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利用超声诊断肝脏疾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超声显像仪可以明确判断肝脏是否正常,以及肝脏弥漫性或占位性病变,利用声像图,结合临床病理表现和超声穿刺活检等方法,准确诊断各种肝脏疾病,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无痛苦、还可重复检查,准确性较高,为诊断和分析肝脏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张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rat disease, CAHD简称冠心病)以成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普遍应用于临床。双源CT的出现使得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大为提高。但图像质量仍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呼吸、吞咽、心律、对比剂流速及剂量等[2]。因此对病人在冠脉造影检查前、中、后进行耐心、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使部分影响因素减低甚至得到控制[3],从而提高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本文对我院就诊行双源CT冠脉造影检查患者500例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李中华;陈震(通讯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皮内缝合在会阴直切应用中的效果评价。方法:抽取2007~2008年在我院分娩行会阴直切的患者32例进行近远期观察随访,蒋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对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2例患者会阴直切后均分娩顺利,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满意。
作者:李雯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讨论补脾益肠丸、连蒲双清片、乳酸菌素片、艾司唑仑4联疗法治疗慢性小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慢性小肠炎患者予补脾益肠丸3次,每次6g,连服1个月;连蒲双清片3次,每次3片,连服半个月;乳酸菌素片3次,每次3片,连服1个月;艾司唑仑每晚1次,每次2mg,连服1周;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愈16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结论:补脾益肠丸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连蒲双清片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乳酸菌素片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艾司唑仑抗焦虑,缓解精神紧张。4药联用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小肠炎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梗死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症状体征。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急性期处理尤为重要[1]。近年来,我院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发病率不高,但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易误诊漏诊等特点,严重威胁产妇及其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早起诊断及治疗措施,以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剖宫产后婴儿均存活,恢复出院。8例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胎膜早破,保守治疗至孕35周剖宫产,1例经家属要求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其余6例均保胎成功并经阴道分娩,母婴均存活。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虽然不很常见,但可以造成流产、早产、死产以及围生期婴儿的死亡率升高,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应提高警惕,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作者:阿里木江·尤努斯;阿力木江·热杰普;郭仁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8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患者体制差、滥用抗生素、医疗机械污染及医护人员工作疏忽是导致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护理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宁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同时采取玻璃酸钠和熏洗方的治疗手段,探究这种联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0名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人采用玻璃酸钠加熏洗方联合治疗,对照组40人仅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5周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理膝关节疼痛缓解人数为40(100%),超过对照组的25(62.50%)人,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膝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有35(87.50%)人,对照组仅有21(52.50%)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与熏洗方联合应用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比单用玻璃酸钠具有更好的效果,且经过治疗后膝关节在功能使用方面更灵活,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赵良虎;黄金;刘典峰;陈志强;杨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造影剂导致的肾病(造影剂肾病, contrast-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大原因[1]。本文对在我院接受心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发生CIN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后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等提供参考。
作者:吴海霞;王成全;冯雪影;白焱;王妍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系由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所致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可侵犯皮肤、粘膜、指甲等表浅组织,也可经血行播散至各脏器引起深部感染,但后者的致病菌较难以培养法检出而常藉免疫测定来确诊。本菌一旦入侵内脏,常致严重后果,血型播散所致侵袭型的病情尤为闪险而常致死亡后果。与新生隐球菌病相似以检测患者特异抗原(念珠菌特异抗原及其代谢物如甘露聚糖、烯醇酶、HSP-90抗原等)阳性率为高,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也可测定其特异抗体。
作者: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以来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腹水消失,门静脉宽度<12 mm以下,肝纤维化指标正常,显效率达85%。腹水消失或一半以上消失,肝功能1~3项没有恢复正常,有效率12%。结论:早期病例强调病因治疗和防治肝纤维化形成。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治疗并发症。
作者:张颖;郭枫;吴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提速频谱医疗带对运动系统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岛地区运动系统伤病患者860例,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提速频谱医疗带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按10天1个疗程计算,平均治疗时间0.8个疗程,总有效率99.2%,优良率89.0%。长期随访,无并发症,复发率低。结论:中药提速频谱医疗带有中药和频谱双重作用,可以缩短运动系统伤病的恢复时间,治愈率高,使用简单安全,携带方便,价格便宜,适宜基层使用推广。
作者:修先伦;吴银松;傅廷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重点肌群强化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安全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接受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锻炼组与对照各63例。其中2组均接受现代功能康复技术的步行训练与平衡训练,锻炼组在上述基础上强化加入髋外展肌群的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使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以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分别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持续随访直至半年后,记录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BBS,Holden的功能步行分类级别较治疗之前有着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锻炼组的评分级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随访半年后,治疗结束的半年内锻炼组患者发生跌倒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增加重点肌群的锻炼可以明显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加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屈泽;李宣;黄元芳;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36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1次穿剌置管成功,首次引流液30~500ml,引流后1~2天患者全身症状和体征迅速好转,7~1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住院7~14天带PTGBD外引流管出院,平均住院10.5天,置管1个月后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未出现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急性胆囊患者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全面严密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及时发现及减少并发症。
作者:段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临床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0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抽取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被我院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患者76例,在结合用药指导、心理治疗、健康护理、生活调理等综合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同时选取65名患者做一般护理,并将其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76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在医生的有效治疗和医务工作者针对性的护理下,临床治理效果十分明显,76名患者全部病愈并如其办理出院手续,没有发生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的现象。结论: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慢性胃溃疡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十分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实现更加有效的病情治疗效果,在临床过程中提倡积极推广。
作者:杨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2种试剂检测CK-MB的结果,并分析2种试剂对于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临床符合度,以选择适合本室的检测试剂。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用2种不同试剂检测15份健康体检样本和5份确诊AMI病人标本,每份标本分别检测2次,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实验试剂平均%CK-MB为8.5%、灵敏度100%和特异性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试剂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要求,所以选择实验试剂作为本室CK-MB检测试剂。
作者:刘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降糖、降脂、创面处理等基础治疗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溃疡,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安全可靠。
作者:刘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成功脱机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成功脱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整体护理之后,患者中有27例病情获得明显好转出院,治疗康复率达到了93%。有1例患病情较重,有并发症存在,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结论:通过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科学治疗和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的产生,同时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李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SOD和MD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加压法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各组于术后3天检测视网膜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七叶皂苷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叶皂苷钠可抵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作者:林美英;林水龙;赵晓馥;陈三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