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佳时机。方法:股骨头置换多采用外侧切口,全髋置换多采用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蒙特因与林克人工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采用珍珠柄股骨头,蒙特因与林克双极双动头,术后年轻病人早期下地运动,老年患者3~4周持拐下地,并行功能练习。结果:85例全部随访,时间半年~15年,股骨头置换53例中,优21例,良28例。全髋置换32例中,优13例,良16例。结论:股骨颈骨折GardernⅢ,Ⅳ型应早期行关节置换,是病人减少痛苦与并发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罗国安;戴鑫;彭延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收治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3例,女20例;年龄20~88岁,平均50.2岁。致伤原因:摔伤23例,交通意外伤8例,坠落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31A1型12例,31A2型16例,31A3型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小时~7天,平均1.8天。入院后3~7天进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例发生骨折愈合后防旋转刀片锁定松动现象,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主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7.71±8.38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45.00±18.09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4.86±0.23mm。32例获随访,愈合时间2个月~5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年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本组获优23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90.9%。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不受影响,符合微创治疗的目的,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广辉;赵春丽;李晨;陈炳灿;赵代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寻找改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病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全面诊治的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验组),选择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方案进行治疗;同期选取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效果,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较之对照组,实验组在髋关节功能分数、并发症例数、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等方面表现出优势(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方案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标,控制不良反应形成,可推广。
作者:黄其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钛板内固定在粉碎性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2例切口局部皮肤坏死,经处理后愈合良好;另外38例均Ⅰ级愈合拆线。术后8周X线复查确定跟骨宽度及Bohler、Gissane角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为:优28例、良8例、差4例,整体优良率为90.00%。结论: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操作方便,且固定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忠盛;范忠庆;包汉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方法:选择42例适合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的股骨髁骨折术后追踪随访1年,对肢体功能恢复评定。结果:出院后患者随访3~4年,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关节镜清理术配合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将52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行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组行关节镜清理术时同时行腓骨上段截骨术,2组术后常规给以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4周。对照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Lysholm功能评分、疼痛评分( VAS评分)。结果:2组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上升,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上升,VAS评分下降,2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并腓骨上端截骨术,可以改善患肢功能,减少手术期间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酒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经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处理措施,研究组在围术期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服务。记录2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89%(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00%(9例)(P<0.05)。结论:对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给予常规处理与快速康复外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围术期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徐秀丽;赵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本组17例患者根据骨折复位情况与功能恢复程度判定治疗结果。结果:优13例,良3例,一般1例,无差病例。结论:垂直悬吊皮肤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能够达到复位满意,功能恢复优良,并发症极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王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训练,改善全髋置换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和康复的主动性,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分为个体组、集体组,每组30例全髋置换的高龄患者。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患者根据治疗师布置的锻炼内容开展自行康复。个体组:个体形式的自我功能锻炼。集体组:群体形式的集体功能锻炼。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 Harri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定。在治疗3个月后还对2组发放调查表,了解2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自行康复结束以后是如何支配闲置时间的。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在Harris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分方面2组治疗前后均有提高,但集体组的评分明显高于个体组:Harris方面(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方面(P<0.05)。同时在闲置时间支配方面,患者自我锻炼的时间,集体组与个体组有明显差异,集体组的患者自我锻炼时间明显延长(P<0.01),康复的主动性增强。结论:集体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全髋置换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增强患者康复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
作者:金培勇;洪军;马燕红;汤思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患者,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1.1%和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和78.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与对照组患者的28.6%(12/42)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的小儿面部Ⅱ度烧伤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细胞(猪)真皮基质]和对照组(暴露疗法),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5.2±1.3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8.6±1.8天,而对照组浅Ⅱ度愈合时间7.4±1.7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12.4±2.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色素沉着少、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有效避免瘢痕形成和挛缩畸形,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88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椎体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脊椎前缘高度24.65±7.10 mm、后缘高度31.65±8.60 mm、脊髓神经功能D级(42.0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脊椎前缘高度18.20±5.80mm、后缘高度22.65±6.40mm、脊髓神经功能D 级(15.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2.20±0.60)°、脊髓神经功能B级(20.45%)明显低于治疗前的Cobb角(20.20±6.20)°、脊髓神经功能B级(48.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后,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感觉、运动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优良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俊;冯锡光;胡广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闭和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单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75例。结果:随访63例,随访时间4.0~16.0个月,平均14.5个月。总优良率96.8%。结论:闭和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特点,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尤其适合年龄偏大或身体条件不适宜开放手术的病人。
作者:吕志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患者82例94髋,随机分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47髋,观察组采用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等进行比较,包括术后关节Harris与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由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后关节Harris与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治疗矫正畸形、恢复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比后外侧入路全髋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取传统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手术较快,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进恒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妇产科剖宫产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81.7±7.9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5.1±8.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0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疼痛感2级、3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及平均排气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降低剖宫产术患者疼痛感,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婧;吕静;李雅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为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本院于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共计56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个组,对照组于术后3~6个月开始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即在术后1~5天就开始行训练。结果:经不同时期行运动康复训练的患者,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Mayo评分和ROM评定值对比,得出各指标之间P值均<0.05,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具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加速患者肘关节功能的康复,因此应当推广在早期即行运动康复训练。
作者:陈朝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24例)和对照组( n=24例)。对照组24例患者施行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24例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9.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3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股骨头置换术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玉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重点是做好中药熏蒸前、中、后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结果:65例颈肩腰腿痛病人,54例治愈,9例好转,2例未愈,总有效率96.9%。结论:针灸加中药熏蒸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理想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上应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岳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