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钟晓丰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手术, 四肢骨折, 临床效果,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以锁定加压钢板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常规钢板加压手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82.5%,2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骨折优良率为82.5%,组阃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痘发生率为12.5%,2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2例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ICU病患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和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产生次数.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82例ICU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41例,回顾性观察82例ICU病患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对比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增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ICU病患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产生和缺少有效固定、没有根据要求采用镇静剂、医疗护理不标准以及肢体约束方式不当等有密切关系.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升护理质量对病患实施健康教育、适量的使用镇静剂、有效运用约束带等能够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产生.

    作者:季春玲;谭绍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的正确诊断及治疗

    目的:研究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的原因,并总结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门诊输液中出现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的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措施,总结相关预防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一出现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医护人员立即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保证了输液的安全性.结论: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医护人员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确保用药合理、输液安全,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杜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以锁定加压钢板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常规钢板加压手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82.5%,2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骨折优良率为82.5%,组阃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痘发生率为12.5%,2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钟晓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股骨颈骨折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2组VAS评分、并发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VAS评分3.6±0.2分,与对照组5.5±0.4分相比较低,并发症发生率(6.98%)相较于对照组(27.50%)低,满意度高,2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并发症出现,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邢秀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探讨

    目的:对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发病率进行全面观察.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男性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资料571例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疾病在中老年年龄段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检查出疾病人数有502例,占总数的87.91%.其中前列腺疾病者为314例,脂肪肝为94例,肝脏囊肿为41例,胆囊息肉21例,肾囊肿23例,肝血管瘤9例.本实验研究表明,74~83岁年龄段为前列腺疾病、肝脏囊肿,肾结石和脂肪肝的高发人群,64 ~73岁为肝血管瘤的高发人群.结论:腹部彩超是一种无创检查,且操作方式较为简便,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品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间歇导尿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运用价值,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号,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间歇导尿术.观察组在伤后3~4周行间歇导尿术,对照组在伤后4周行间歇导尿术.记录2组患者间歇导尿12周后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34例(85.00%),泌尿系统感染11例(27.50%),膀胱结石1例(2.50%),观察组排尿功能重建、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发生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x2=4.267、5.028、3.914,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行早期间歇导尿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排尿功能,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结石,在临床运用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加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2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朴美兰;宋晓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骨外洗剂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外洗剂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2014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骨外洗剂熏洗的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8例,占总比例的39.12%,显效的有25例,占总比例的54.35%,有效的有2例,占总比例的4.35%,无效的有1例,占总比例2.17%,总有效率为93.47%.结论:骨外洗剂治疗膝创伤性关节炎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兴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0例新生儿PICC应用中的体会

    目的:总结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符合置管指征的30例新生儿进行了PICC置管术,回顾性分析应用PICC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体会.结果:30例患儿1次穿刺成功占27例,2次穿刺成功3例,留置期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堵管2例,无1例出现导管脱落和断裂.结论:新生儿采用PICC置管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保证静脉营养的供给,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中翠;杜方;李欣颖;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98例妇科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观察,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本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5月实施的9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得出结论,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镜下完成手术98例,全组无1例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病人均未发生压疮、泌尿系感染等护理并发症.拔引流管时间在术后24小时~48小时,均未出现大出血,在24小时内恢复肠功能,术后4天~7天出院.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及便于护理等优点.加强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霞;张继红;李立军;王晓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随访6个月,综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阃、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1.6±7.8分,优于对照组的82.4±5.2分(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优于传统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斌;程喜红;吴琦明;唐文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2组均采用补液、物理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及400万U青霉素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妇科千金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2)2组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显著降低的变化规律,治疗前后hs-CR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3)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孙丽;高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外露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辩治疗胫骨远端骨外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胫骨远端骨外露患者11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使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术后皮瓣功能,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1例,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创面以Ⅰ期愈合者10例,1例通过再次手术清创,后Ⅱ期愈合,6个月随访,胫骨远端、足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自理,无明显跛行,皮瓣移植区痛觉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胫骨远端骨外露,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治疗,其创面愈合佳,术后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理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朝伟;黄耀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尿激酶治疗,研究组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32%、80.64%,差异比较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降低脑出血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任巍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分析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使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20例使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25例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10例损害平面上界为颈段,30例在胸段,5例为腰段;8例为脊髓休克,发病20天左右产生脊髓休克恢复现象有5例;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为尿路感染,2例为不全肠梗阻,3例为呼吸道感染,2例为褥疮.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为84.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脊髓炎应及时给予激素治疗,推荐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男;李庆旭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探讨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4年共收治15例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普外科收治病人的1.9%,均于术后14天内发生,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本组病人早期应用祛聚、抗凝治疗,效果良好.结论:LDVT形成的3大因素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针对其原因进行有效预防和早期治疗干预对改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先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鼻腔填塞法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27例、治疗有效的有21例、治疗无效的有2例,分别占总数的54%、42%、4%,总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16例、治疗有效的有20例、治疗无效的有14例,分别占总数的32%、40%、28%,总治疗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方法安全、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广大相关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杜红英;刘艳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格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症状情况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躯体功能、社会性功能、饮食、睡眠、活力评分较干预前评分高,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评分低,干预后患者上腹胀痛、早饱、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程度及例数均比干预前轻微、少,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特定时间收治的93例大肠癌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7例,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2组临床相关性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除手术时间外,研究组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性指标、CRP、IgM指标值以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大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张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