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直接与常规药敏实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犹真明

关键词:药物敏感实验, 临床血液, 细菌检验
摘要:目的:针对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对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采集的300例阳性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直接药物敏感试验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2种检测结果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经过检验,直接细菌鉴定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一致性为87.9%。2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药物耐药以及中毒(度)敏感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快速的确定的病原菌以及药物敏感结果,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升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咪唑斯汀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口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45例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2组均外用曲咪新乳膏、炉甘石洗剂,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45例,痊愈率71.11%,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率51.16%,有效率69.77%,2组痊愈率相比x2=3.69,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有效率相比x2=6.4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口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锡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接收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病患者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新生儿黄疸病患者7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我院蓝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这些护理措施在新生儿黄疸病治疗中的意义。结果:76例患儿均康复出院,其中61.84%患儿1次治愈,28.95%患儿2次治愈,6.58%患儿3次治愈,28.95%患儿4次治愈。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5%,7.89%黄疸消退后在4.0~7.6小时有轻微黄疸反弹,在2天后消退。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病治疗中,蓝光照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护理,对于新生儿身体健康及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观察其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监测β-HCG下降情况,定期复查阴超,监测附件包块大小变化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62例患者中56例治愈,失败6例,治愈率9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疗效可靠,服用安全方便,值得我们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贺雪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组织行为是提高执行力的原动力

    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在组织里享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领导的职责和素质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民主性,凝集的是思想、统一的是目标,领导的是人心。组织的先进性是制定目标、完善制定、合理决策的关键!所谓“执行”就是把目标变成结果的行动,执行的关键是检查,把目标变成事实。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2个要素--组织行为和个人素质。

    作者:邓义宝;胡传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1岁~12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82例,从术前的心理护理、皮牵引护理,术后生命体征观察、支架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做好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82例均获满意疗效,痊愈出院。结论: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精心护理,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萍(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9例,本组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19例患者全部达到了康复。结论:我院在甲状腺亢进的外科治疗中,采用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及对患者的知识指导,是取得临床护理佳效果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10例误诊分析

    目的:通过对近5年来我院的10例急性胰腺炎误诊病例分析,总结其中经验教训,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急性胰腺炎误诊病例1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误诊疾病来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胃肠疾病5例、胆道疾病4例、尿路结石1例。结论:急性胰腺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轻重不一,早期诊断较困难,要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客观认真的分析辅助检查。

    作者:刘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检中心无缝隙服务的体会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进行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体检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调查分析[1],客户对体检流程的便捷省时、环境的舒适、健康保障服务、体检套餐选择、隐私保护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我院通过对各个方面的不断改善,总结出了无缝隙服务的理念。通过服务的改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阮宇;邓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异甘草酸镁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保肝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在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中的保肝作用。方法: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150mg/d)行保肝治疗,连续用药14d。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但在复常天数上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无变化,TACE结束后第3天、7天对照组总胆红素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P <0.01),TACE结束后第14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治疗组( P <0.05);TACE结束后第3天、7天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组明升高( P <0.01), TACE结束后第14天降至正常;对照组白蛋白与治疗组比较:TACE结束后第7天开始明显下降( P <0.05), TA-CE结束后第14天有所回升,但未至正常水平( 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保护肝功能,增强患者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孙正令;武倩;王焕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8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都能够耐受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有效补充了患者术后营养,减少输液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并对十二指肠营养管科学细致的护理,使其为患者术后的营养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瑞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分析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患者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治疗,疗程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用PANSS和TESS评价其治疗效果和有无副作用。结果:经齐拉西酮治疗后的精神病患者治疗前后的 PANSS总分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阳性、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的评分都比治疗前低( 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蒋燕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引入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0级专科护生为对照组,2011级专科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班采用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比较2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得分89.9±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得分72.3±8.1分,差异显著(t=13.3041,P<0.05);实验组学生模拟问诊考核得分86.2±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模拟问诊考核得分76.5±5.1分,差异显著(t=9.9562,P<0.05)。结论:核心能力培养模式通过个案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设置、导演式带教等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善了教学质量。

    作者:常颖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33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痰热清+常规治疗组)67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6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比较2组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2.1%,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2.6±1.1天、临床体征缓解平均时间为3.3±1.2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明显,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未0.0%,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显著增加治疗效果,同时不明显增加药物副作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高真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中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化疗和放疗在治疗早中期肺癌的优势、价值,以及2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380例经手术明确病理诊断的早中期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化疗和放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病人1年和5年的存活率状况。结果:在380例早中期肺癌患者中,化疗组190人,1年后存活率51.50%,放疗组190人,1年后存活率为67.21%,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12,说明放疗组1年存活率高于化疗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组190人,5年后存活率26.12%,放疗组190人,5年后存活率为12.36%,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02,说明化疗组5年存活率高于放疗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中期肺癌患者来说,早期放疗效果及1年后的存活率放疗优于化疗,而5年后的存活率化疗优于放疗,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80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子宫腺肌病30例,均进行超声诊断与联合治疗。结果:二维超声显示2组内膜都呈现均匀性增厚,病灶与周围肌层没有界限,内部不均匀性回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动脉血流RI值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患者(P<0.05)。所有患者都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彩色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有很好的效果,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能取得很好的预后。

    作者:闵庆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8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治疗价值,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的提供建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科在2012年4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79例(开腹手术),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3±7.4分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2.5±13.6ml,术后排气时间20.9±7.36小时,术后住院时间4.5±1.5天,1年内妊娠率64.2%,与对照组计较,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术后妊娠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汤素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于高龄患者慢阻肺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2011年~2013年我院共有9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将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住院前2组患者的SAS、SDS、PaO2、PaCO2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后2组患者的SAS、SDS、PaO2、PaCO2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11.2±2.4天,对照组平均住院18.2±3.1天,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容易产生各种心理情绪,需要对其提供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治疗效果提升。

    作者:李姣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1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 CPFE)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诊断的CPFE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各12例的年龄、病史、吸烟史、症状、体征、X线、HRCT、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CPFE病程及吸烟史常更长,临床表现有两种疾病混合存在,HRCT有肺大疱和网状、结节影混合存在,常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合并弥散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肺动脉高压更易发生,程度更重。结论:CPFE综合征时COPD和IPF的表现共存,但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琳;金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检验及患者生理因素等因素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血标本的采集方法、采血部位、保存、检验及患者的生理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精确度。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按规程操作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检验是保障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皮肤着色芽生菌病临床治疗分析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外源性暗色真菌侵入皮肤深部组织所引起的,以疣状增生、化脓、瘢痕性挛缩为特征的慢性深部真菌病。该病是由自然界一组腐生性真菌感染所致。病原菌一般通过外伤处侵入皮肤深部,经过一定的时间由菌丝相转成酵母相硬壁孢子,其孢壁的抗原性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炎症反应,形成慢性肉芽肿[1]。原发病灶的病原菌可通过淋巴管、组织间隙和自家接种的途径向远处播散,形成新病灶。

    作者:王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