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李晖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 护理, 内科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整体护理之后,患者中有27例病情获得明显好转出院,治疗康复率达到了93%。有1例患病情较重,有并发症存在,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结论:通过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科学治疗和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的产生,同时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R与CT检查闭合性胸部创伤分析

    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给予患者DR摄片及CT扫描,对其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DR摄片像相比,CT扫描在肺挫伤、撕裂伤等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P<0.05)。结论: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患者DR摄像及CT扫描联合检查,有利于提高闭合性胸部创伤的诊断率。

    作者:李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分析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过去2年中来我院进行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其病患的恢复情况较为良好,患者除了身体比较健康之外,心理也比较舒畅,生活质量获得了提升。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干预性护理能够帮助他们尽快的恢复健康,并且降低了护患冲突的几率。

    作者:崔心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运用定位抢救模式提高急诊护士儿科急救能力的体会

    目的:通过运用定位抢救模式实施儿科急救,提高急诊护士儿科急救抢救能力。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以来急诊科收治儿科抢救病人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实施定位抢救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结果:运用定位抢救模式实施救护后,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操作、急救仪器的使用情况、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同事间的配合、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有所上升。结论:通过运用定位抢救模式实施儿科急救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儿科急救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冯小华;姬宇;马晓敏;高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乡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综合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及分布特点,针对性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从而招募合格的献血者,提高血液质量并降低输血后梅毒感染的风险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21581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总结梅毒在人群中感染及分布特点。结果:本地区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不合格率为0.226%,2008年~2012年随着采血人次的上升呈现先升后下降趋势;职业为工人农民的26~45岁青壮年检出率高,学生军人低结论:我国献血法提倡学生军人国家公务人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但是更多的企业团体、农民等多个阶层,因此可以针对性开展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社会道德及普及性卫生知识、预防性病传播途径知识,保护好珍贵的血液资源。

    作者:王富强;王新梅;秦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及满意率均比常规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轻SAH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LISA检测抗-HBc和抗-HBe假阳性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抗-HBe与抗-HBc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方法: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抗-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抗-HBe阳性血清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法)复检,ELISA法初检呈阳性,而TRFIA法复检呈阴性,则判断为假阳性。结果:对应用ELISA法2次检出的156例抗-HBc阳性血清标本和144例抗-HBe阳性血清标本,TRFIA复检检出抗-HBc阳性142例,抗-HBe阳性126例,以此判断,ELISA法检出假阳性率抗-HBc为8.97%,抗-HBe为12.5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ELISA检测抗-HBc和抗-HBe出现假阳性的因素有多种,对怀疑其为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该采用 TRFIA法等检测方法重检。

    作者:蒿会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普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研究

    目的:密切观察普外科患者的康复过程,分析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呼吸道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112名进行围手术期对呼吸道管理,其中对照组56名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6名采取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综合护理,统计2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控制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呼吸道总感染率达28.57%,而观察组的呼吸道总感染率仅为7.14%,且后者咳嗽、发热、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前者,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呼吸道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在普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感染控制方面,比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更具有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常规造血原料补充的前提下,应用重组促红素3000 IU每周3次皮下注射的方法。结果:经过4个月治疗,108例肾性贫血患者,贫血得到纠正,总要效率100﹪。血红蛋白达11~12.3g/dl 62例占57.4﹪,血红蛋白10.3~10.9g/dl 44例占42.6﹪。血红蛋白9.6~9.8g/dl 2例占1.9﹪。结论:重组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Hb至靶目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红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对外伤性皮肤清创方法的改进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外伤患者急剧增加,患者多因突发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创面带有各种异物与污垢,清洗这些污垢,运用传统的肥皂乳与松节油清洗,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现我院自行运用外科刷手液进行创面清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贞;杨新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论补阳还五汤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为清朝名医王清任所创,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少而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原药物组成及药量为:生黄芪4两,归尾2钱,赤芍钱半,地龙1钱,去土川芎1钱,桃仁1钱,红花1钱,水煎服。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原方的量,清朝1钱相当于现在的3g,只对气虚明显的有较好的效果,而对有瘀阻引起的效果不明显,往往是病重药轻,于是我们把原方改为:生黄芪120g,归尾15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适用于以上主治之病。当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其他药物,“有是病,用是药”,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房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经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0例患者术中维持适宜腹内压,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中配合及护理均顺利,手术均获成功,未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对于保证腹腔镜手术成功,避免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邓莉曼;蔡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及意义

    目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1028例患者,对其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展开进一步鉴定与分析。结果:经统计,本组研究对象共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23例,阳性率为2.24%;其中抗-cE所占比例高,其次为抗-cE+自身抗体、抗-E等。结论:在临床输血前展开相应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将提高输血安全,对溶血性输血反应可展开积极预防,值得关注。

    作者:侯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 PPHN)是指生后由于肺血管阻力的持续增加和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力时,大量血液通过开放的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产生右房向左房、肺动脉向胸主动脉的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发绀。 PPHN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1/1400。

    作者:彭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直接接触史鼠药中毒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发现全身瘀斑5天”入院入院时查体:查体:T37℃,P140次/min,R30次/min,Wt13Kg,一般情况欠佳,发育、营养尚可,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口唇无发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分布,硬币大小,部分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腔黏膜无充血,舌尖可见出血点分布,咽无充血,咽后壁未见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40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患儿无血友病及其它出血性疾病家族史。无明显毒物接触史。入院院后实验室资料:血常规提示:WBC8.26X109/L,N%52.4%,L%40.3%, RBC4.33X1012/L, HGB113g/l,PLT327X109/L。凝血4项回报示:PT120秒, APTT178.4秒,TT正常,纤维蛋白原4.07g/l。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阴性。入院诊断:皮肤出血原因待查?入院后予“酚磺乙胺、维生素K1”止血、“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予输滤白普通冰冻血浆200ml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住院5天,患儿病情好转,无新发出血而出院。1周后患儿因“鼻出血5小时”再次入院。出血量不多,约5ml左右。复查血常规:WBC5.26×109/L, N%62.4%,L%30.3%, RBC4.35×1012/L,HGB110g/l,PLT250×109/L。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回报: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2%,凝血因子Ⅹ活性测定15%,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39%,凝血因子Ⅸ活性测定13%,均明显低于参考值范围,凝血因子Ⅷ活性测定90%(正常)。复查凝血4项回报APTT150秒、PT160.5秒。明显超过测定值范围,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正常范围。继续给维生素k1、血浆等输注后出血症状好转,鼻出血停止。经请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吴润晖教授远程会诊考虑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鼠药中毒可能)。本地区无鼠药中毒的鉴定技术,家长无条件到北京行毒物鉴定。现定期给患儿应用维生素K1治疗,避免相关毒物接触,现随诊3个月,患儿现无明显出血症状。家长及患儿反复回忆患儿并无明显进食鼠药污染的食物史,但有常食街边地摊烧烤的习惯,也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出现,故考虑致患儿出血的原因应为不洁饮食习惯所致。目前患儿病情稳定,检测APTT/PT仍不正常,还在定期维生素k治疗及随访中。

    作者:陆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9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早晚餐前30分钟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口服。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早、晚餐前30分钟口服。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贾淑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危重病人分区分级管理1500例体会

    根据卫生部颁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1],我院急诊医学科按照指导原则相关要求,将急诊病人进行分级分区管理。科室分成红、黄、绿3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非急症病人4级。提高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的医疗安全。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医学科分为急诊ICU、急诊监护室、急诊留观室、住院病房、门诊输液室5个部分。急诊ICU为红区、急诊监护室为黄区、急诊留观室为绿区。2011年7月~2013年7月,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急诊服务,同时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办法。急诊病人:胸痛、呼吸困难150例,急性腹痛83例,急性颅脑外伤112例,急性创伤458例,急性中毒547例,其它急诊150例。

    作者:杨维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新诊断重症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新诊断重症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34例)、B(34例)。其中A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B组应用每天八次采集指血监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A组血糖控制水平更为理想,胰岛素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发生低血糖次数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实时监测体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指导胰岛素泵进行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良好。

    作者:杨世敏;魏丽;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科治疗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腔内血流由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层,动脉中层与外膜分离,形成假腔。其病理基础是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的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可引起夹层破裂、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其病因复杂,包括高血压、遗传因素、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如主动脉二叶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发育不全等、动脉粥样硬化、外伤与医源性损伤及结缔组织代谢异常等。 DeBakey等按病理解剖及主动脉造影,主要是内膜撕裂部位,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Ⅰ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至腹主动脉;Ⅱ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限于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Ⅲ型内膜撕裂口位于降主动脉,沿主动脉向远端扩展。 Stanford 法则将主动脉夹层分为A型,即DeBakey的Ⅰ型和Ⅱ型,约占全部病例的2/3;B 型,即De-Bakey的Ⅲ型,约占1/3,此种分类简单方便,临床常用,具有实际意义。Ⅰ、Ⅱ型者的发病年龄较轻,以马凡综合征所致的囊性中层退行性变常见,Ⅲ型的发病年龄较大,多伴有高血压。

    作者:张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住院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生活习惯等情况。然后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患者在出院后的遵医依从性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情况随访半年。结果:干预组的遵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率也有较大提高,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心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有积极作用。

    作者:洪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治疗于我院的77例首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Q组(齐拉西酮治疗组)38例及A组(奥氮平治疗组)39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Q组总有效率84.2%,A组总有效率87.2%,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Q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奥氮平及齐拉西酮治疗首发型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相似,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

    作者:刘晓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