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和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吕志盛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架
摘要:目的:探讨闭和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单臂式外固定支架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75例。结果:随访63例,随访时间4.0~16.0个月,平均14.5个月。总优良率96.8%。结论:闭和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特点,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尤其适合年龄偏大或身体条件不适宜开放手术的病人。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钢板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对2组股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断裂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13.3%,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为6.7%,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断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内固定断裂率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探析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析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均进行常规清洁导尿、尿意习惯的训练。治疗组接受低频电刺激治疗,频率为1次/d,20min/次,20次为1疗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此过程中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24小时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尿失禁次数及残余尿量,后分析比对2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患者24小时内排尿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后相比也有明显的下降,排尿量显著增多,同时治疗组尿失禁次数与治疗前后相比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更明显。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痊愈情况(69.6%)明显高于对照组(30.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7.0435,P=0.0080)。结论: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实用安全,效果明显。

    作者:刘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钛板内固定在粉碎性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2例切口局部皮肤坏死,经处理后愈合良好;另外38例均Ⅰ级愈合拆线。术后8周X线复查确定跟骨宽度及Bohler、Gissane角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为:优28例、良8例、差4例,整体优良率为90.00%。结论: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操作方便,且固定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忠盛;范忠庆;包汉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应用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分为 DNS组与PFNA组,再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均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旭强;钱学贞;王鹏飞;窦庆寅;韩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胸腰椎骨折行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行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我院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实验组给予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术前、后2组损伤椎体高度复原程度差异明显;术前、后2组Cobb角组间差异轻微。结论:我院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开展的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较传统内固定术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孔维锋;金荣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76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88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0.91%,高于对照组54.55%,住院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8%,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韩树铭;于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患者,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1.1%和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和78.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与对照组患者的28.6%(12/42)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瑶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显微外科对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显微外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软骨性、骨性、纤维性分隔切除,硬脊膜部分切除,双硬膜管转变为单硬膜管均在显微镜下进行,且应用显微外科松解术进行脊髓拴系,对神经根、脊髓及终丝进行充分松解。结果:无1例患者产生严重并发症,经过3个月~3年的随访,其中有30例获术后进行疗效判定发现,17例痊愈,8例为显效,3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在成人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治疗中采用显微镜效果明显,要尽早干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广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康复护理在肩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肩周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按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按摩护理的基础上加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9.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肩周炎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加快患者机体恢复,且大大降低了复发率,是肩周炎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计划生育手术中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探析

    目的:探讨在计划生育手术中实施康复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自愿接受宫内节育器放置手术的88例健康女性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服务,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满意度、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妇女接受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给予其康复护理服务,可促进手术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42例髋臼前壁与前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研究组22例予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2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出血量、切口关闭及切口显露的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55.0%高于研究组9.1%,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予经新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杏新;刘东光;陈理端;冯文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切口空心钉张力带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优良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俊;冯锡光;胡广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

    目的:探析继发性肺结核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9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3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手术创伤轻,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等均因此减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可行性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吴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显微手外科断指患者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96例断指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随机分配。干预组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管理、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等内容。对照组只是采用普通常规护理。在结束治疗后,统计分析2组的血管危象、断指存活、血管危象救治失败、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数量对比。结果:干预组的血管危象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管危象救治失败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断指存活比较中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2项比较中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常规护理上加上相应的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管理等措施对断指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有效积极的作用,临床上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汪民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分析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和解剖锁定钢板( A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PFNA组和ALP组,每组各51例,PFNA组行PFNA内固定术,ALP组行ALP内固定术,随访12个月,综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优于ALP组(P<0.05);手术后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均愈合良好,无相关并发症,ALP组出现1例断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ALP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疗效相当,相比之下,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失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丁玮;张向敏;张朝阳;肖仕辉;杨福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中国伤残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以伤残医学为主的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展伤残医学的学术交流,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促进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康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的小儿面部Ⅱ度烧伤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细胞(猪)真皮基质]和对照组(暴露疗法),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5.2±1.3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8.6±1.8天,而对照组浅Ⅱ度愈合时间7.4±1.7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12.4±2.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色素沉着少、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小儿面部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有效避免瘢痕形成和挛缩畸形,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现状,寻找改善跟骨骨折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手术治疗的89例跟骨骨折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89例病患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45例(共46足),对照组44例(共45足)。对照组病患选择常用手术方法展开治疗,实验组病患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较之对照组,术后实验组病患在优良率、骨折恢复状况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跟骨骨折病患而言,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加快其恢复速率,可推广。

    作者:王纪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如何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翻身的舒适度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翻身与90°翻身的舒适度和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缓解紧张焦虑心理,从而减轻病人痛苦。方法:选择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患者,对比时间均为术后当天~术后第5天之内。在此期间,患者的卧床时间长,为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经常协助翻身。我们分别对术后患者的健侧进行30°翻身和90°翻身,观察翻身角度的舒适度和时间。结果:观察患者术后向健侧30°翻身时间大于90°翻身时间,而且侧卧角度时间越长,舒适度就越高。结论:患者术后向健侧翻身30°不仅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大大增加了患者改变体位的时间,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专科护理的优质护理质量。

    作者:汤月;宋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收治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3例,女20例;年龄20~88岁,平均50.2岁。致伤原因:摔伤23例,交通意外伤8例,坠落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31A1型12例,31A2型16例,31A3型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小时~7天,平均1.8天。入院后3~7天进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1例发生骨折愈合后防旋转刀片锁定松动现象,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主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7.71±8.38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45.00±18.09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4.86±0.23mm。32例获随访,愈合时间2个月~5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年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进行评价:本组获优23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90.9%。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不受影响,符合微创治疗的目的,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广辉;赵春丽;李晨;陈炳灿;赵代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