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李进恒

关键词:经后路短节段固定,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分析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取传统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手术较快,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分为 DNS组与PFNA组,再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均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旭强;钱学贞;王鹏飞;窦庆寅;韩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中国伤残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以伤残医学为主的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展伤残医学的学术交流,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患者,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1.1%和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和78.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与对照组患者的28.6%(12/42)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42例体会

    目的:观察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方法:选择42例适合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的股骨髁骨折术后追踪随访1年,对肢体功能恢复评定。结果:出院后患者随访3~4年,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解剖型支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骨折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76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88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0.91%,高于对照组54.55%,住院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8%,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韩树铭;于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的4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率等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更好。

    作者:樊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骨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骨科重症监护室( 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了解骨科ICU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探讨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ICU收住的患者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骨科ICU22个月内共收住96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例,发病率为4.68%,日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2.2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32例次,占71.11%;泌尿系统感染12例,占26.67%,血管相关性感染1例,占2.22%。呼吸机使用,尿管和留置血管插管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开展ICU目标监测,评价感染管理干预措施成效并进行改进,可有效控制骨科ICU医院感染。

    作者:李会川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开天门联合中药沐足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20例,均伴有睡眠障碍,按是否愿意用开天门联合中药沐足治疗睡眠障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每晚睡前采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估其睡眠质量。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共痊愈16例,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共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58.33%(35/6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SQI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夜间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开天门手法联合中药沐足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骨折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楚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经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处理措施,研究组在围术期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服务。记录2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组腹股沟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研究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89%(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00%(9例)(P<0.05)。结论:对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给予常规处理与快速康复外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围术期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徐秀丽;赵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计划生育手术中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探析

    目的:探讨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实施康复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自愿接受宫内节育器放置手术的88例健康女性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服务,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满意度、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妇女接受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给予其康复护理服务,可促进手术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探讨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的系统康复训练

    目的:系统康复训练在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Harris评分情况。结果:2组Harris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4周和术后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术后6个月时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式康复训练有助于更全面有效地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是提高股骨头坏死手术效果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德生;董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收治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3例,女20例;年龄20~88岁,平均50.2岁。致伤原因:摔伤23例,交通意外伤8例,坠落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31A1型12例,31A2型16例,31A3型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小时~7天,平均1.8天。入院后3~7天进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例发生骨折愈合后防旋转刀片锁定松动现象,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主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7.71±8.38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45.00±18.09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4.86±0.23mm。32例获随访,愈合时间2个月~5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年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本组获优23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90.9%。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不受影响,符合微创治疗的目的,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广辉;赵春丽;李晨;陈炳灿;赵代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1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本组17例患者根据骨折复位情况与功能恢复程度判定治疗结果。结果:优13例,良3例,一般1例,无差病例。结论:垂直悬吊皮肤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能够达到复位满意,功能恢复优良,并发症极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王永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优良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俊;冯锡光;胡广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42例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研究组22例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2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出血量、切口关闭及切口显露的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55.0%高于研究组9.1%,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予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杏新;刘东光;陈理端;冯文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促进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康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的小儿面部Ⅱ度烧伤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细胞(猪)真皮基质]和对照组(暴露疗法),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5.2±1.3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8.6±1.8天,而对照组浅Ⅱ度愈合时间7.4±1.7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12.4±2.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色素沉着少、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有效避免瘢痕形成和挛缩畸形,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和手术后的各项指标(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为84.44%,2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观察组为4.44%,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相比,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卧床时间,促进骨痂生成,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西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寻找改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病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全面诊治的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验组),选择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方案进行治疗;同期选取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效果,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较之对照组,实验组在髋关节功能分数、并发症例数、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等方面表现出优势(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方案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标,控制不良反应形成,可推广。

    作者:黄其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施行优质护理管理的价值探析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施行优质护理管理的价值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管理,分析2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68%)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78.05%),差异明显(P<0.05),且研究组患者发生先兆子痫、子痫、产后出血的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佳。

    作者:余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2例,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4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磷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及优髋率、良髋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症状改善快,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作者:耿登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