的89例跟骨骨折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89例病患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45例(共46足),对照组44例(共45足)。对照组病患选择常用手术方法展开治疗,实验组病患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较之对照组,术后实验组病患在优良率、骨折恢复状况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跟骨骨折病患而言,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加快其恢复速率,可推广。

    作者:王纪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和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闭和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单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75例。结果:随访63例,随访时间4.0~16.0个月,平均14.5个月。总优良率96.8%。结论:闭和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特点,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尤其适合年龄偏大或身体条件不适宜开放手术的病人。

    作者:吕志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优良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俊;冯锡光;胡广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微创介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微创介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消融手术加医用臭氧髓核消融手术方式进行病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医用臭氧髓核消融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80天的病症恢复优良率约为92%,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80天的病症恢复优良率约为84%,2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射频热凝消融术加医用臭氧髓核消融术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永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8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椎体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脊椎前缘高度24.65±7.10 mm、后缘高度31.65±8.60 mm、脊髓神经功能D级(42.0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脊椎前缘高度18.20±5.80mm、后缘高度22.65±6.40mm、脊髓神经功能D 级(15.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2.20±0.60)°、脊髓神经功能B级(20.4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Cobb角(20.20±6.20)°、脊髓神经功能B级(48.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后,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感觉、运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42例体会

    目的:观察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方法:选择42例适合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的股骨髁骨折术后追踪随访1年,对肢体功能恢复评定。结果:出院后患者随访3~4年,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显微外科对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显微外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软骨性、骨性、纤维性分隔切除,硬脊膜部分切除,双硬膜管转变为单硬膜管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且应用显微外科松解术进行脊髓拴系,对神经根、脊髓及终丝进行充分松解。结果:无1例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经过3个月~3年的随访,其中有30例获术后进行疗效判定发现,17例痊愈,8例为显效,3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采用显微镜效果明显,要尽早干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广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1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本组17例患者根据骨折复位情况与功能恢复程度判定治疗结果。结果:优13例,良3例,一般1例,无差病例。结论:垂直悬吊皮肤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能够达到复位满意,功能恢复优良,并发症极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王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关节镜清理配合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关节镜清理术配合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将52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行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组行关节镜清理术时同时行腓骨上段截骨术,2组术后常规给以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4周。对照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Lysholm功能评分、疼痛评分( VAS评分)。结果:2组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上升,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上升,VAS评分下降,2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并腓骨上端截骨术,可以改善患肢功能,减少手术期间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酒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钛板内固定在粉碎性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2例切口局部皮肤坏死,经处理后愈合良好;另外38例均Ⅰ级愈合拆线。术后8周X线复查确定跟骨宽度及Bohler、Gissane角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为:优28例、良8例、差4例,整体优良率为90.00%。结论: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操作方便,且固定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忠盛;范忠庆;包汉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收治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3例,女20例;年龄20~88岁,平均50.2岁。致伤原因:摔伤23例,交通意外伤8例,坠落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31A1型12例,31A2型16例,31A3型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小时~7天,平均1.8天。入院后3~7天进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例发生骨折愈合后防旋转刀片锁定松动现象,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主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7.71±8.38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45.00±18.09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4.86±0.23mm。32例获随访,愈合时间2个月~5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年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本组获优23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90.9%。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不受影响,符合微创治疗的目的,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广辉;赵春丽;李晨;陈炳灿;赵代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2组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10%,比对照组73.68%低,且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95.72±0.83分,比对照组85.52±1.95分高,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确切,其具操作简单、微创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黄烈育;向守彬;郑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后踝固定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有15例患者采用后踝固定进行治疗,将其作为实验组,另15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要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有1例感染病例,1例血肿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有2例感染、1例畸形愈合、2例血肿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踝固定治疗在踝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石广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76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88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0.91%,高于对照组54.55%,住院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8%,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韩树铭;于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腰椎骨折行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行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我院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实验组给予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术前、后2组损伤椎体高度复原程度差异明显;术前、后2组Cobb角组间差异轻微。结论:我院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开展的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较传统内固定术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孔维锋;金荣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应用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分为 DNS组与PFNA组,再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均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旭强;钱学贞;王鹏飞;窦庆寅;韩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钢板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对2组股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断裂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13.3%,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6.7%,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内固定断裂率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取传统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手术较快,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的4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率等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更好。

    作者:樊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2例,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4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磷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及优髋率、良髋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症状改善快,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作者:耿登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

    目的:探析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9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3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手术创伤轻,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均因此减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可行性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吴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改良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评价改良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手术疗效,为临床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提供帮助。方法: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进行改良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共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8.5岁;患者采用俯卧位,术中先扪及外侧腓骨头,于膝关节后正中偏内从腓骨头顶点平面向近端延长切口,约2~3cm,沿半腱肌与腓肠肌内侧缘之间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将胫动静脉、胫神经、小腿三头肌外侧头牵向外侧,小腿三头肌内侧头牵向内侧,将部分后方关节囊切开,显露出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处,将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块复位后用可吸收螺钉或锚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并在3~6个月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膝关节后正中偏内改良直型小切口入路简单,快捷,安全,创伤更小,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海波;苟永胜;付柏林;王勇;车峥;李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集体康复训练在全髋置换高龄老人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训练,改善全髋置换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和康复的主动性,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分为个体组、集体组,每组30例全髋置换的高龄患者。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患者根据治疗师布置的锻炼内容开展自行康复。个体组:个体形式的自我功能锻炼。集体组:群体形式的集体功能锻炼。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 Harri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定。在治疗3个月后还对2组发放调查表,了解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自行康复结束以后是如何支配闲置时间的。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在Harris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分方面2组治疗前后均有提高,但集体组的评分明显高于个体组:Harris方面(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方面(P<0.05)。同时在闲置时间支配方面,患者自我锻炼的时间,集体组与个体组有明显差异,集体组的患者自我锻炼时间明显延长(P<0.01),康复的主动性增强。结论:集体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全髋置换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增强患者康复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

    作者:金培勇;洪军;马燕红;汤思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扶他林作为超声介质联合超声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扶他林乳胶剂局部外用作为超声介质联合超声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超声药透组(40例)患膝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后联合超声透入治疗,超声治疗组(40例)患膝采用传统超声治疗,扶他林乳胶剂组(31例)患膝局部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3组均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膝关节通过VAS评分等进行评价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扶他林组及超声治疗组)相比,实验组(超声药透组)中VAS 评分减少更多(P<0.05)。超声药透组、扶他林治疗、超声治疗组治疗后3组间总有效率分别为92.3%、63.8%和59.7%,经x2显示超声药透组与其他2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他林乳胶剂作为超声介质联合超声治疗可显著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身体功能。

    作者:李伟;范永春;刘国军;王庆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手术分为急诊手术、抢救性手术及择期手术。结果:全部患者中,1例为术前发生心跳骤停,选择抢救性手术,但仍死亡,6例为急诊手术,4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20.8%,在对已救治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患者体外循环平均时长88.1±20.1分钟,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的平均时间为15.4±4.7小时,在ICU监护的平均时间为3.2±1.0天,平均住院时长19.1±2.1天。患者围手术期,未见心肌梗死症状的发生,15例患者发出血色素尿,给予全部患者12个月~52个月的观察随访,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明显消失,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死亡。其他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值为42%~65%。结论: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的有效方法,但是,不停跳技术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文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加味羌活胜湿汤内服及外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加味羌活胜湿汤内服及外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加味羌活胜湿汤内服及配合中药药渣颈项部热敷,对照组予颈痛颗粒及甲钴胺胶囊口服,疗程为17天,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加味羌活胜湿汤内服及外用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采用常用药物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为78.69%,治疗组和对照组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味羌活胜湿汤内服及外用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耿文;罗军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中国伤残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以伤残医学为主的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展伤残医学的学术交流,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经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处理措施,研究组在围术期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服务。记录2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89%(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00%(9例)(P<0.05)。结论:对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给予常规处理与快速康复外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围术期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徐秀丽;赵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显微手外科断指患者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96例断指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随机分配。干预组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管理、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等内容。对照组只是采用普通常规护理。在结束治疗后,统计分析2组的血管危象、断指存活、血管危象救治失败、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数量对比。结果:干预组的血管危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管危象救治失败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断指存活比较中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2项比较中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常规护理上加上相应的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管理等措施对断指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有效积极的作用,临床上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汪民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在患者的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观察关节镜治疗这一治疗方法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相关的护理效果如何。方法:任意选择一个医院将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到该院进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进行研究,选取100例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为50名,观察组50名,同时将患者的治疗时间作为研究的中心,根据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定制治疗的内容以及对患者实施临床方面的相关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以及住院费用上均比对照组的患者少,同时观察组的满意度以及总满意度也是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观察组的患者其在护理效果上十分明显,这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优质的服务,同时还为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住院的时间,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韩春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如何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翻身的舒适度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翻身与90°翻身的舒适度和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缓解紧张焦虑心理,从而减轻病人痛苦。方法:选择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患者,对比时间均为术后当天~术后第5天之内。在此期间,患者的卧床时间长,为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经常协助翻身。我们分别对术后患者的健侧进行30°翻身和90°翻身,观察翻身角度的舒适度和时间。结果:观察患者术后向健侧30°翻身时间大于90°翻身时间,而且侧卧角度时间越长,舒适度就越高。结论:患者术后向健侧翻身30°不仅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大大增加了患者改变体位的时间,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专科护理的优质护理质量。

    作者:汤月;宋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81.7±7.9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5.1±8.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0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疼痛感2级、3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及平均排气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降低剖宫产术患者疼痛感,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婧;吕静;李雅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患者,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1.1%和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和78.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与对照组患者的28.6%(12/42)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促进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康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的小儿面部Ⅱ度烧伤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细胞(猪)真皮基质]和对照组(暴露疗法),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5.2±1.3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8.6±1.8天,而对照组浅Ⅱ度愈合时间7.4±1.7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12.4±2.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色素沉着少、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有效避免瘢痕形成和挛缩畸形,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康复护理在肩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肩周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按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按摩护理的基础上加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9.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肩周炎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加快患者机体恢复,且大大降低了复发率,是肩周炎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系统康复护理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90例肝癌终末期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评分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癌终末期患者应用系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绪,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小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开天门联合中药沐足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20例,均伴有睡眠障碍,按是否愿意用开天门联合中药沐足治疗睡眠障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每晚睡前采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估其睡眠质量。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共痊愈16例,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共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58.33%(35/6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SQI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夜间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骨折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楚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骨折方法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对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成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骨折的患者共90例,随机将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40例),高于对照组中的68.89%(31例),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能有效提升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金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探析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析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均进行常规清洁导尿、尿意习惯的训练。治疗组接受低频电刺激治疗,频率为1次/d,20min/次,20次为1疗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此过程中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24小时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尿失禁次数及残余尿量,后分析比对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患者24小时内排尿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后相比也有明显的下降,排尿量显著增多,同时治疗组尿失禁次数与治疗前后相比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更明显。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痊愈情况(69.6%)明显高于对照组(30.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7.0435,P=0.0080)。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实用安全,效果明显。

    作者:刘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计划生育手术中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探析

    目的:探讨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实施康复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自愿接受宫内节育器放置手术的88例健康女性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服务,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满意度、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妇女接受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给予其康复护理服务,可促进手术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为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本院于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共计56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个组,对照组于术后3~6个月开始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即在术后1~5天就开始行训练。结果:经不同时期行运动康复训练的患者,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Mayo评分和ROM评定值对比,得出各指标之间P值均<0.05,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具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加速患者肘关节功能的康复,因此应当推广在早期即行运动康复训练。

    作者:陈朝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探讨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的系统康复训练

    目的:系统康复训练在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Harris评分情况。结果:2组Harris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4周和术后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术后6个月时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式康复训练有助于更全面有效地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是提高股骨头坏死手术效果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德生;董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运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独活寄生汤化裁,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2组患者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优于对照组的65.1%,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与独活寄生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促进病情康复,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泽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药熏蒸在颈肩腰腿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重点是做好中药熏蒸前、中、后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结果:65例颈肩腰腿痛病人,54例治愈,9例好转,2例未愈,总有效率96.9%。结论:针灸加中药熏蒸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理想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上应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岳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儿童门诊从2012年~2014年收治的418例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儿童进行血铅元素的测定,对儿童进行注意力测试,测试方法采用持续性操作,将所有儿童分为高铅组和低铅组,以此对儿童行为差异进行对比,于此同时对家长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结果:由数据显示,高铅组儿童注意力缺陷检出率远远高于低铅组;高铅组儿童错误数与反应时间较低铅组儿童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长的调查显示,高铅组儿童的多动指数和品行问题等的得分明显低于低铅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数据显示,儿童高血铅水平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缺陷和一些有异常人的举动,对此种情况需要尽早治疗,通过早期干预达使高血铅有很好的降低,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潜伏期人工剥离胎膜联合无痛分娩康复护理意义

    目的:探讨潜伏期人工剥离胎盘联合无痛分娩康复护理对于产妇的影响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待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于潜伏期先行人工胎盘剥离,后采取无痛分娩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镇痛有效率及顺产分娩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疼痛有效率85.0%,远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实验组护理后第1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顺产分娩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潜伏期采取人工胎盘剥离+无痛分娩康复护理能显著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纪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髋部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研究

    髋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骨科髋部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绝大多数具备“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等构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要素,容易形成血拴。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中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在40%以上,致命性的肺梗塞为1~5%。本文着重探讨本院105例髋部手术病人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中老年病人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骨科中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大多数具备“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等构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要素。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中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在40%以上,甚至高达80%。致命性的肺梗死为1~5%[1]。本科室201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105例髋部手术,所有病人经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及精心护理,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我们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心得报告如下。

    作者:管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患者82例94髋,随机分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47髋,观察组采用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等进行比较,包括术后关节Harris与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由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后关节Harris与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治疗矫正畸形、恢复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比后外侧入路全髋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骨科重症监护室( 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了解骨科ICU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探讨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ICU收住的患者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骨科ICU22个月内共收住96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例,发病率为4.68%,日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2.2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32例次,占71.11%;泌尿系统感染12例,占26.67%,血管相关性感染1例,占2.22%。呼吸机使用,尿管和留置血管插管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开展ICU目标监测,评价感染管理干预措施成效并进行改进,可有效控制骨科ICU医院感染。

    作者:李会川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施行优质护理管理的价值探析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施行优质护理管理的价值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管理,分析2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68%)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78.05%),差异明显(P<0.05),且研究组患者发生先兆子痫、子痫、产后出血的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佳。

    作者:余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研究进展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大块或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困扰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由于受限于自体骨量,无法满足大段或大块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并且需要2次手术,存在术后感染、疼痛和其他风险。同种异体骨作为目前使用广泛的临床骨移植替代品,仍然潜在免疫排斥、慢性炎症等风险。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应具有广泛的来源、类似于自体骨生物力学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等优点。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 Grane[1]首先提出了骨组织工程的概念,极大地促进人工骨的系统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和α-半水硫酸钙(α-CSH)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近年来被广泛研究。β-TCP的降解速率较新骨形成速度还是较慢的;对α-CSH晶体形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降解速率,但仍比新骨形成的速度快。二者复合是否可使其降解速率与新骨生成速度趋于一致?本文就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兰家平;张智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