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观察

宋洁茹

关键词:护理干预, 癫痫, 依从性,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本文就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接诊的96例癫痫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激酶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的临床随访

    目的:探讨激酶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的临床随访. 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10例,根据就诊序号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给予激酶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苯那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 结果:经6个疗效治疗,观察组优19例,良29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7. 27%;对照组优4例,良32例,中10例,差9例,优良率为65. 45%,观察组在优良率上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优势,(x2 =18. 21,P<0. 05),有统计学意义. 经随访1年,观察组优良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6. 25%,对照组优良患者复发9例,复发率25%,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x2 =33. 21,P<0. 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激酶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临床随访发现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薛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分析TB/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频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并分析TB/HIV双重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并对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14例(70%),其中骨关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例(7%),血液系统3例(21.4%),神经系统3例(21.4%),皮肤过敏3例(21.4%),胃肠道4例(28.5%).14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低体质量患者、涂阳肺结核患者、静脉吸毒患者以及抗病毒治疗时间相对较晚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频率比较高.结论: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普遍比较长,因此有必要在其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重点应放在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可能较大的患者身上,主要包括:低体质量患者、涂阳肺结核患者、静脉吸毒患者以及抗病毒治疗时间相对较晚的患者.

    作者:李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09~2013年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的构成比情况,为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为我院更针对性地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9~2013年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第一诊断进行检索、统计、汇总. 结果:5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实际入院2046人次,男、女比例分别为60. 1%、39. 9%,前3位疾病分别为肝硬化(25. 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8. 6%)、肝癌(12. 3%). 结论:肝硬化为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疾病,且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肝硬化病因的绝大多数,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对预防乙型肝炎尤为重要,对乙型肝炎患者适时合理地进行抗病毒治疗是预防和延缓肝硬化的关键.

    作者:孟亚平;何汝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析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方面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2010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所收治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常规进行护理,比较2组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23例为完全依从,15例为部分依从,依从率达到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差异明显(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稳定其病情,同时促进患者积极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提高疾病知晓率.

    作者:邱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灵芝多糖对H22肝癌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对H22肝癌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制备模型、给药、小肠粘膜分离纯化.结果:在小肠粘膜淋巴细胞提取中,消化液中淋巴细胞LEL、LEP基本消失,消化所得为LPL. 淋巴细胞活力>95%.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D4 +T淋巴细胞、CD4 + / CD8 +值增大,P<0. 01,CTX组明显下降, P<0. 05, GLP组、CTX+GLP组基本没有变化.CTX组、GLP组、CTX+GLP组和模型组相比, CD4 + / CD8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CTX 组、GLP组能让 IEL中的CD4 + / CD8 +比值、CD4 +T淋巴细胞减少,P<0. 01,虽然可以提升CD4 +T淋巴细胞减少量,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灵芝多糖对H22肝癌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巨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在重症胰腺炎(按照胰腺炎分级标准符合重症胰腺炎)患者病程中的水平及变化趋势,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12月重症胰腺炎患者19例,好转14例,死亡5例,检测重症胰腺炎患者在入住重症医学科的第1、3、7天及转出ICU及死亡当天的血清PCT水平. 结果:第3天、第7天及转科及死亡当天,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比存活组高. 在观察期期间,存活组的血清PCT、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上升; PCT与APACHEⅢ评分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447、0. 602). 结论:降钙素原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能反映病程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预后相关.

    作者:拉比汉·斯麻胡鲁;沙比尔江·艾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接触苯及苯系物对工作人员的血常规的影响

    目的:探究我市接触苯及苯系物的工作人员血常规受苯及苯系物的影响状况和特点,以为工作人员创作良好的环境,尽可能降低苯及苯系物对工作人员的损害.方法:对2013年对本市接触苯及苯系物的工作人员693人进行体检,分析了接触苯及苯系物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探究工作人员长期接触苯及苯系物对自身的血常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接触苯及苯系物的工作人员受苯及苯系物的影响是不同的,且血常规检测指标中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结论:性别、工龄、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苯及苯系物接触人员的血常规检查指标,且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受苯及苯系物的影响,故须加强对影响因素的探究,为减小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提供依据.

    作者:张晓娇;王靖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24株伤口分泌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我院124株分泌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R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特殊药敏试验采用k-b法. 结果:共分离出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58例,检出率46. 7%, 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显著高于MSSA ,未发现万古霉素、奎奴普丁、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耐药的耐药株. 结论:本研究对伤口分泌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耀辉;邱卫强;娄峻;张智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到我院治疗74例胃部疾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技术检查,并观察检查效果. 结果:74例患者平均检查时间3. 8 ± 1. 0分钟,全部患者检查顺利,成功进行胃镜检查,并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行走,清醒后自我感觉良好. 检查过程中5例发生恶心呕吐,2例咳嗽. 结论:无痛胃镜检查胃部疾病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程序在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矽肺合并COPD患者30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取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4周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观察组在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4周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程序的应用可以提高矽肺合并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刘婷婷;孙辉;王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与治疗要点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并对其治疗要点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0例昏迷性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措施. 结果: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常见病因为急性酒精中毒、脑出血、脑梗死、低血糖昏迷、心源性昏迷、肝性脑病等,其百分比分别为24. 29%,21. 43%,18. 10%,5. 71%,12. 86%,12. 38%,5. 23%,患者疾病死亡率分别为心脑综合征50%,脑梗死34. 21%,脑出血24. 44%,心源性昏迷22. 22%,肝脑病11. 54%,酒精中毒7. 84%. 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较多,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对患者采取治疗的措施,能够提升抢救的成功率,从而减少死亡率.

    作者:张小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正畸治疗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前牙缺失患者,共73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37例,该组前牙缺失患者采用正畸治疗的方式进行前牙修复;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36例,该组患者采用传统式治疗方法进行前牙修复. 2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检查,并比较2组患者6个月后的前牙修复效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比较2组前牙缺失患者的前牙修复效果,可以得出:治疗组患者的前牙修复效果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的前牙修复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正畸治疗在前牙美容修复中,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牢固前牙修复体,还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并且,患者对修复后的前牙较满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罗云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探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近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消融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行药物治疗法,观察组87例行超声消融治疗,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病情均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25%,显著高于对照组78. 7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出现1例下腹痛患者,2例阴道血性分泌物患者,1例下肢疼痛患者、2例皮肤水疱患者. 对照组出现2例下腹痛患者,2例阴道血性分泌物患者,3例下肢疼痛患者、1例皮肤水疱患者.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丽;高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3例患者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心血管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残、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旨在探究各类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病是否具有相关性,报告如下.

    作者:刘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4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于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使用相差显微镜对2组血尿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和分型,使用尿液分析仪对2组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畸形率为92. 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畸形率(2. 5%),研究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谢树英;谢晖萍;唐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306例内镜下大肠腺瘤切除术老年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高频电切电凝切除大肠腺瘤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06例在年内镜下高频电切电凝切除大肠腺瘤老年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06例老年患者均成功进行大肠腺瘤摘除,均无早发或迟发性肠道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内镜下高频电切电凝切除大肠腺瘤术老年患者做好术前评估、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强调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大肠腺瘤切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陆清华;王玉民;冯丽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浅析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后侧入路方式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5例患者均是接受后侧入路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接受手术治疗后,无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HSS、Rasmussen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0. 00%、86. 67%. 结论:应用后侧入路手术方式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为确切,术后患者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也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任何严重性并发症发生,安全好.

    作者:王玉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思考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内科临床诊断及处理急性腹痛的措施及效果. 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治疗的74例急性腹痛患儿,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相关实验检查得以确诊,同时给予饮食治疗、控制感染、及时补液等针对性的处理. 结果:本组74例患儿中,治愈者65例,有效者7例,总有效率约为97. 30%;2例患儿疑似肠套叠,转入外科进行治疗. 结论:针对小儿急性腹痛的症状表现、疾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正确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治疗,能明显缓解患儿的腹痛,提高患儿的预后质量.

    作者:孙一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就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接诊的96例癫痫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宋洁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抽取2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A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B组单纯予以糖皮质激素,详细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用药后疗效. 结果:A组患者在甲状腺疼痛、肿大消失时间上明显短于B组患者(P<0. 05);在平均退热时间、压痛消退时间上也优于B组患者(P<0. O5);并且在血沉的恢复方面A组患者也优于B组患者(P<0. O5). 结论:用小剂量糖皮激素联合消炎痛的方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的临床效果优异,并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