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廖彦萍

关键词: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 临床特点, 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对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对70例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70例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经治疗,痊愈36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4例,无效12例. 结论:器质性精神病情症状包括器质性幻觉症、器质性妄想症、器质性人格障碍、器质性情感障碍、器质性焦虑综合征,并对病因与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列入丙泊酚TCI组( P组) 与七氟醚吸入组( S组) ,每组各为30例. 术中行麻醉, P组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μg/ml的丙泊酚,S组则持续吸入2%的七氟醚,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及术后的恢复情况. 结果:与S组相比,P组患者T4时点的MAP显著较低,而HR则较慢(P<0.05),其余时点的MAP和HR相比,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停药后2组患者完全清醒的时间相比,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是术后24小时PONV的发生率相比,P组要显著低于S组( P<0.05). 结论: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术相比,丙泊酚TCI麻醉下患者的效果显著,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增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辐照猪皮在小儿面部烧伤创面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辐照猪皮在小儿面部烧伤创面的作用. 方法:将2008年6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小儿面部烧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辐照猪皮覆盖)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别统计2组创面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疤痕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5.4 ±1.2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8.8 ±2.1天,而对照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7.2 ±1.4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10.6 ±3.2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色素沉着少、瘢痕增生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辐照猪皮治疗小儿面部烧伤能有效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疤痕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创面暴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兴;何素娇;孙家驹;谢晓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都给予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对照组辅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都治疗8周. 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8.6%,对比差异明显(P<0.05). 治疗后2组血清hs-CRPG水平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脉病变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肝脏肿瘤的射频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对肝脏肿瘤患者采取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射频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2组患者的肿瘤完全损毁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肝脏肿瘤患者采取射频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对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提升肿瘤完全损毁率,降低并发症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冉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肩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伴肩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所有患者康复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由住院医师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Barthr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定肩痛情况.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中,减轻了疼痛,从而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崔桂芬;杨薇;刘海霞;辛宁;张文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彩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实施产前检查的孕妇273例,所有孕妇都实施彩超检查,以便于对胎儿的心脏、脊柱、肢体、颜面部等实施畸形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相关病变部位实施多方位的扫描,统计诊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结果:本次研究中的273例孕妇中,通过彩超检查诊断为畸形的有3例,后来经过证实有4例胎儿畸形,彩超诊断的畸形的漏诊率为0.35%.结论:将彩超检查应用于胎儿畸形的筛查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并且不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损伤,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冉红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膝关节镜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倡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应用效果. 方法:对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所有患者膝关节镜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及IKDC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经膝关节镜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后,Lysholm及IKD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5例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90%). 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给予膝关节镜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哲;郭艳幸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与单纯结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与单纯结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4例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残端处理方法将44例患者分成2组,包埋组与结扎组,每组22例. 包埋组患者的残端处理方法为荷包包埋,对照组患者的阑尾残端采用单纯结扎的方法,对2组患者术中阑尾残端处理时间,术后各项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的残端处理时间为5.7 ±1.3分钟,对照组的残端处理时间为1.6 ± 0.8分钟,干预组的残端处理时间比较对照组长(P<0.01),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为2.4 ±0.9天,肛门排气时间为6.4 ±1.5天,住院天数2.1 ±0.3天,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为2.7 ±0.7天,肛门排气时间为6.1 ±1.9天,住院天数为1.9 ±0.1天,干预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荷包包埋法及单纯结扎法更有利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教传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小儿惊厥患儿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患儿优质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小儿惊厥者60例为护理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依从性、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及复发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依从率为80.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依从率为50.0%,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从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平均康复时间为8.5 ±1.2天,满意度评分为96.5 ±3.2分,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12.6 ±2.9天,满意度评分为89.5 ±11.2分,2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为40. 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惊厥患儿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复发,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浅谈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肾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肾损伤患者,将其进行护理总结.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42例患者均明显好转出院.结论:对其进行对症护理,患者均能恢复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国产盐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在低位腰麻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卓坦每只10ml:75mg,下同)在低位腰麻中的临床应用是不是安全,并与布比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100例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2组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50例,R组腰穿成功后注入国产0.75%盐酸罗哌卡因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ml,B组腰穿成功后注入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ml. 结果:2组临床麻醉效果均满意,2组在高阻滞平面和维持时间上相比(P>0.05)无差异. 2组在感觉阻滞方面麻醉起效时间和高平面阻滞时间上,2组相比(P<0.05)存在差异. 2组运动阻滞方面在起效时间、高平面、高平面阻滞时间、维持时间R组明显优于B组,2组相比( P<0.05)存在显著差异. 2组在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及药物处理方面B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2组相比( P<0.05)存在显著差异. 2组在1周后随访麻醉相关并发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2组在临床应用麻醉效果均满意,同等剂量的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不同,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低位腰麻的应用中好多方面优于布比卡因. 因此国产罗哌卡因在低位腰麻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ABCD2评分和ESSEN评分预测TIA发生脑梗死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预测TIA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共40例,分别采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7天、90天以及180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 结果:40例患者中,采用ABCD2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30.0%、25.0%、25.0%,而采用ESSEN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45.0%、45. 0%、60.0%. 结论:采用ESSEN评分法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进行预测,其准确性明显高于ABCD2评分法患者,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郎丰龙;董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 Castleman'病)的CT表现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及与病理特点的对应性.结果:混合型1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透明血管型7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病灶内含血管丰富,增强动脉期呈明显高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仍持续中高强化. 6例病灶内见纤维瘢痕组织对应CT上放射状或分支状低密度影,增强延迟期范围逐渐缩小;2例病灶内见变性血管壁的钙化影,1例病灶见多发囊变影,增强无强化;5例病灶周围伴多发肿大淋巴结,病理为慢性反应性淋巴结炎;5例病灶周围见增粗血管影环绕.结论: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具有典型的特征性,正确认识该病的CT表现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作者:刘艳玲;武怀昌;张东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硅纳米材料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硅纳米材料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的可行性. 方法:将神经生长因子( NGF)复合硅纳米材料. 在含有5%小牛血清和10%马的血清的RPMI-1640溶液中培养PC12细胞. 通过使用细胞浓度测定96水溶液的MTS试验确定由煅制氧化硅纳米材料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 通过卡玛斯蓝染色显像以终确定蛋白质( NGF)数量.结果:NGF可以有效的结合到介孔硅纳米材料上,药物有效结合率达到0.93%w/w(6.98%). NGF结合的硅纳米材料更有效的促进了PC12细胞的分化. 结论:该研究证明了硅纳米材料复合NGF后有效的促进了PC12细胞的分化.

    作者:聂广辰;房玉利;刘丽;薛岩;陈一凡;李佳铭;张浩;李宇实;石健;李景先;刘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探究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分析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咪唑斯汀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慢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200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替利嗪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30 例,有效5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20%;观察组患者治愈60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小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小的特点,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使得患者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李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影响.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 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腹痛缓解、血清淀粉酶复常、白细胞复常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感染及MODS发生率均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莹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7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总结经验,推广护理方法,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减少复发.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排痰,加强营养,正确鼻饲,预防压疮,做好重症肺炎的抢救及护理.结果:通过对78例病人的精心护理,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感染复发率及死亡率.结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康复与护理方法、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任尚秀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分析. 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6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粘连、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茂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防范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为临床中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接收的32例儿科患者护理纠纷事件来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的这些纠纷主要原因有静脉穿刺率低、缺乏沟通、服务意识不足等.结论: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分析,积极的改善护理中的不足,提升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世艳;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空心拉力螺钉与重建钢板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空心拉力螺钉与重建钢板治疗耻骨联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耻骨联合分离手术患者,随机分19例为观察组与1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治疗. 术后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为时半年的随访,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术后骨盆的稳定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以备对比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3 ±9.3分钟,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1 ±13.5分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4.6 ±26.4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21.4 ±103.6ml;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观察组阴性17例,阳性2例;对照组阴性16例,阳性3例. 观察组无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骨盆稳定性上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骨盆稳定性高等优点,故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