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立峰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诊治乳腺疾病的独特优势。方法:通过分析微创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总结乳腺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劣性。结果:乳腺微创手术患者生理上表现为应急反应低、免疫功能抑制小、器官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乳腺疾病诊治中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定位定性准确,手术疤痕微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旭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X线钼靶两种临床诊断试在乳腺肿块性质诊断过程中的优势、价值,以及2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118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的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2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超声与X线钼靶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8例乳腺肿块性质中,有38例增生性结节患者,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6.72%,47.23,经T检验,P值为0.0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6例乳腺囊肿患者,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25%,73.69%,经T检验,P值为0.0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纤维腺瘤,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68%,71.09%,经T检验,P值为0.00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8例乳腺癌患者是,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39%,72.26%,经T检验,P值为0.12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与X线钼靶诊断乳腺肿块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肿块性质时,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然而,相对于良性肿块的诊断,超声更敏感;对于不典型肿块和乳腺癌,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作者:李淑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1]。用L-dopa治疗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为进一步完善L-dopa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只成功建模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 L-dopa组和vehicle对照组),每组6只,L-dopa组和vehicle对照组分别以1、3、5、7、14天腹腔注射L-dopa和生理盐水,观察阿扑吗啡(Apomorphine, APO)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变化。结果:在行为学上, L-dopa组在治疗后2小时,APO诱导的旋转启动时间明显缩短,5天后逐渐延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实验组旋转圈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治疗前后旋转圈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腹腔注射L-dopa可改善APO诱导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
作者:刘中海;郭兴春;金红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α-HBDH酶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血清α-HBDH酶检测,同时设立38例正常对照组。结果:(1)40例肌钙蛋白T( cTnT)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平均血清α-HBDH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大面积脑梗死组α-HBDH值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3)脑梗死恢复期血清α-HBDH值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结论:α-HBDH可用来判断脑梗死后是否有新的梗死或梗死面积是否扩大及病情好转与否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
作者:苏建华;林伟;唐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误诊为菌痢的6例病例的诊治体会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菌痢的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性痢疾易与其他腹泻的疾病相混淆,如不加以注意,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结论:病人入院后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修正诊断和治疗方案,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作者:孔娟;张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 HSP)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见于成人的急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积皮肤、肾脏、胃肠道和关节,表现为紫癜性皮疹、腹部疼痛、紫癜性肾炎和关节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是HSP的主要免疫病理机制[1]。血液灌流能针对性的清除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大大降低炎症介质在HSP的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我科有12例患儿选用了HA280血液灌流器进行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菁;戴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目前我们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程长,大部分患者愈后不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可以说脑卒中也是一种身心疾病,精神、心理、情绪影响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和转归,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修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对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采集的300例阳性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直接药物敏感试验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2种检测结果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经过检验,直接细菌鉴定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一致性为87.9%。2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药物耐药以及中毒(度)敏感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快速的确定的病原菌以及药物敏感结果,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升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犹真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1]。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两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
作者:井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77岁,因“左大腿包块疼痛10天”入院。患者在10天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有一包块,如鸭蛋大小,触摸时有压痛感,局部无红肿。2天前包块突然增大、疼痛,遂来我院就诊。门诊B超显示,左大腿内侧肌肉层内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13 cm×2.7 cm×4.1 cm,距表皮约0.35 cm,边界清,呈梭型,内呈纤维条索样,可见彩色血流显示,超生提示左大腿内侧肌肉低回声包块,注意肌纤维瘤(图1)。门诊以“下肢结缔组织良性肿瘤”收入骨科。入院查体:左大腿中段内侧肿胀,皮肤颜色正常,无破溃,可触及约10 cm ×5.0 cm×3.0 cm大小包块,质硬、较光滑、界欠清、压痛、移动度良好,左下肢感觉无减退,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活动良好。入院行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在腰麻下取左大腿包块处前方纵行切口,长约8.0 cm。切开皮肤、皮下,切开筋膜、肌膜,见约10 cm×5.0 cm×4.0 cm大小的瘢痕样硬结,黄白相间,界不清。手术中保留正常的肌组织,将失活变性肌组织完整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伤口拆线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光镜下可见在肌纤维周围有大量黏液样基质,其间可见嗜碱性大细胞(图2),诊断为增生性肌炎。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表现。
作者:李洪波;张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主要症状和体征、出血部位、治疗、转归,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轻致残率和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引起脑出血高发年龄在45~67岁,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结论:高血压是脑出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对防治脑出血至关重要,只有控制高血压,才能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
作者:龚继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抗生素不良反应观察及采取措施。方法:针对我科2008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患者术后感染使用抗生素产生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痰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输血、不合理用药是产生耐药菌及二重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和避免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输血,减少手术耗时,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熟练掌握用药安全常识。
作者:周方红;赵凤华;陈芳;魏凤梅;孙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加常规保胎治疗,同期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仅于妊娠后给予常规保胎治疗,监测观察组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情况,比较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率达86.0%,观察组封闭抗体转阳性患者妊娠成功率达81.4%,观察组封闭抗体仍为阴性患者妊娠成功率28.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50例患者妊娠成功率为74.0%,而对照组则为35.7%,2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再次妊娠成功率,而封闭抗体的检测可以预测治疗后的效果。
作者:王云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颅底凹陷病例在我所少见,作者近来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朱某,女,60岁,住干休所。间断头晕1年余加重1天于2012年4月10日就诊。患者1年来劳累时发生头晕,行走困难,无耳鸣,经过吸氧、使用扩血管药物、理疗和对症治疗好转。近来发作频繁,不能做扭头动作,转动越来越困难,经常颈部按摩和理疗,逐渐出现上肢肌力下降。既往有颈椎病史,无梅里埃病史。体检:T36.5℃、P86次/min、R20次/min、BP110/70mmHg。神清,精神欠佳,语言清晰,自主体位,颈部短粗,颈部前屈、后伸活动度可,左右屈活动度可,左旋活动受限,右旋活动度可。心肺腹无异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四肢及躯干部感觉正常。辅助检查:头部MR,无异常。颈椎MR平扫+增强示:(1)颅底凹陷症;(2)寰椎右侧侧块、前弓、枢椎占位,考虑骨源性肿瘤可能性大。(3)颈椎骨质增生;(4)颈3、4椎体融合畸形。初步诊断:(1)颅底凹陷症;(2)寰椎关节脱位;(3)右侧寰椎侧块破坏性质待查。治疗: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钢板复位融合内固定+后路颈椎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活检提示:软组织有增生并异形,考虑为内生性软骨瘤。现佩戴颈围,头晕症状消失,自觉体力恢复,肌力恢复正常。
作者:叶菲;杨烜;胡银;朱京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过去2年中来我院进行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其病患的恢复情况较为良好,患者除了身体比较健康之外,心理也比较舒畅,生活质量获得了提升。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干预性护理能够帮助他们尽快的恢复健康,并且降低了护患冲突的几率。
作者:崔心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优良率为%,B组患者总优良率为%,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展开护理工作,能给予患者生理上及心理上的优质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效促进身体放入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秋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谈谈低位小切口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82例,上述患者均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本组患者均麻醉成功后实施手术,其中颈丛麻醉或者联合局麻患者共21例,全身麻醉患者共61例。上述患者均采用地位小切口,其中切口长度3.5~5.0cm,平均切口为4.5cm。手术过程中保护后返神经,避免术后出现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术后24小时拔除引流条。结果:本组8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小时拔除引流条,伤口均1期愈合。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4.5±1.3天;术后患者无声音嘶哑、血肿、低钙抽搐等临床症状。切口愈合后切口位置不容易发现,具有美容效果,切口周围没有肿胀发生,患者对手术切口情况较为满意。结论:低位小切口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美容效果,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李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临床用药依从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2年度糖尿病患者的处方100张(有联系方式的),还有2012年度门诊药房药物咨询窗口糖尿病患者咨询资料20份,调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随时记录不依从的原因。结果:参与回访和咨询患者共计97例,其中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完全不依从分别为39例(40.21%)、55例(56.70%)、3例(3.09%)。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因素为缺乏糖尿病知识(25.86%)。结论:临床药师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服务于患者,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保证临床用药更加合理、有效、经济,更好地达到临床疗效。
作者: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羊水栓塞(AFE)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发生于足月妊娠分娩时产妇死亡率可达80%,亦可发生于中期妊娠引产或大月份钳刮术时。
作者:邹慧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常导致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一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