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王芳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成功脱机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成功脱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 PPHN)是指生后由于肺血管阻力的持续增加和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力时,大量血液通过开放的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产生右房向左房、肺动脉向胸主动脉的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发绀。 PPHN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1/1400。

    作者:彭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治疗方式在腹外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措施在腹外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腹外伤患者共150例,上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脏器损伤。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积极恰当的施救,具体治疗效果如下:观察组患者中治愈97例,3例患者死亡,其中失血性休克1例,感染性休克例,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中41例患者治愈,其余9例患者中,3例合并颅脑损伤脑疝死亡,2例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患者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感染性休克。观察组治愈率为97.0%,对照组治愈率为82.0%。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腹外伤救治中的有效治疗措施,但要根据患者具体伤情和病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小儿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针对小儿骨折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舒适护理在小儿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儿140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儿加行舒适护理,对2组患儿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组患儿骨折关节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2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小儿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患儿康复率,值得推广。

    作者:崔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整形外科技术在急诊外伤缝合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在急诊外伤的治疗中,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使外伤患者在功能和形态上得到大限度的恢复。方法:对我科765例各类急诊外伤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清创缝合、皮瓣转移或植皮术进行综合修复。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恢复快,创伤小,无明显功能及外形异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对急诊外伤应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综合修复,使伤后功能和外观得到理想恢复,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郭群;肖鸿;邱炜;刘垠;肖敏勤(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cG蛋白复合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形成是由于人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使某一部分细胞发生一系列基因突变而具有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能力所导致,其中具有转移能力肿瘤称为恶性肿瘤。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肿瘤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共同作用结果。而Reya等[1]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指出肿瘤生长和转移是由于其内部一部分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所造成的结果,即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种数量较少干细胞样癌细胞亚群,其同时具有癌细胞和干细胞特征,是肿瘤形成起始细胞,在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细胞称为CSCs。而大量研究表明PcGs在调控CSCs的自我更新、转移和治疗耐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因此,本文针对PcGs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宋海彬;李建国;毛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期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对比单纯使用干扰素或单纯使用LEEP,干扰素联合LEEP及对照组对CINⅠ的疗效观察。方法:选自CINI患者221例。根据自愿选择原则分为4组,第1治疗组使用干扰素治疗55例,第2治疗组单纯使用LEEP治疗53例,第3治疗组使用干扰素+LEEP治疗56例,第4组为对照组57例。结果:使用辛复宁组治疗1组及3组有效率为71%及85%,与未使用辛复宁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对比,p<0.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治疗CINⅠ的疗效中,治疗1组与对照组对比,p<0.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与对照组对比,p<0.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组与对照组对比,p<0.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组与治疗1组对比,p<0.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组与治疗2组对比,p<0.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与治疗2组对比,p>0.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能有效地治疗宫颈持续性 HPV感染,局部用药简单、方便、副反应少。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LEEP治疗CINⅠ的疗效佳,优于单纯的LEEP或单纯的辛复宁治疗,而用辛复宁及LEEP,或用辛复宁加LEEP均比对照组疗效好。辛复宁栓剂联合LEEP治疗CIN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涛;李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硬化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以来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腹水消失,门静脉宽度<12 mm以下,肝纤维化指标正常,显效率达85%。腹水消失或一半以上消失,肝功能1~3项没有恢复正常,有效率12%。结论:早期病例强调病因治疗和防治肝纤维化形成。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治疗并发症。

    作者:张颖;郭枫;吴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彩超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肾动脉血流参数的观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重度子痫前期妇女肾动脉血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0例重度子痫前期妇女为研究对象(研究组),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彩超检测下肾动脉血流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以同期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肾动脉PSV、ED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SV/EDV、AT及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患者肾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彩超相对客观地评估了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了解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肾脏血供、患者病情监护及预测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怡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移植手术的护理措施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根本的方法。肝移植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3年,美国移植学家Starzl实施了世界首例临床肝移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CsA、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体外静脉转流技术、新型器官保存液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肝移植的疗效稳步提高。目前肝移植病人1年的生存率已达80%~90%,5年生存率达70%~80%。1临床资料:回顾我院从2011年6~12月期间收治的7例该病患者,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44~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1.4岁。

    作者:单卫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观察其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监测β-HCG下降情况,定期复查阴超,监测附件包块大小变化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62例患者中56例治愈,失败6例,治愈率9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疗效可靠,服用安全方便,值得我们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贺雪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结果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果与冠脉造影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对比两者检测结果。结果:将冠脉造影结果作为检测金标准,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81%、67%、95%。结论:64排螺旋CT和冠脉造影均能够有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准确性,且CT检查具有无创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及健康护理服务的需求水平日益增高。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外科领域中体现医学高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1]。手术室护理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专业护理。但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手术室的护理也应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

    作者:云红梅;叶丽;黄桂平;任小华;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参考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5年内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积液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同样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创口小,恢复快,有助于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康复,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多项白介素的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多项白介素的水平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A组,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82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检测2组人员血清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白介素中的IL-18及IL-6的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患者的CK、CK-MB、IL-18及IL-6的水平明显较B组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多项白介素的水平能够明显表现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疾病病变程度,并对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判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瑞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K-MB检测试剂的选择

    目的:比较2种试剂检测CK-MB的结果,并分析2种试剂对于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临床符合度,以选择适合本室的检测试剂。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用2种不同试剂检测15份健康体检样本和5份确诊AMI病人标本,每份标本分别检测2次,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实验试剂平均%CK-MB为8.5%、灵敏度100%和特异性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试剂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要求,所以选择实验试剂作为本室CK-MB检测试剂。

    作者:刘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直接接触史鼠药中毒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发现全身瘀斑5天”入院入院时查体:查体:T37℃,P140次/min,R30次/min,Wt13Kg,一般情况欠佳,发育、营养尚可,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口唇无发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分布,硬币大小,部分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腔黏膜无充血,舌尖可见出血点分布,咽无充血,咽后壁未见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40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患儿无血友病及其它出血性疾病家族史。无明显毒物接触史。入院院后实验室资料:血常规提示:WBC8.26X109/L,N%52.4%,L%40.3%, RBC4.33X1012/L, HGB113g/l,PLT327X109/L。凝血4项回报示:PT120秒, APTT178.4秒,TT正常,纤维蛋白原4.07g/l。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阴性。入院诊断:皮肤出血原因待查?入院后予“酚磺乙胺、维生素K1”止血、“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予输滤白普通冰冻血浆200ml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住院5天,患儿病情好转,无新发出血而出院。1周后患儿因“鼻出血5小时”再次入院。出血量不多,约5ml左右。复查血常规:WBC5.26×109/L, N%62.4%,L%30.3%, RBC4.35×1012/L,HGB110g/l,PLT250×109/L。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回报: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2%,凝血因子Ⅹ活性测定15%,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39%,凝血因子Ⅸ活性测定13%,均明显低于参考值范围,凝血因子Ⅷ活性测定90%(正常)。复查凝血4项回报APTT150秒、PT160.5秒。明显超过测定值范围,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正常范围。继续给维生素k1、血浆等输注后出血症状好转,鼻出血停止。经请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吴润晖教授远程会诊考虑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鼠药中毒可能)。本地区无鼠药中毒的鉴定技术,家长无条件到北京行毒物鉴定。现定期给患儿应用维生素K1治疗,避免相关毒物接触,现随诊3个月,患儿现无明显出血症状。家长及患儿反复回忆患儿并无明显进食鼠药污染的食物史,但有常食街边地摊烧烤的习惯,也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出现,故考虑致患儿出血的原因应为不洁饮食习惯所致。目前患儿病情稳定,检测APTT/PT仍不正常,还在定期维生素k治疗及随访中。

    作者:陆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参考组患者采用经膀胱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肿瘤切除率为100%,参考组患者膀胱肿瘤切除率为72.7%,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参考组,P<0.05,为期2~24个月随访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手术治疗较为彻底,值得推广。

    作者:张朝晖;东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胎儿脐带绕颈脐动脉S/D值与新生儿评分关系的观察分析

    目的:对脐带绕颈脐动脉S/D值与新生儿评分关系的观察分析。方法:通过对118例足月头位单胎脐带绕颈的孕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脐动脉S/D值与产后新生儿评分关系的观察分析。结果:观察发现脐动脉S/D值≥3组产后新生儿评分明显小于脐动脉S/D值<3组。结论:脐带绕颈胎儿测定脐动脉S/D值对其预测产后的重要性。

    作者:张俊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用于诊断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用于诊断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3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其超声诊断检查结果。结果:63例脂肪肝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其中,39例轻度脂肪肝,14例中度脂肪肝,10例重度脂肪肝。结论:脂肪肝特异性不明显,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将超声用于诊断脂肪肝中,创伤小、特异性强、重复性号,效率高,对及早诊断和治疗脂肪肝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尚晓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防治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资料,针对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子宫穿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分析其防治措施。结果:所选取的24例患者中,均痊愈出院。结论:妇科计划生育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子宫穿孔,操作者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具备高度责任心,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过程,做好穿孔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